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政策建议

2024-04-30 11:15李慧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高校創新型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以6所部属农林院校为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要素来分析农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提出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建议,即要引导涉农林专业学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构建涉农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机制,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等。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4)07027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64

Study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I Hui-jing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6)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s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service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vitalization. Therefor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studen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mpon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of guiding students to set up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building a mechanism of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al atmospher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mechanism of a university with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etc.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lent cultiv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2]。农林高校作为行业特色院校,承担着为农林行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农林高校如何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回信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强调农林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新时代农林高校的殷切嘱托。在当前,我国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面对“两个大局”,农林高校要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呢?笔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来分析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讨农林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创新型人才。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逻辑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手段。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时代,加快农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论对于国家发展、乡村振兴、高校建设,还是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而言都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

1.1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

我國经济要实现创新发展,关键是要靠创新人才,要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承担风险责任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也只有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才能够促进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3]。农林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服务国家和社会,促进农林业现代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要加快农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从而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1.2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促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智力支持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对未来“三农”工作所做出的重要部署。农林高校作为行业特色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光荣的使命,农林院校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够扎根基层,服务农业和林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农林高校的职责所在。农林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专业的、更具奉献精神的、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科技人才,才能为促进我国现代农林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农林高校必须要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为我国现代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1.3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使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提升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阶段。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流的大学不仅需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校舍、一流的设施,更需要培育一流的人才,只有培育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够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可见党和政府对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重视[4]。农林高校作为主要为农林行业培育人才的重要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农林高校必须要将培育服务国家和社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首要责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摆在农林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1.4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石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农林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也同样面临着就业压力,因此,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对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将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涉农林专业的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承担起服务“三农”责任和使命,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中,才能够真正无悔青春,书写人生壮丽华章。

2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构成要素体系的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笔者认为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体系包括培养目标体系、培养内容体系、培养支持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培养目标体系是其他3个体系的顶层设计,其他三个体系均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体系而服务的,培养内容体系是核心,培养支持体系是保障,考核评价体系是反馈,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体系来探讨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2.1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从培养目标体系上看,农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大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更具备创新思维意识、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从目前来看,农林高校能够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设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农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6所部属农林高校为例,例如中国农业大学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水平、具有农科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应用型大学生的培养;华中农业大学将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南京农业大学秉承“面向全体、深入专业、分类培养”的双创教育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东北林业大学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在学校的章程中明确学校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目标等。

2.2农林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内容体系建设

培养内容体系既包括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又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理论培养体系应当考虑学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应当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总体目标而进行,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教学实践实训内容体系,高校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6]。农林高校纷纷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7]。例如,南京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三层次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框架;华中农业大学重视课程育人的功效,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创新型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对课程建设进行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新媒体授课方式,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实现全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共享;中国农业大学推进“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用人才和科技保障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8]。

2.3农林高校与政府、行业与企业共同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支持体系

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组织的事情,而是农林高校内部各部门乃至社会整合资源和力量,共同协同协作的结果,因此,培养支持体系不仅包括农林高校,也包括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农林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理应起到内部主体性作用,农林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的营建,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各方的支持体系,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为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指导提供了师资保障和实习实训基地,它们与高校积极频繁互动,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人才输送的重要部门,起到互动转化的平台搭建作用;政府部门则是政策法律制定和创新创业政策保障的重要部门,起到外部支持保障作用。因此,三者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培养支持保障体系,三者之间紧密互动,缺一不可,具体见图1。

从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来看,各高校都十分重视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协作。例如南京农业大学深化开展校企合作,重视产业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人才培养充分融入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去,形成人才的比较优势,以“双导师制”使学生在用人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增强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和专业动手能力等;中国农业大学重视推进大学生的基层就业和在重点领域行业的就业,在选调生的培养上,实施校地合作,共同办好定向选调生人才培养实验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实施“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精英培养计划”,联合企业为学生搭建“精益创业”训练营等。

2.4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后续教育的开展起到了评价反馈作用

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无论是高校内部自身对其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还是外界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评价都是检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评价参考。评价考核体系为后续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参考反馈,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监督和促进改进的作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后续发展完善至关重要。而从当前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农林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创业就业的比例仍然偏低,基层就业仍然是农林高校今后就业创业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尽管农林高校大学生创业人数的比例较低,但可以肯定的是农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中,并卓有成效[9]。从理论上讲,农林高校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它面向农林行业,因此,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应当偏向农林牧渔业,但部分农林高校选择农林牧渔业这一行业就业的比重相对较低,从6所部属农林高校近年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总体上农林高校选择农林牧渔业的比例偏低,有部分原因可能与统计数据范围界定有关,因为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库中将毕业生就业行业根据“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界定划分为21个行业,但一些就业行业数据在统计上可能存在行业交叉,农林行业可能在统计时被划归入到其他行业中去,因此出现统计数据偏差,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数据无疑为农林高校在为农林行业培养人才方面提供了反馈参考,农林行业如何才能吸引人才赴基层就业?农林高校毕业生又如何树立服务“三农”意识扎根基层,在基层创新创业,建功立业呢?

