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抢英伟达芯片,中国企业为哪般?

2024-05-03 03:16曾文仁
看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管制华为芯片

曾文仁

近日,中国科技企业不惜成本,疯抢英伟达A100芯片的报道屡见不鲜。据市场消息,一块A100芯片在中国的零售价高达14万—28万元人民币,且很多时候不包括维修保养,更有翻新的芯片被当作全新芯片售卖下,仍然价格高企。

有评论指出,这是投资者炒卖投机的结果,情况如同过去数年炒卖比特币的浪潮。囤积芯片或许有投机心态,但把芯片看作是一种投机物品,忽视芯片对AI、科技业以至国家创新发展的作用,无助我们理解芯片在现今商业社会的刚需。

拆解芯片高价之谜

英伟达拥有顶尖的芯片设计能力,其技术优势形成自然垄断。据研究机构Gartner估算,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在全球AI芯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九成,几近是“独门”生意。谷歌、亚马逊、Meta、特斯拉、微软都是英伟达芯片的客户。

市场垄断下,芯片价格持续走高不足为奇。无怪乎英伟达最近公布的业绩惊人,全年收入增1.26倍至609亿美元,盈利更是增加5.8倍至297.6亿美元。

芯片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运算力,既是科技企业训练人工智能或大型语言模型的必备工具,也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者电子产品的运算力来源。云端和数据中心相关方更会大量购入芯片,将其中的算力租借给需要额外算力的用户或公司。

这三种用途构成对芯片强劲的需求,自然推高价格。近月英伟达的股价一飞冲天,亦是反映投资市场预料,高端芯片具备强大的刚需,英伟达未来的业绩可期。

这些都只是市场供需推高价格的结果。但讨论让英伟达芯片飞涨的原因,还需要计算美国政治操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去年10月底,美国商务部正式开始管制英伟达出口A100、H100在内的7种高端芯片,规定该企业出口这类芯片至中国内地或香港前,须事先取得商务部的许可。

据近日外媒报道,美国一家货运公司图森未来的执行长助理,曾于去年11月向中国分公司发送一封邮件,提及“我们的A100芯片运往澳洲,能提供出货地址和电话吗”。

这封邮件遭到美国商务部质疑,认为该企业意图将芯片运往中国。尽管澳洲不在美国高阶芯片出口管制之列,但当局出于芯片流入中国的忧虑,在出关前拦截该批货物。图森未来则辩称,这些芯片不会转运中国,只是送往其澳洲子公司用于改进拖车的自动驾驶技术。

这案例显示,美国商务部在阻止出口上歇斯底里,具体执法上大有“宁枉匆纵”的倾向。在阻挠中国科技发展的“阳谋”下,中国企业透过英伟达,循规蹈矩向美国政府申请出口许可不切实际。

在庞大的需求下,中国厂商想尽办法避开美国政府的管制,过程产生巨额运输成本及不确定性。中国业者采取的办法不外乎两个,第一是在市场上高价购入英伟达已出货的高端芯片;第二是透过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第三地转口,图森未来的可疑案例就属此例—这一类规避操作时间和金钱成本非常高昂,恐怕才是高端芯片在国内价格飞涨的主因。

高端芯片流入中国难

尽管英伟达作为美国企业,面对该国商务部的政策只能配合,可是长久以来,中国是英伟达庞大的市场,占比达两成,该企在商言商,亦希望尽力维持中国业务。

去年,英伟达为适应美国商务部的管制,将A100芯片的算力大幅调低,推出A800、H800型号的芯片。可是,美国在去年11月亦加强措施,将两种芯片也纳入了管制。

英伟达A100芯片

发展AI的进程受制于人,是企业管理层眼下面临的挑战。

从7纳米到5纳米的进步,显示中国半导体制造在种种压力下仍能有所发展。

商务部长雷蒙多还警告芯片企业,不要试图推出恰好低于管制红线的新产品。“如果你们按照特定的切割线来重新设计芯片、让他们(中国)可以推动AI,那我隔天马上就会出手管制它。”这是雷蒙多明确的警告,矛头相当明显地指向推出A800、H800芯片的英伟达。

雷蒙多更公开提及,她曾与英伟达CEO黄仁勋谈话,对方“非常明确”表明,不想违反规定且愿意配合,显示英伟达对美国政府“大石砸死蟹”的做法无可奈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亦语出惊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声称“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强调世界各国必须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无法左右逢源。这句话未尝不是美国芯片从业者甚至整个美国商界,目前两面不是人、进退维谷处境的注脚。中国是庞大市场,美国就购买力而言,则是更庞大的市场,芯片业界“顺得哥情失嫂意”,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市场坊间传出,美国芯片业从去年中开始,通过各种游说行动,企图让行政当局放宽出口管制。美国国会议员大为不满,其中加入中美战略竞争委员会的议员更要求英伟达、英特尔和高通三间芯片巨头的管理层出席国會听证会,让国会议员盘问。

