肖安群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第二小学是县域小学。据统计,学校在校生62.4%是留守儿童。2021年学校的心理健康排查结果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占35.7%,有明显行为不良的学生占11.7%,其中多数心理问题都呈现出“玻璃心”的“薄脆”状态,都与自信心不足有关。由此可见,县域学校都可能存在留守儿童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蔡同学的故事
静悄悄的办公室里,数学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忽然,一个孩子直接钻进了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下面,弓着背。这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他特别的行为非常多:动辄就是追着别的同学,上课了也纠缠在别人的座位上不走;稍不顺意,就对别人竖起中指;口中的唾液是他的“利器”,常常随意吐向别的同学;老师讲课,他不坐在座位上,在班级里游来游去,随意往某个同学身上一压,老师和他讲道理,劝他回座位,他置若罔闻。他和别的同学闹矛盾,对方家长气急之下打110报警,警察教育他,他对警察又踢又吐口水……
(二)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老师分析认为,蔡同学的诸多怪异行为,本质上是缺乏自信的外在表现:过分敏感,自尊心强,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其内心激烈的冲突,进而出现不合常理甚至极端的行为。经了解,蔡同学父母离异,孩子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带着孩子,他处于留守和单亲复合型的成长环境之中。
(三)对本案例的泛思考
由蔡同学联想到所有留守儿童。统计发现,留守儿童出现自信不足的比例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原因可能包括:留守儿童中的原生家庭属于“问题家庭”的比例较大,影响了儿童的“积极心理原型”构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心理体验是形成儿童自信心的主要最优途径,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监管不到位,成功感难以建立;由于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三者的空间距离,衍生“心理距离”,学生心理有潜意识状态的“孤独漂浮感”;由于家校协同的实施困难,学校关于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培育的家校共育机制尚不够完善,未能产生切实效果。
留守儿童自信心不足问题表现明显,但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家校沟通又非常困难。如何解决?学校的策略是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立学校主导、家庭主体、学生中心的共育机制。
(一)学校主导
1.主导协同方向。学校必须主导家校协同的合作方向,坚持学校主导需要做到:一致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是简单说教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而精细的工作。学生的积极心理成长,需要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取得一致,需要双方秉持平等理念,不给对方施加不合理的期望,这是家校协同教育的前提。我校每学期基于平台举办“家校沟通云讲堂”,家长和老师共同登台,谈认识、谈做法,让双方心与心贴得更近。科学性,学校必须向家长分享来自学校视角的育人理念,指导家长从“生活经验直觉式”育人理念,上升到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育人理念。目前,为数众多的家长,其教育理念尚存偏颇,需要从理论上引导纠偏。家校协同,就是要守住孩子教育的底线:体格健康、心理健全、积极自信。
我校孫老师的“匀速教育”家庭教育讲座从教育的本质来阐述,教育本身是有固定节奏的,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有长度的“马拉松”,小学阶段的教育切忌抢跑。家长要懂得教育的复杂性,要有心理准备,把孩子成长的起伏曲折估计充分一些,用“匀速跑步”赢得孩子的未来。
2.强化服务意识。学校的主导理念化成家校的协同行动,需要学校用优质服务作为保障。寻求合作,学校应主动寻求与家长的合作,在制定合作计划时,通过云平台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投票和表决功能对学校的方案反馈建议和意见。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耐心倾听家长看法,对于积极因素直接引用,对于消极因素要梳理、指正。策略服务,家长许多时候都在诉苦水,说自己心里想管好孩子,但事与愿违。这就需要学校为家长多支招,就一个个细微的“管理分子、原子”提供应对策略,策略越细越好、越易于执行越好。因家定时,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岗位复杂多样,不像工薪族那样作息时间整齐、稳定,这给家校沟通带来了时间上的障碍。
