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平
藏書山积,世有藏书不读者,读书水流,而无读书不藏者,故曰买书藏书是读书人无尽的话题。老生常谈,古人谈,陈词滥调,今人也谈。
淘书之趣,旧书摊上有故事。其间的勾画题记,可窥原主人的学识。若夹杂一二发票之类纸条,尚可猜得其流传之序。淘书之趣,在于意外发现,也因囊中羞涩。汪曾祺《读廉价书》云:“上街,总要到书店逛逛,挟一两本回来。但我买的,大都是便宜的书。读廉价书有几样好处:一是买得起,掏钱时不肉疼;二是无须珍惜,可以随便在上面圈点批注;三是丢了就丢了,不心疼。”书市上的特价书,皆廉价本,窝角缺页无论,得来只为实用。拥趸购买,图个便宜,二十年前的书市,是读书人的节日。尤其闭幕收摊之时,论斤论堆而沽。我架上的一些书,皆如此而来,并未因价廉而损其价值,但还是擦去了皮上的污迹。剔除虚荣心之后,书架便不再有炫耀欲,版本品相也不再重要,如临考前的学生,随笔勾画,随意撕扯,为我所用即是。
满目闲情,身外无求,静水深流,悄悄读书,记得牢,也用得活。读不下去的半截书,只因兴致索然,不知为何,又展卷复读。启古今未有之奇,批注皆心得,点点滴滴;泄造化莫名之秘,无奖也竞猜,洋洋洒洒。不刻意读书者,没有沐手危坐的仪式感,想必也不在意版本品相。
枕上有书,杯中有酒,读书人的幸福生活,不过如此,纵使杯中无酒,枕上也得有书。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只剩下五十七块银元,萧珊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腌制晾干。日取少许,便是全家的荤腥,两个菜竟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某日,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巴金回答道,“嗯,当然要买书了”,“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宁肯降低生活质量,不愿降低读书数量,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于购书者,以前有,现在也有。满壁的古人气息,彩蝶飞绕;半床的先贤箴言,暗香犹存。
经典之读,勿靠推荐,而是将非经典读到足够,自然转至经典。十二月,是一年里痴思长绳系日的季节;五十岁,乃一生中人之老之将至的年龄。书读得越发拖延,书中内容引发沉思,往往不能自已。万卷既读,取用由心,感觉书中有个人,似有偏见之爱,事事愿与你二度口语分享。江山风月,醉里繁华,生龙活虎的日子,已默默过期,此时平淡,彼时灿烂,回过头来印证曾经的故文,令人心生怀旧之情。逛二手书摊者,皆回忆者,皆故文不得者。
读书靠自己,买书也靠自己,开卷有益,想读什么,便读什么。开放获取时代,读书依旧小众,读书的主题,永远是自己。
选自《编辑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