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景东县渔业发展潜力

2024-05-02 23:42李志宏
云南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景东渔民水产品

李志宏

(景东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 景东 676200)

景东县发展渔业具备良好基础,目前正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养殖水质污染严重、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质量监管等问题。笔者通过调研景东县渔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发展高效养殖模式、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渔民等对策建议,为景东县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景东县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为淡水渔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景东县淡水渔业也迎来了发展良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景东县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逐级过渡,渔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自然概况

景东县地处滇西南中部,有普洱市“北大门”之称,境内溪流纵横,大小河流共47条,共有江河水域面积7 498 hm2,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澜沧江漫湾水电站、大朝山水电站,2个水电站库区的最大过水区域长度有160 km,水面面积5 040 hm2,库区容水量18.6亿m3;有南洋河、杜鹃湖等小型水库,水域面积2 458 hm2,容水量5 600万m3。截至2022年年末,全县国土面积4 466 km2,总人口35.62万人(常住人口30.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14万人。年均气温18.3 ℃,年均降雨量1 068 mm,无霜期328 d,年日照时数2 132 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凉同步,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渔业的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

(二)发展现状

景东县水产养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依次是“人放天养、投草施肥养鱼、投喂粮食或原料养鱼、投喂颗粒饲料养鱼”阶段,前3个阶段产量低但鱼价高,整个养殖水平较低,但只要大胆投喂就可以获得高回报。到了投喂颗粒饲料养鱼阶段,鱼产量大幅上升,前期市场价格并未显著下降,但随着总产量的快速上升,鱼饲料价格快速走高,鱼价总体走低,且出现大幅度波动,鱼的毛利下降显著,扣除池塘租金、小工费用、药物费用、鱼种费用、饲料费用等,利润只有0.25~0.4元/kg,大部分不愿意创新的养殖户开始觉得赚钱不易。水产养殖户之间的效益差异从最开始拼谁最能吃苦耐劳(多割草)→拼胆量(多投饲料)→拼信息和技术→现在拼综合实力(对行情、饲料品质、日常管理技术、融资能力等的把控),养殖要求越来越高,但养殖户很难独自解决这些要素,必须从外界获得支持。截至2022年年末,全县共完成水产养殖面积850.73 hm2,完成水产品产量1.02万t,全年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9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32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 184.15万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5 932.5万元。各项指标均大幅度增长,景东县水产养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未成规模,渔业市场竞争力弱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渔业支撑能力不强。70%的池塘老化失修,生产能力下降,水生动物检疫工作缺位,水产品质量监管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

(二)养殖水质污染严重

一是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不经处理就排入江河,加之带有细菌、病毒的病死畜禽进入沟、河造成水源污染。二是水产养殖本身造成的二次污染。有机肥未经发酵处理就施入池内,经细菌分解,导致水质恶化;施用无机肥导致水产品体内存留有害物质;投饵不当、饵料变质、投饵数量不准确等导致池内饵料过剩,败坏水质。三是防治鱼病用药不科学,滥用抗菌素、消毒剂、水质改良剂等造成水体污染。

(三)产业化程度低

景东县养鱼水面不集中、不成规模,无法形成合力。零星分散的养殖模式导致该产业的生产服务、产品监管很难达到社会要求。目前景东县渔业无加工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产销一体的规模结构,产业链短,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差。

(四)未实行市场准入制,缺乏质量监管

目前景东县水产品是以大众化常规鱼生产为主,对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认识不足,意识不强。养殖中水质管理技术落后,渔业专用塘养殖由于追求产量,不经选择大量投喂配合饲料,施用无机肥或未经发酵的有机肥。部分养殖户“病急乱用药、滥用药”,致使药物残留问题十分严重,水产品质量不高,安全形势严峻,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深挖潜力,提升渔业发展质效

(一)提高渔业地位,多渠道争取资金

渔业是景东县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水产资源,逐步从单纯捕捞向粗放养殖、科学精养方向过渡,是具有高开发价值的产业。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丰富人民生活的“菜篮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县、乡(镇)政府应高度重视,认清渔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把渔业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结合实际,制定合乎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按计划健康持续发展。多渠道争取资金,增加渔业投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综合生产力。

(二)控制水域污染,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一是合理规划,控制养殖规模。养殖水域的容量是有限的,若不顾及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只能使水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水产品产量降低、病害加重、质量下降。对养殖水域、滩涂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将养殖规模控制在水域环境的负荷力范围内,规范养殖许可,办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二是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对水域污染的治理和管理工作,处理好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前要经过处理和监测。