我校四年级一位学生家长,在平台上告知老师,自己是在外地做早点生意的,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干活,早上七点孩子起床时,正是家长的营业高峰时期,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中午十二点多休息时,孩子已经交给托管班,由于孩子没有手机,还是沟通不上。晚上自己要提前准备第二天早上的食材,还要非常早就睡觉。这样一年到头,家长没时间与孩子沟通,根本不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情况,也没有起到任何支持和引导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制定了“因家定时”的方案,特别开设了“晚间家校交流专场”,对晚间依然不能参会的家庭,再以看交流会视频加评论区留言的方式进行沟通。
(二)家长主体
1.基于平台共情。现在家长与孩子普遍存在沟通难的现象。由于物质生活的富足,孩子们无法体验生活的艰辛,因此孩子对家长的辛苦不知情、无体验、未触动。为此,基于智慧教育平台,我校举办了“走进爸爸妈妈的工作岗位”交流活动。
交流会上,家长们用视频展示了自己的工作细节:面点师介绍了早餐诞生的详细过程;瓦工展示了室内装修时,一块比门还大的大理石砖是怎样被艰难地贴上墙面的;油漆工展示了自己怎样腰系安全绳,悬空给楼宇外墙进行粉刷的;电工呈现的是自己悬在高压线上安装和维修高压电路的场景……活动结束,孩子们深受触动,用笔画出、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动”再呈现在平台上,又传递给家长一份感动。
2.基于平台互动。我校方老师的讲座《运用亲子活动培养儿童特色心理的几个策略》,从开展亲子游戏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建议家长放下手机去陪伴孩子,用心用脑逗孩子笑,在家中创设游戏环境、营造游戏氛围。尊重孩子意愿,使孩子真正成为互动游戏的主人,通过活动打开心窗、引进阳光。
(三)学生中心
1.基于平台安排教学活动。展示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步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调适,着眼于成功感和自信心的建立,让学生眼前有光、脚下有路。例如,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展示课堂上学生精彩发言,发挥榜样作用;展示学生优秀作业,激发学习积极性;把学生错误多的部分提炼出来,仔细点评后在平台发布,让学生再学;在班级培养“小讲师”,对于精彩的“講课”视频,推送给家长观看。开展游戏化教学课题研究,我校就学生积极心理的培育,申报并成功立项了安徽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智慧教室装备的应用研究》,倡导在数学课堂中科学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学生用游戏方式学习,沉浸式经历学习过程,在参与趣味游戏的过程中,把心中的阴影、灰尘一扫而净。课题组努力把学校的智慧教室装备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合理链接,把学生每个成功细节,用图片或视频方式发布到智慧教育班级平台上,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有效激发。
2.基于平台组织亲子合作。每逢寒假,留守儿童家长返回家中,家长和孩子的“物理距离”消失,我校抓住机遇,基于智慧教育平台,举办“自信是灿烂的阳光”主题亲子教育活动。先由专业心理教师进行亲子活动策略指导,再让家长利用寒假时间与孩子开展活动,最后把活动视频发在班级平台上,共享共学。学校之后评比优秀典型。
自信是灿烂的阳光。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阳光自信”的健康状态。2024年元月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心理隐患的占比下降为16.2%,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下降为4.7%。数据对比表明我校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建立的家校共育机制是有效的。在实践中,我校还得出如下启示。
(一)“器”与“道”要融合
针对留守儿童的家校协同育人来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最佳利器,可以说唯有“巧智慧”方能“真协同”。但“器”是为“道”服务的,必须真正更新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器方能显其锋。
(二)主体和中心要到位
必须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使得家庭由“听命”变为“主体”,让学生由“被牵”成为“中心”。只有家长、学生与教师形成合力,方能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三)期待和等待要协调
对学生的自信心培育,学校和家庭有期待是正常的。但教育是有温度、有深度、有长度的工作,不可能速成。要基于智慧教育平台,促成家校共育,耐心培育,静待花开,要对孩子成长有期待、有对待、有等待。从另一个层面来分析,学校对建立家校协同机制也应做到期待与等待相协调,不可能一呼百应、立竿见影,往往是迟到者看到先行者的收获后,又匆忙赶到,学校不能强制要求家长,要用爱心和耐心始终如一等待家长。
(本文系安徽省2023教育装备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智慧教室装备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ZB23169)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石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