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写了那么多诗,是如何流传开来的?

2024-05-01 05:35念缓
党员文摘 2024年9期
关键词:题壁寒山王昌龄

念缓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代文人赵翼在《论诗》中发的这句“牢骚”,从侧面说明了诗仙、诗圣在历史上人气有多么爆棚。

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没有网络,交通不发达,有时候传递一封家书都困难,这些诗作到底是怎样传播开来并流传后世的呢?

选准“平台”,帮诗歌多涨粉丝

作诗是当时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就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一样。“题壁诗”是唐代文人青睐的诗歌传播方式,也是诗歌俘获万千粉丝的一个平台。

说是题壁,其实只要兴之所至,逢着各类建筑或者山石、桥栏、树干等凡能书画处,皆可题诗作画。唐代文人尤其喜欢这法子,据统计,光是唐代题壁诗的作者就有三百余位,留下的作品更是近千首。

诗人寒山便是题壁诗的头号拥趸。据考证,出身官宦的寒山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或许正因此,寒山就着林野宽旷,写了许多题壁诗。正所谓:“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寒山写了多少题壁诗呢?按照《太平广记》的说法:“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能警励流俗。”估计寒山自己也没想到,这些自留于石壁上的心绪抵挡了岁月侵蚀,更在流传中激起无数思想的共鸣。

除了收获粉丝,题壁诗还能传情。传说崔护落榜散心,在都城之南偶遇佳人,后故地重游,情愫萌动,门扉题诗,才有了千古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陆游、唐婉,也是沈园墙上题词应和,互道思绪。一块块静言不语的壁板,活脱脱地成了诗人传情、诗歌“涨粉”的线上社区。

“奏乐”挥毫,请诗歌舞出高阁

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玄宗年间,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同在洛阳游学,三人关系不错,诗歌也各领千秋,难分高下。一天,三人到酒楼小饮,见几个梨园女子登楼而来,又闻丝竹之声响起,于是决定来一场特殊的比赛——看谁的诗歌被编入歌词最多!不一会儿,婉转的歌声飘转而来,正是王昌龄的诗作。王昌龄带着些许得意,用手指在墙上划了一道,当作计数。一曲又一曲,却不见王之涣的诗歌,王之涣有些急了,一咬牙,指着其中最貌美出色的歌女和好友打赌,若是这名姑娘还不唱自己的诗,自己便认输弃权。好在不久后这名姑娘开口,乐声流淌而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下子王之涣喜出望外,三人的说笑声惊动了乐师和歌姬,大家才知道原来“词作者”就在现场。这便是成语“旗亭画壁”的来历。

听着颇为传奇,其情其景却并非虚构。宋人王灼曾有言:“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的确,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乐一直带领新词绝句跃出纸面,走出高阁,流于街巷,传于众口。

采集编撰,让诗歌穿越时光

“采诗”也是古代诗歌流传的一个法子。班固的《汉书·食货志》记录:“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尽管采诗一说尚存争议,但许多文献和研究认为,这种原始的诗作采集和整理行为正是早期诗歌传播和流传的重要途径。《诗经》很可能便得益于此,其中的“国风”和“小雅”便极有可能是周王朝通过诸侯各国协助普遍采诗的成果。

《诗经》收集诗作305篇,故而俗称“诗三百”。数千年后,乾隆年间的官员孙洙和夫人徐兰英效法先人,从唐诗中选编三百首佳作,一番商讨切磋,编纂出一本《唐诗三百首》,自此,家塾孩童学诗有了真正的“课本”,唐诗跨越千年时光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

说到唐诗就不得不提胡震亨编撰《唐音统签》的故事。都知道李白在他生活的时代已经负有盛名,殊不知李白的诗险些失传。据说,李白生前曾将自己毕生的文稿交予族叔李阳冰,叮嘱李阳冰为自己編集子以便流传后世。李阳冰没有辜负李白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一共十卷。可惜的是,《草堂集》日后失传了。明朝时,浙江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胡震亨放弃大好仕途辞官回乡,全力搜集唐诗。他用整整10年时间编撰所成的1033卷《唐音统签》,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私人编书,也是日后清代纂修《全唐诗》的蓝本。此后,胡震亨又用7年时间编纂刊辑《李诗通》,比较完整地收录了李白在当时留存的作品。

“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只有两首诗流传后世,“白日依山尽”的王之涣只有六首诗留了下来,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唐诗失传,也庆幸因为胡震亨耗费一生精力,才使得李白的作品得以流传后世。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题壁寒山王昌龄
Poesía En la frontera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本期主题:题壁诗
寒山化育一身诗
Poet’s Peak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寒山与寒山诗
书法作品欣赏
几个乡村舞台题壁五续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