我们需要理解,在美国,国会拥有法定的调查权,其法律效力如同法庭传召证人。出席的人员若被判作伪证,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可被监禁长达数年。

早前,美国国会议员多番刁难TikTok的CEO周受资的往事历历在目,类似情境恐怕会再次在芯片听证会中出现。英伟达、英特尔的高层可能会在听证会中受压,承诺在商务部出口限制外自行加码,让中国企业更难取得芯片。

适逢今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各政党政治人物积极展示强硬的“抗中”立场,在芯片问题上大造文章,应不无意外。

中国企业取得高端芯片困难,发展AI的进程受制于人,是企业管理层眼下面临的挑战。他们面对困境别无选择,只能不惜成本规避美国出口管制,用尽方法在全球搜购英伟达芯片。

卡脖子卡在哪?

国产芯片弯道超车,摆脱美国卡脖子,是不少论者盼望已久的愿景。近日传出两项国产芯片可能出现技术突破的消息,使不少评论为之振奋:第一项是英媒引述知情人士称,中芯国际已经在上海设立新半导体产线,将会大量生产华为旗下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最快今年就能生产下一代智能手机芯片;中芯计划运用现有美国和荷兰设备,生產更小的5纳米芯片,用于最新高阶智能手机。

华为去年8月推出Mate 60 Pro旗舰智能手机,使用7纳米芯片,市场反应热烈。尽管消息提及的5纳米芯片仍然较更顶尖的3纳米落后,但从7纳米到5纳米的进步,显示中国半导体制造在种种压力下仍能有所发展,能支持中国发展芯片自足的目标。

华为Mate 60手机展台

然而,英媒报道亦提及,中芯的代工芯片价格,比台积电同等级的高出40%~50%,良率也不到台积电的1/3。这说明中芯的进步,很可能是通过不计成本、良率地增加产能,动用大量投入而来的。

芯片制造最终需要比拼的,不只是能不能造出高端芯片,还包括是否能拉低制造成本。韩国三星不顾良率的生产一直为市场所诟病,最近更传出3纳米制程良率挂蛋—即产出的芯片全部报废,显示这种方法实属饮鸩止渴。综合而言,中芯的技术进步,似乎难以让中国企业在短期内突破芯片供应受制于人的困境。

第二项消息是,英伟达在提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首次提及华为同属主要竞争对手。相关报道提及,英伟达认为华为在设计AI相关芯片例如GPU、CPU和通讯用芯片上,都有强大竞争力;华为还有云端服务业务,可以在自己发展芯片受限时提升竞争力。要知道,中国企业难以取得英伟达高端芯片下,很自然会转向华为,这同样为华为带来发展机遇。

不过,英伟达对华为的正面评价,主要在AI芯片设计能力。中国半导体企业所谓被卡脖子之处,很多时候是指实际把设计图制造出芯片的能力,两项能力有所关联,却不应混淆。

“英伟达热”的长期隐患

短期内,中国企业在市场压力和美国政治力量双重夹击下,似乎只能不计成本继续疯抢高端的英伟达芯片。这不但使中国AI科技发展速度减慢,成本上升,更会阻碍科技商业化以至获利的进程,长远来看,将成为资金供应的隐患。

来自政府或大型企业、其他事业单位的补贴可以照顾一时,但长贫难顾。若AI企业不能扭转投入高、盈利低的局面,终有一日会因巨额亏损,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绝境。

更重要的危机,还有长期使用英伟达芯片,对AI发展的创新路径依赖。当年有分析早已指出,苏联的科技进步主要依赖抄袭美国技术的策略,使其发展始终落后美国。为精准抄袭,苏联的芯片制造工具度量衡更放弃公制的厘米,而采用英美制的英寸。

实际运作下来,苏联的创新路径实际是由美国制定,其生产线看来更像是一个经营长期不善的美国企业在苏分公司。苏联失败的教训,实际上在警惕我们,不能将AI以至科技发展依托美国的创新。我们想走出自己的路,却在创新过程中依赖英伟达或超微等美国公司芯片,很可能会在自立自强的路上越走越歪,重蹈苏联的覆辙。

或许,我们应该坦诚接受现阶段技不如人,不必盲目追求发展全球最尖端的AI、芯片,但求固本培元,从基本面开始检讨、补足国内半导体以及整体科技产业的缺位。若一味试图规避限制,不计成本地妄图实现弯道超车,可能更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管制华为芯片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放松管制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74HC164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