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林 严伟华
经典段由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等具有不同功能、共同服务于文章论证的句式构成。在高分议论文中,经典段落的主要功能是论证,因此也可以称为论证段。
经典段具有结构严谨、内容充实、逻辑严密的特点,经典段落支撑观点论述,是高分议论文的共同特征。写好五种功能句,是增强文章感染力与说服力的不二法门。
观点句
观点句指议论文主体段表明作者观点、明确段落中心的句子。
观点句是全段的灵魂,全段内容皆围绕观点句展开。
观点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好的观点句有画龙点睛之妙。
写作观点句要力求语言准确,立场鲜明。
/经典示例/
(1)胸怀宏大气量,国家的天河才会奔涌不息。“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国家前进的征途中,需要的不是钩心斗角而是相互提携。熊庆来不妒忌华罗庚的才能,慷慨地向生活拮据的他伸出援手。无独有偶,多年后已赫赫有名的华罗庚,同样向沉浮于贫穷的陈景润抛去了橄榄枝。三位年龄迥异的数学家,让新中国的数学达到了崭新的高度。这人格火炬的彼此点燃、文化火炬的薪尽火传,为国家的前行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且持气量书华章,莫阻他人逐梦想》)
作者于段首亮出观点——胸怀宏大气量,国家的天河才会奔涌不息。接着引入名句佐证,用“国家前进的征途中,需要的不是钩心斗角而是相互提携”从反面对观点句进行阐释,引入熊庆来支助华罗庚、华罗庚帮助陈景润两则材料,再用分析句指出他们对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推动意义。最后,得出结论——这人格火炬的彼此点燃、文化火炬的薪尽火传,为国家的前行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结论句与观点句遥相呼应,对观点起到强化作用。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实现再跨越,当锐意创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创新是发展的基点。试想,若无屠呦呦医典启明,开拓思维,将“青蒿一握,水二升”的古方融入现代医学,何来青蒿素治疟救苍生?若无长征·神舟团队以创新之姿接力探索,又怎能有神舟十三号“月下棹神舟,星夜赴天河”?回望来路,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不也正是靠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之精神,才创造出无数奇迹吗?“青春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我们当以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锐意创新,敢闯无人区,敢破天花板,勇当探路者!
(《来时伟业振山河,前路秉心再跨越》)
作者采用名句辅佐的方式提出观点句——实现再跨越,当锐意创新。提出观点后,再引名句并阐释本段核心概念“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发展的基点。然后用三个将材料、分析融为一体的反问句进行分析论述,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当以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锐意创新,敢闯无人区,敢破天花板,勇当探路者。
/误区警示/
(1)忌观点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2)忌观点不能统率全段内容。
(3)忌观点过长,不够简明扼要。
阐释句
阐释句指议论文中解释、说明类的语句。通常位于观点句之后,对观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论证。
议论文的阐释对象主要是中心论点、分论点、名句、核心概念。
阐释句的基本任务是分析阐释对象的本质内涵、作用等,使其具体、清晰、明确。此外,还承担着衔接过渡的作用,增强文章逻辑性和可读性。
/经典示例/
(1)续航,不仅在于“航”行的方向,更注重“续”的连续性与持续性。想要前进一时并不难,但唯有持续地、不断地前进才能真正为发展助力。当下,有很多青年陷入到“间歇性踌躇满志”之中,这种努力看似投入,却难以产生实效。C919制造者胡双钱,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才最终实现零部件“零差错”的记录;高铁焊接工人李万君,十年如一日奋斗在高铁一线,最终突破了高速列车焊接技术。可见,续航之核心为“续”,若不能持续前行,即使有多少次间歇性努力也只是无用之功。
(《续航》)
画线部分是阐释句,具体阐释“续航”之“续”的价值、意义——真正为发展助力。然后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从两个方面引入材料,分析间歇性努力的危害与持续性努力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续航之核心为“续”,若不能持续前行,即使有多少次间歇性努力也只是无用之功。
(2)给我安静“空间”,我需要沉淀积累。安静的空间,让我的心灵得以摒弃浮躁,得以捋顺乱绪,得以看清现实。很喜欢张杰《片刻宁静》中的一句:“片刻宁静,沉淀心底,让心灵自由飞翔。”只有宁静了,自己的心灵才会得到沉淀,自己的精神才会得到滋养,自己的双眼才能更清晰地看清生活,才可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诸葛亮,满腹经纶,才智出众,他摒弃浮躁的社会环境,选择在安静的隆中隱居,躬耕田间,不断地沉淀积累,最终受到他人推荐,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志青年,也应当在安静的空间里,积累沉淀,增才长智,为报效祖国积聚足够的光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奉献自我。
(《给我安静“空间”,我要自由飞翔》)
本段有两个阐释句:第一处画线部分阐释观点句中“安静空间”的价值意义——摒弃浮躁、捋顺乱绪、看清现实。第二处画线部分则根据证明观点的需要,阐释《片刻宁静》歌词的含意——沉淀心灵、滋养精神、看清生活、面对挑战。之后选择诸葛亮的事迹入文并分析其“隆中隐居”“沉淀积累”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最后,联系青年责任,得出结论——有志青年也应在安静空间沉淀自我、积累才干,为报效祖国奉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误区警示/
(1)忌阐释不具体、不准确。
(2)忌为阐释而阐释,阐释内容与段旨无关。
材料句
材料句指表现人物事迹、事件、名言等材料的语句。
材料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型材料(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歌词等),二是事实型材料(人物事迹、新闻故事、历史事件等)。
材料句的作用是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充实文章内容,丰厚文章底蕴。
写作材料句,要力求真实、准确、概括性强。
/经典示例/
(1)静中成长,锤炼提升。安静是一种很有力量的氛围,它不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心境,蕴含着成长与沉淀的力量。让人在静中读书成长,拓宽思维,拓展思路,拨开云雾见到光明。静是一种修炼,正如诸葛亮所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寻一方安静的空间,读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学习孙少安、孙少平在平凡的世界里选择做不平凡的事业的精神;读读李白的诗,感悟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壮志;读读杜甫的诗,感受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胸襟;读读孔子的《论语》,体悟孔子的和蔼可亲、春风化雨的育人情怀……这些在静中阅读得来的知识,让人视野开阔,精神得到了提升。
