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外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24-05-02 01:34李佳军贵州省织金县纳雍乡杨柳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古诗词

李佳军 (贵州省织金县纳雍乡杨柳小学)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对课程质量提高起着积极作用。课外活动将教材以外的知识纳入课程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对理论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以课外活动还原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内涵,真正感知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

一、课外活动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际意义

1. 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内教学是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更倾向于理论知识教学,而课外活动则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理论概念是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而课外活动恰好能还原知识场景,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语文知识。换言之,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理解教材内容,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2.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需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对事物进行了解。活泼好动、专注力短暂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大多围绕课文阅读构建课程,以“讲”和“说”为主,对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将真实环境、学习情境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能让语文知识更加灵活、生动,打破传统教学的刻板性,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3. 促进学生发展综合能力

详细解读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其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实践性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养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外活动期间,学生会基于某一话题、某一现象深入探讨,在交流中实现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实践性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感知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二、课外活动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 还原知识场景,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表现为人们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各种社会场景的还原。小学生思维发展呈现具象化的特点,其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停留在表面。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资源还原各种场景,以真实的环境提高学生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能力,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全新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晦涩难懂的古诗词或抽象的现代文为素材,以知识场景让学生获取更加完整、真实的学习体验。

(1)还原诗词场景,感知诗词魅力。

古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涵,真切感知古诗词的独有魅力,是教师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小学古诗词学习以“景色”为主,虽然学习内容简单易懂,但是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通常对古诗词画面的理解不够透彻。基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古诗词学习融入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还原古诗词场景,以真实的学习环境感知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为“题画诗”,是作者为画作《春江晚景》所创的一首诗。这首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又融入了诗人合理的想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描述了春日桃花盛开的美景,又通过“水暖”和“鸭先知”点明了“春日”这一主题。“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作者从“江中”写到了“江岸”,更加细致地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户外的春日场景,带领学生走到户外,让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感受“桃花三两枝”与“水暖”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感受古诗中传递的美好景色,让学生感知古诗的魅力。

(2)还原课文场景,感知语句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不同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刻画了活灵活现的景象,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还能让其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表达之美。在课文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还原课文场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知语句之美。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这篇课文中,作者详细描写了燕子的形态特点、飞行时轻快和灵活的情景和停歇在电线上的美丽图景,并利用插图让学生感知燕子的可爱。课文第1 自然段以描写燕子外形特点为主,通过对羽毛、翅膀、燕尾的描写论述燕子的活泼可爱。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调整视角,写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以轻风、细雨、柔柳、花朵、青草等自然景象对环境进行描写,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生趣。课文第3 自然段突出了燕子的“快”与“轻”,具体描述了飞行中的燕子。课文第4 自然段形象地描写了停歇时的燕子。简而言之,作者从不同视角对燕子进行描写,为读者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燕子,结合课文中“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等描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以课外活动感知语句之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明晰活动主题,促课内外知识融合

设计明确、清晰的课外活动主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在开展课外活动时,为保证课内外知识有效融合,让学生获取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内容,教师应该基于学习内容,明晰活动主题和教育方向,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让学生探索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中,教师应该基于本课所学内容、重点知识项目、学生发展实情设计活动主题,并成功利用课外活动进一步拓展语文知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展开深层次思考,以保证课内外知识内容的有效融合,发挥课外活动的教学优势。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以景色描写为主,描绘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详细解读课文内容,作者通过耳闻目睹,记录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基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发现课文第3 ~4 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该部分内容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从“一条白线”到“齐头并进”,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为学生带来了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词汇的含义,也能在脑海中想象这一奇观。基于此,在本节课课外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实际生活,以“家乡的自然景象”为主题,鼓励学生通过仿写的形式,记录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色。随着这一课外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能通过课外活动实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语言积累、感悟与运用的能力,并将课外的人文资源融入语文学习中,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

3.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让学生会用知识,真正理解知识。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的教育功能,相比语文课堂中的“讲”和“说”,课外活动更看重学生的“行”和“做”。基于语文学科和课外活动的特点,教师可以立足语文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多元的实践模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趣味性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学习语文知识,并实现正确运用与理解知识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可以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趣味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有学习基础上构建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运用象征的手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建设之间的关系,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课文第1 自然段将文意转到建国立业上,阐明了中国少年肩负的建设重任;课文第2 自然段运用了八种象征,热烈讴歌了少年中国;课文第3自然段描述了少年中国不断发展的壮美远景,讴歌中国少年永远向前的精神。课文所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用文字给予学生巨大的力量。基于本篇课文,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重要节日契机,让学生走进红色基地进行演讲,引导学生结合本篇课文的所思所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以趣味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在演讲中强化其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2)知识性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还要让其在现有学习的基础上,获取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实际,为学生打造知识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在课外汲取更多有效的学习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向学生介绍了故宫中不同建筑物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并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基于本篇课文的主题,故宫博物院中还有许多可以深度开发的知识,如历朝历代的君王、屋檐上的造型、榫卯结构、雕刻技艺等,都可以视为有效的阅读资源。基于此,在知识性课外实践活动构建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故宫博物院”为主题,以海报、黑板报、报纸等作为呈现形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探究,以知识性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4. 立足单元主题,实施主题语文课外活动

教师不仅要科学制订教学方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课外活动主题,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版教材将零散的语文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以更加明确的单元主题活动,为教学指明了全新方向。基于教材特点,教师可以立足单元学习主题构思课外活动,让学生将单元知识与语文内容有效融合,从整体视角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包含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等阅读题材,单元习作活动为“家乡的风俗”。不难看出,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民风民俗”。随着单元学习的深入,学生对不同社会背景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基于单元主题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以走访、采访、记录、翻阅资料等形式,查找家乡的风俗习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将语文学习主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以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单元教学质量,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文章探讨了借助课外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情况。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教师应该调整教学视角,以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巧用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活动类作文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