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地处我国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典型分布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并列为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这些年,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相得益彰,让吉林西部盐碱滩实现华丽蜕变。每年冬至过后至次年春节之前,即吉林西部的“冬捕季”,其间松原查干湖、大安月亮湖、镇赉哈尔淖、洮南四海泡等地的大型冬捕点位竞相上线,加之星罗棋布的小型泡沼点位,形成局部风格各异、整体蔚为壮观的“冬捕经济带”。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打卡传承千年的冬捕奇观。“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冬捕经济不断扩展外延、释放红利,让吉林西部找到了推动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轨道。
吉林西部水草丰美,湖泊多。曾几何时,这里受气候变化、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其中白城荒漠化比率一度高达40%,被称为“八百里瀚海”。查干湖、哈尔淖、月亮湖等持续“缩水”,不仅伴生生态困局,也导致当地发展受阻、资本绕行。查干湖畔的一些老住户犹记,当年湖面面积从几百平方公里“缩水”至几十平方公里时,当地许多人无奈把河道内的水盛出来熬盐、熬碱卖钱。白城市通榆县兴隆水库车明富回忆,当年向海湿地面积萎缩至1/10 时,众多靠打鱼为生的人员迫于生计只能到干涸的湖底种植葵花。以水破局,让吉林西部盐碱滩实现生态逆袭。近10 余年来,松原、白城等地在植树造林、草原治理等既有举措基础上,依托“河湖连通”等重大工程,以提水、引水、分水的方式将汛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富余水资源存蓄至天然泡沼和湿地,破解了旱期无水可用、汛期余水难存、质量难以保障的瓶颈。近年来在吉林西部,仅白城全域就增加了2.5 亿米3可蓄水能力,改善和恢复了64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进而发展成为全省渔业产量第二大市。
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让吉林西部生态劣势逆袭为发展优势,“鱼肥米香”逐渐成为这片区域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