(《静中沉淀,静中成长》)
文段主要引述理论型材料,包括诸葛亮的名言、路遥的小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孔子的《论语》等。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并未满足于简单地引入理论材料,而是具体分析了这些材料的价值以及它对个人成长和锤炼起到的积极作用,如在引入李白、杜甫的诗句时,用“豪情壮志”“忧国忧民”等短语,概括其精神价值。理论材料的引入,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
(2)命运与共,大道不孤,守望互助才可互利共赢。“互不相让的双脚,是不可能迈进一步的。”独行快,众行远,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合作则有事半功倍的奇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交汇时,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杨振宁与米尔斯的合作,预示着科学领域的新篇章即将开启;中欧班列的飞驰,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希望与曙光。试想,一束浪花如果不汇入大海,它又如何能够恒久地存在?一片叶子离开了大树,它将会化为尘土。合作共赢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它亦应成为青年植根心底的追求。
(《秉包容互助之心,点时代璀璨大幕》)
为了论述“命运与共,大道不孤,守望互助才可互利共赢”的观点,作者采用“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方式引入材料,先推出名言警句,再推出马克思与恩格斯、杨振宁与米尔斯、中欧班列飞驰的合作故事,理例结合,论证有力。“理论材料”与“事实材料”相映生辉,为文章增添了诸多光彩。
/误区警示/
(1)忌照搬原生活素材,应根据论证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剪裁取舍。
(2)忌引入事件材料虚假、理论材料不准确,起不到论证观点的作用。
(3)忌引入材料的基本内涵与文段观点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触,造成自相矛盾。
分析句
分析句指作者对引入的材料进行分解、剖析、评价的语句。
分析句的分析对象主要是人物、事物;分析句一般置于材料句之后,针对材料分析评价,论证段落观点句。
分析句的作用是揭示材料中人物和事物的内在意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厘清人或事物之间的矛盾与联系。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本质分析(特征分析)、因果分析、假设分析、对比分析、归纳分析等。
写作分析句,要力求具体、深刻,见解独到。
/经典示例/
(1)好的故事,是明志的苦胆,是唤醒自我的闹钟。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谭婷的人生,俨然是一本被命运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不忍卒读的书,但她扼住命运的咽喉,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以超乎想象的毅力,终成为中国首位通过司法考试的聋哑人,从此在无声的世界里用手指为正义发声。桂海潮,中国首个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载荷专家,和我们一样坚信“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农家小院、竹篱茅舍、蓬门陋巷不曾遮蔽他瞻望星辰大海的目光,因为看得见人生疾苦,所以更懂得闻鸡起舞,他最终用拼搏奋斗改变命运的轨迹。
(《演绎精彩人生,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采用本质分析法,引入谭婷的材料指出其成功的关键是“超乎想象的毅力”,赞扬其“在无声世界里用手指为正义发声”的品格;而后采用因果分析法,引入桂海潮的材料指出其能成功改变命运的根本原因是“拼搏奋斗”。
(2)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梳理提炼其中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代实际情况彰显其时代价值,有助于我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去年,传统文化热潮持续升温,从充满中式美学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火爆的夜游经济,到舞剧《红楼梦》全国巡演一票难求,传统文化展现出惊人的时代魅力,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深厚饱满。深挖中华文化基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与智慧,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好以中华文脉的深厚养分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赓续中华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画线部分针对文段中提出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舞剧《红楼梦》”等文化类材料展开分析,指出这种“传统文化热潮持续升温”的社会、文化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的文化表现出惊人的时代魅力。最后在分析证论的基础上提出本段结论。
/误区警示/
(1)忌分析肤浅,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2)忌持论偏激,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结论句
结论句指主体段结尾部分得出结论、总结收束全段内容的语句。
结论句的任务是對上文的分析论证进行总结升华,或发出号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结论句的主要写法有因果式、总结式、提升式、号召式、展望式、对策式等。
结论句写作要注意与段落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的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与观点的呼应,与分析句的照应,如此才显得论证严密。
/经典示例/
运用技术,让人们掌控时间的主动权。2022年8月,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突发山火,消防救援官兵第一时间冲上前线,在面临物资无法送上山的难题时,人们利用便捷的社交媒体发布求助信息,求助信息第一时间传向千家万户,随后以龙杰为代表的重庆娃儿开着摩托车赶到了灭火的前线。天南地北的网友也在密切关注火情变化,建言献策,最终火势得到控制。可以说这是一场信息高速运转的典范案例,唯有现代的技术才能让人们与时间走得如此接近。技术正在让我们对时间的掌控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善用技术,做时间的主人》)
全段围绕“运用技术,让人们掌控时间的主动权”展开,先提出观点,再引入重庆山火的事实性材料,然后针对材料展开分析论证,特别强调技术对人们掌控时间起到的作用,最后照应段首的观点句,得出“技术正在让我们对时间的掌控获得更多的主动权”的结论。
/误区警示/
(1)忌结论与观点句、分析句缺乏逻辑关联,甚至内容脱节。
(2)忌结论偏颇,以偏概全,不能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