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人民群众在7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与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省优秀文化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继续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不畏艰险、敢闯新路、胸怀全局、勇于奉献、再立新功。
由于客观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北大荒精神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受到很大影响。在学校教育方面,目前仅在与北大荒集团联系密切的学校中开展了北大荒精神的相关教育。在学术研究方面,对北大荒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以及曾经在北大荒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学者,因而关于北大荒精神的相关材料种类不多、数量不足。总之,当前北大荒精神传播存在着范围不大、研究人员不多的状况。如何实现北大荒精神广泛、有效的传承,是当前北大荒精神面临的重要问题。
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红色精神,它的传播途径有很多:学校教育、红色旅游、网络宣传、品牌效应、文化艺术、影视作品等,但众多途径中,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全面的一种传播途径。思政课的公共必修课性质决定了它能将北大荒精神的实质、发展历程、典型事例、先进人物、作用意义等内容全面准确地对大学生进行传播。本文仅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为“德法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北大荒精神与其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对北大荒精神的有效传承和践行。
北大荒精神与“德法课”相融合的路径主要有理论课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社团活动、课外实践教学等路径。
将北大荒精神的实质、典型事例、先进人物等内容与“德法课”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北大荒精神的传承力度。北大荒70多年的发展历史,14万复转军人、20万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青、10万大中专毕业生和地方干部在创建、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量先进事迹,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这些成果与众多先进事迹为“德法课”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是一个鲜活的“德法课”教学资源库。
将北大荒精神与“德法课”第五章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中的“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相结合,北大荒自创建以来一直以集体主义为中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
在创建时期,1947年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副书记李富春在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会议上传达党中央的声音“为迎接全国解放,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机械化生产道路……创办一个‘粮食工厂’,目的是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创建了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78年9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到黑龙江省视察指示国营农场“农业最终要工业化的”。北大荒积极响应国家将黑龙江垦区建成全国商品粮基地、工业原料基地、农牧土特产品出口基地和城市副食品供应基地的号召,创办家庭农场,引进一批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1997年8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为垦区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继续开创农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00年8月22日至23日,江泽民亲临垦区视察,并题字“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时期北大荒以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学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型商品粮基地。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工作,对垦区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国家可靠大粮仓”的殷切希望。北大荒人努力提高农业现代装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建成国家可靠大粮仓。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考察调研时强调“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北大荒集团多年来一直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有效保障了国家对粮食的需求。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北大荒集团向北京运送大米5000吨,向湖北运送大米1500吨、玉米6100吨、豆粕4392.4吨,全力支援粮食和生产原料供应。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又进一步明确了北大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和担当。
北大荒是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改革和发展起来的,北大荒也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才能取得辉煌成就。北大荒精神蕴含着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印证着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将北大荒精神作为课内实践教学的主题,开展教学设计,增加北大荒精神的教学实效性。
课内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把认识、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再创造进而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可以在“德法课”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中设置以北大荒精神为主题的课内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中国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与北大荒精神之间的关系理解运用于实践创造与创新,可采取课前新闻播报、现场演讲、北大荒影视作品赏析、北大荒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的课内实践模式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北大荒精神,又能激发学生对北大荒精神探索与再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爱国主义情景剧沙盘开展实践教学,例如:以北大荒创建初期的艰苦环境为背景,广大知识青年满腔热情来到北大荒后,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缺衣少食的生活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针对是去是留进行剧情设计,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展开,让学生身临其境演绎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从心灵深处感悟什么是爱国情感,什么是使命担当,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值得追求,从而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深刻明白北大荒创建发展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是无数北大荒的创建者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将北大荒精神作为社团活动的主题,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可采用社会调查、北大荒精神理论宣讲、文艺作品创作、微视频拍摄、主题绘画、知识竞赛、辩论赛、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拓宽学生对北大荒精神的学习与理解。可联合学校的美术教师,对学生开展北大荒版画创作及知识传授,既能让学生在学习创作过程中加深对北大荒精神的理解,也能在理解中传承北大荒版画,实现在理解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目标。结合学生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让学生进行北大荒著名景点和场所讲解词的编写,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北大荒精神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以上社团活动的实践,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暑期实践研学带领学生亲赴农场、企业、展馆等地方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万亩大地号的恢弘、稻田艺术画的壮美、智慧农业的先进、现代农机的高效、绿色生产的安全,感受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体验北大荒精神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对北大荒精神的认同感,调动学生参与北大荒发展建设、传承北大荒精神的积极性。无法直接去现场的学校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VR技术开展情景模拟、历史再现、角色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完成对北大荒相关场所的实践教学,达到对北大荒精神的沉浸式、体验式、可视化的教学效果。可结合专业选择不同的内容,如农机专业的学生可网上观看北大荒农机展览园,观看不同历史时期北大荒所使用的农业机械,深刻感受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对北大荒精神融入“德法课”路径的分析与概括,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对北大荒精神的理解、传承与贯彻,进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弘扬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的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