(三)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机构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关系到终端产品的质量,是整个水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将渔业管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目标的执法监督中来。加强水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逐步建立行业协会,协助政府进行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规划,进行行业管理,促进养殖企业和个人对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四)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对水产种苗和水产品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通过在产地和专业批发市场设立优质水产品专营区、超市设立专营柜或设立专卖店、配送中心等多种形式,推介优质安全水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引导生产和消费。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对水产养殖过程的监管,促进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五)发展高效养殖模式

现代渔业发展要求质量要优、经营要活、市场要广、科技含量要高、创新能力要强、产业化程度要高。因此,发展高效养殖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发展名特优养殖。常规鱼类养殖由于上市价格低,养殖成本上升导致养殖效益较低,增收空间相对较小。如鲟鱼、虾、蟹、泥鳅等名特优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市场行情一直不错,进行科学混养,养殖效益必然可观。

2.稻田综合种养。不仅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更是利用农业发展新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选择,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主要开展稻鱼、稻虾、稻鳖、稻鳅、鱼菜共生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通过培育示范户,推广稻渔共生、连作种养模式,建立核心示范区,扩大示范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六)做活三产融合

原来抓渔业、抓生产只是盯着一方水域埋头养鱼,现在还要考虑渔业三产融合问题,考虑如何让水产品进入市场后能卖个好价钱。要大力发展二产、三产,带动促进一产,互保共赢。目前景东县很多地方开发休闲渔业,开展水产品加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渔业三产融合提供了极好的方式和渠道,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现在很多地方的休闲鱼庄、“渔家乐”“鱼疗馆”经营模式、渔业科普观赏园、水产美食“一条街”等都是提升渔业效益的重要参考。

(七)开发渔业增收功能

渔业生产不能只盯着养鱼卖鱼这两个环节,而要创新经营策略,通过开发多功能渔业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1.旅游兴渔。“旅游+渔业”是渔业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形式。

2.节会助渔。“节会+渔业”就是充分利用节日、集会等活动宣传,聚集人气、传播名声、争取项目、引进投资、推销产品、推荐服务,从而带动渔业发展。

3.休闲促渔。一是利用池塘、库区等现有渔业设施,打造以成鱼养殖为主,兼营垂钓业务的养殖垂钓型休闲渔业。二是主要经营垂钓,附带特色养殖和私房菜馆等农家特色休闲渔业。三是依托水产养殖基地资源,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进行综合利用开发,集餐饮服务、运动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垂钓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型休闲渔业。四是让游客参与,体验养殖捕捞过程和渔家生活情趣的体验型休闲渔业。

(八)培育新型职业渔民

渔业要增收要发展,必须尽快提高渔民素质,那么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渔民迫在眉睫。其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

1.市场经济观念要强。传统渔民养鱼是自给自足,保证自家吃鱼,卖得出去就卖,卖不出也不讲经济效益,有时候亏本了还在养。但新型职业渔民不一样,必须要有市场经济观念,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合理组织配置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开展生产和参与市场经营活动,既要低头养鱼,又要抬头看市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渔民”到“渔商”的跨越。

2.科学养殖技术要新。新型渔民要有科技创新意识,加强养殖经营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科技培训,牢固掌握科学种养技术。同时,要结合自身养殖实际,大胆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调优养殖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3.组织带动能力要足。新型渔民不光要自己干,还要组织大家一起干。必须要有集体观念,摒弃单干、个人发财的观念,既要考虑自身和本地区的发展,也要示范带动其他养殖户和周边地区的发展。

(九)提升组织化程度

当前渔业必须迅速革除小农经济思想,跳出单家独户的经营局限,摆脱粗放管理的模式,加大组织化程度,扶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互联网+渔业”来提升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1.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和家庭渔场。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大力培育养殖大户和家庭渔场,使其成为当地渔业发展的主力军。

2.加快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广大渔民、养殖大户、家庭渔场创建渔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捆绑”经营,“抱团”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渔民、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群”发展。

3.大力培育经营性渔业服务组织。推进渔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使渔民享受低成本、便宜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4.努力推进“互联网+渔业”发展。引导渔业经济树立互联网思维,全面“触网”,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水产品电子商务行动,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积极引导渔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养殖大户进驻电子商务平台,支持“触网”创业创新,推动养殖生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主动承接客户网购快递业务,搭建物流平台,延伸渔业产业链,让现代渔业乘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提高水产品流通效率,实现渔业增收。

猜你喜欢
景东渔民水产品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景东县总工会: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进企业活动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包景东教授和他的《物含妙理》之教学篇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大美之土无量景东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景东天瑞林业公司的绿色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