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2024-05-01 07:13丁春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2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家经济

□文/荣 妍 丁春福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

[提要]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内在要素,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但是,在新发展阶段,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从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看: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资本野蛮生长、无序扩张和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三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为此,要毫不动摇地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分析找出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成长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面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内在要素,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但在新发展阶段,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私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末,我国私营企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达1,526.5 万家,比2013 年末增加954.6 万家,增长166.9%,占全部企业的84.4%,比2013 年末提高了16.5 个百分点。这些企业大多呈现出“小、多、散、低、弱”的特点,即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且较为分散,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整体实力偏弱。具体来讲,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主要是中小非公企业数量不断扩张,经营比较粗放,生产领域单一,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以及利润率低,而且这些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家族式经营居多,分布较广,布局较为分散,无法有效整合优势资源,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导致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程度低。同时,由于这些企业对市场经济信息和市场动态缺乏有效掌握,缺乏战略眼光,其生产经营投机行为较严重,在资本投资倾向上,更愿意把企业资本投向资金循环周期短和回报率高的行业领域,只注重短期效益。这种局面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企业就面临着较高风险,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多点爆发、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时,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所遭受的冲击就更加严重。

(二)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所处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足。虽然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但绝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还是集中在传统行业和领域。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2018 年末全国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1,857 万个,比2013 年末增加1,036.2 万个,增长126.2%,其中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各占84.1%、0.6%、0.6%。由此可见,非公有制企业大部分还是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信息测算,2018 年末,非公有制企业在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建筑业中,所占比重各约为87%和83.8%,而且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制造业共372.0 万个。在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业、交通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非公有制企业所占比重各约为85.5%、81.9%、85%、84.2%、75.8%。由此可知,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重点分布在以资源开发型、劳动密集型和简单的产品初级加工型为主的传统工业制造业以及低层次服务业中,企业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所占比重较低,金融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总之,现阶段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所处的产业层次仍然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整体利润空间狭小,产业结构仍需持续优化,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向更高水平升级发展。

(三)非公有制企业大多产权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落后。受传统家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是家族式企业。这样,一方面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合理。产权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产权不清,边界模糊。产权不清主要表现在企业主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界限不清晰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边界不清晰。将企业视为命根子的企业家始终掌握着企业财政大权,所以企业资产始终没有从个人资产中剥离出来,个人资产同企业资产划分不清;企业一般选择家族成员掌管企业财务,使产权占有情况不明,家族成员间产权界限模糊,导致最终利润分配更具随意性,为之后的财权继承埋下隐患。二是企业产权单一,股权集中。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界定在家族成员之间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家族内部和外部之间产权的界定是非常明确的。一般来说,家族式企业想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所以不愿意发展多元化产权,产权具有较强的排外性,它们排斥外来人员成为企业股东,排斥外部资本,企业家族“一股独大”现象仍然存在,股权具有封闭性。这样一来,企业融资会失去外来的股权融资支持,融资渠道狭窄。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即与家族式企业相对应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家族制管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管理体制在企业初创阶段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团结员工,凝聚家族力量来攻坚克难,规避风险,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初创期的各种需求,有助于企业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其在企业初创期的优势开始弱化,内在缺陷逐渐显现,并成为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阻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家族式管理体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高度集中,导致一个人说了算,家长作风盛行。领导者个人决策、意志决定一切,大股东在董事会上有绝对话语权,董事会成为其个人的“一言堂”。二是家族式管理体制下的企业注重亲缘、血缘关系,重视本家族成员,重亲情感情,认为亲情感情大于能力,在选人用人上秉持典型的“唯亲是用”原则,这种选人用人原则会使得企业选择面狭窄,也会大大降低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三是家族式管理体制下出现与家长制相对的人治化管理方式,人情凌驾于制度之上,家族成员犯了错或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也不会受到同普通员工一样的惩罚,对家族成员的制度约束力普遍不足。最后还需说明一点,虽然当前一些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仍会面临家族制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非公有制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型任务仍任重道远。

(四)非公有制企业整体上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技创新日益成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和根本动力。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转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非公有制经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创新能力,使自己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但大多数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自觉性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战略规划,无法与时俱进。据工商联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2014 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 强研发强度小于1%的企业数占比依次为50.2%、52%和49.4%,显示有一半的企业研发强度处于较低水平。2015 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分析报告指出,制造业500 强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可想而知,剩余的那些为数众多的非公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就更差了。同时,许多非公企业人才意识淡薄,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短视行为,只注重使用不注重培养,导致人才流动性大,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企业普遍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时有出现,而且企业招才引智条件不高,对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等吸引力不足。这些导致新时代非公企业整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弱,影响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资本野蛮生长、无序扩张和违法违规经营现象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本存量特别是非公资本数量很少,负面作用表现还不明显。经过四十多年发展,我国资本存量特别是非公资本占比明显增加,非公资本具有“二重性”,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既有作为生产要素来推动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积极的一面,也有非公资本逐利性带来的违法经营、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消极一面。

(一)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资本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现象