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农林院校作为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农村战略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命题。

3.1引导农林学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

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首要方面,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够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因此,农林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服务“三农”的使命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在基层中增长才干、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首先,农林高校要利用各种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积极引导涉农林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担当服务“三农”的使命,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着力推进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园积极宣传引导赴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先进典型,东北林业大学在校园中举行鹦哥岭青年团队事迹报告会,学校的优秀校友扎根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优秀事迹在校园广泛传播,感染着学子们,这种服务基层的“鹦哥岭精神”,也形成了一种校园文化,在农林高校不断传递。高校也要将党史教育、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思政课堂上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在校园中形成大学生崇尚创新创业的氛围,如北京林业大学利用新媒体平台在校园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学百年党史·讲百个故事”中就推送了《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优秀事迹,讲述了河北農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之中,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其次,要做好涉农林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往往存在着给从事涉农林基层就业工作的大学生贴上“没出息”标签的现象,高校要开展好相应的职业规划,让大学生知农、爱农、兴农,毕业后真正走上服务“三农”的工作岗位。农林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讲座或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类别指导其作好职业规划,针对农林专业特色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邀请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咨询,激发他们的赴基层创新创业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3.2构建农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机制,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非人格特质,而是一种行动,它的基础不是直觉,而是要依靠观念和理论,意思是说企业家精神是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自身的努力培养出来的[10]。培养涉农林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而农林学科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因此,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必须要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机制,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各方面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当前,一些农林高校在人才专业培养环节存在与服务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专业课知识结构滞后陈旧、实践技能与现代农业生产脱节,一些涉农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上仍存在不足等[11]。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涉农林专业教育相结合,融入专业教育中,衔接入课程体系中,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将农林产业和行业的前沿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融入和更新到教学内容中去,此外,农林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要包涵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培养的课程,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在课程建设上也要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互通。此外,要重视实践教学。农林高校要在涉农林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上下功夫,要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农村、林区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增强主动服务“三农”意识,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建设。

3.3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

农林高校要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共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农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关乎着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关乎着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结合农林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等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新思维、就业创业能力和具有服务“三农”担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农林高校应形成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理顺关系,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次,高校要探索农林行业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农业合作社、农户协同育人机制,成立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积极构建“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职培训等,形成订单式培养,实现高校与农林行业的良性互动、循环发展。再次,要建立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创新创业导师库可以由校内导师团和基层创业的优秀企业家组建的校外导师团共同构成,高校要定期邀请校外导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创业培训指导,构建“双师制”有效沟通、协同培养的合力育人机制,共同做好了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最后,农林高校要鼓励农林高校大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涉农林创新创业项目,并使之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构建 “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训练支持体系,即由国家、省级、校级、院级以及科研训练项目共同支撑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训练项目、创新实验、学科竞赛等,鼓励涉农林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促进农业科技项目成果的培育转化。

农林高校作为行业特色院校,承担着促进国家农林行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农林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而高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要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莹莹.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析:基于浙江省34所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的调查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20,33(4):29-35.

[2] 张廷,杨雁飞.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1):57-60.

[3] 王志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71207(07).

[4] 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1):33-39.

[5] 刘晔.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63-166.

[6] 张晓芬,史宪睿.“内外协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8(3):47-51.

[7] 李威.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2):279-282.

[8] 孙其信.知农爱农强农兴农 农林高校,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N].光明日报,20200922(13).

[9] 王家源.6所部属农林类高校农林毕业生民营企业就业比例高[N].中国教育报,20180213(4).

[10]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蔡文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8.

[11] 冯超,孟憲生.涉农人才培养短板在哪[J].人民论坛,2019(21):66-67.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2WTSCX287); 2022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从碎片分立到互联互通:高校党建引领整合思政实践教学资源研究(2022WTSCX285);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232024年度科研规划课题:“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202212G26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20212022年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2022JYYB012)。

作者简介李慧静(1980—),女,山东胶州人,讲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