1、非公有制企业在利润导向机制作用下出现脱实向虚现象。运营成本刚性上涨,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引起了非公有制经济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相对下降,众多非公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以及企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人力资本、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不足等问题,导致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非公有制企业将民间投资等资本从自身原本的经营主业实业中抽离出来,转移到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股票和债券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投资上的这种投机行为会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稳定发展,而且还可能出现金融资本的泡沫化现象,带来一些金融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头部企业(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出现垄断趋势。社会主义条件下非公资本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攫取更大利润,而垄断恰恰能够为非公资本带来更多的垄断利润,适应了非公资本的逐利本性。当前,我国互联网平台发展迅猛,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大多都是非公有制企业,这些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强大的网络经济优势,如数据、技术和资本优势形成垄断地位,对参与竞争的其他中小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公平竞争。同时,这些处于头部平台的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掌握的市场信息,采取违反市场公平竞争规则、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手段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如阿里巴巴垄断市场行为,对此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管,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违法违规经营现象

1、在社会环保方面。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能源资源浪费,违法违规经营一些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小电厂、小煤矿等高污染、高耗能、低成本的项目,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在劳动者权益方面。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现象较为普遍,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一是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有的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问题,对安全生产抱有侥幸心理,安全生产配套措施不健全,生产条件恶劣,容易发生工伤、安全事故。二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有的企业为员工安排工作量大的任务,变相强迫员工加班加点工作,存在超时劳动问题,员工身心健康深受影响。三是压低和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非公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竞争激烈,有的企业采用较低的薪资水平来压缩成本,会存在拖欠工资、克扣福利等违法行为。四是职工的劳动保障水平较低。有的企业降低参保比例,不完全参保,甚至有的企业没有为员工办理相应的社会保险,完全不参保,对员工的保障措施还不够有力有效,员工的间接薪酬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五是劳动合同不规范。有的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上程序不规范不够透明,或者根本没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存在欺骗性,这为劳动纠纷、劳资矛盾埋下隐患。

3、在消费者权益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低下。有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严格执行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偷工减料,造假制假,以次充好,导致产品质量偏低,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企业形象。二是夸大、虚假宣传。有的企业为了追求产品销量,追逐利润,在产品宣传中过分夸大产品的功能和作用,误导消费者,诱导消费者盲目冲动消费,还存在利用虚假广告、散播虚假消息对消费者进行虚假性宣传问题。三是售后服务不完善。有的企业缺乏长远眼光,注重眼前利益,只在产品售出前积极主动地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一旦产品售出后出现相关问题,企业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够强,不能为消费者及时解决问题,售后服务观念淡薄。

4、在国家税收方面。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而非公企业作为国家税收重要来源,依法纳税应是其应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仍有一些非公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心存侥幸,偷逃漏国家税收案件屡见不鲜。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非公企业的偷漏税现象是一直存在的。

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断涌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扩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其健康成长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

1、守法、诚信精神缺失。守法诚信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一些民营企业家出现了不法行为,如欺诈、违约、行贿、偷漏税等,严重损害了非公有制企业形象,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还有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商家假借疫情核酸检测,向国家索取大量补助资金和资源,也有不法民营企业负责人制作不合规的疫情物资。此外,一些民营企业家缺乏诚信,过分夸大产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达标、以次充好等失信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市场。

2、创新、冒险精神缺失。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但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家对创新缺乏重视,开拓创新精神不足,缺乏新的市场思维,只满足于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企业停滞不前,产业升级滞后。尤其是在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家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信心和预期不足,负面意识不断增强,担忧、焦虑情绪高涨,对企业发展只求“守”,不求“攻”,往往采取比较保守的经营方式,不愿冒险拓展业务范围。

3、敬业、合作精神缺失。敬业和合作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强大支撑。民营企业家体量庞大、人员复杂,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参差不齐。有的民营企业家带领企业在国内一些行业或领域赚到钱,就将财富转移到海外,敬业坚守精神不足;有的民营企业家不思进取,抱有小富即安心态,丧失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有的民营企业家专制独裁,盲目自大,不听取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士的意见,导致企业决策不科学。

4、责任、担当精神缺失。责任担当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要求。现实当中发生的多起重大事故表明,有的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一些民营企业家生态意识不强,生态环境和能源资源受到极大威胁,环保责任缺失;一些民营企业家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不强,会导致责任事故发生。还有些民营企业家先富起来,忘记了先富带后富的社会责任,光顾自己享受,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不积极。

(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参与仍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规模迅速扩大,一批经济实力强、政治觉悟高、代表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社会责任感强的代表人士对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的渴望和热情与日俱增,而且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整体的政治参与状况良好。但部分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参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参与动机不够纯洁,功利性强。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参与责任感强,在人大、政协和工商联等部门任职积极作为,提出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宝贵建议。但也有少数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参与动机不纯,功利性强,主要表现在:认为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成员是提高自我形象和地位的载体,进入政治组织工作就是想给自己戴上一顶“荣誉帽”,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政治形象和政治荣誉,满足自己虚荣心,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反映企业问题和诉求,为企业发展谋求福利,难以提出符合任职单位实际需求的意见建议。有的为了获得一手消息和更多发展机会,拓展利益获取渠道,有的为了抢先获得政策红利,提高企业竞争力,还有的为了给企业发展增添保护罩,更好地规避风险。

2、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体量庞大,人群复杂,他们在思想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工作能力、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以及参政议政能力也存在差异。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和素质良好,对参政议政表现出较大兴趣,责任感强,为在岗政治部门做出较大贡献,能合理安排、妥善处理政治参与中自我利益实现和国家、社会利益实现的关系。但还有少数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空有一腔热血,参政议政质量和效能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在新时代为了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在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发展的同时,也要毫不动摇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做到既鼓励支持,又规范引导,引导其向实体经济、法治经济、道德经济和共富经济等的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企业家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加强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的股票融资市场——2011年非公有制上市企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