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岭村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2024-04-30 14:22孙红霞胡明中
中国故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村落传统建筑

孙红霞 胡明中

【导读】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结合自身生存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博物馆”和“活化石”。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传统村落正在迅速衰落,依附于此的传统文化也濒临灭绝。青岭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加强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人文环境方面的保护工作,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关键途径。

中国传统村落被誉为华夏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母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村落的数量正持续递减。2010年1033个活态存在的村落至2014年已消亡461个,平均年减速为11.1%。四川省青岭村自明朝时便已存在,历史悠久,是巴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切实加强对青岭村传统村落中自然人文等元素的挽救与保护,显得尤为紧迫。

一、青岭村概况

青岭村现已成功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一地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秀钟乡北边的传统村落,得名于山沟里的“马克思街”。全村380户,人口1338人。青岭村建筑有浓郁的川北民居风格。旧时,这里是川陕客商往来的集聚地之一,也曾是普安县苏维埃红军接待站和普安县五乡苏维埃所在地,是当时的军事、政治中心,“马克思街”也由此而得名。据当地残存的文字记载和老人口述,村落修建沿革经历三个阶段:明朝末期,外省客商入川时辗转落居于此,聚族而居,形成大路场,村落沿主街修建了部分传统建筑;清朝,场越赶越热闹,来往商人络绎不绝,在村落内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村落建筑大多修建于这个时代。现尚存明清建筑58间;近现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砖混结构的建筑走进人们视野。伴随着建筑形态的演变,青岭村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文化内涵代代传承,呈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二、青岭村的文化资源与遗产

(一)村落布局自然,选址寓意深刻

青岭村群山拥抱,山势犹如万马奔腾,整个环境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守卫之势。俯瞰青岭村,众多溪涧如群龙积聚,呈“龙凤呈祥”之势,青岭村古名“龙凤场”,由此而来。同时,青岭村落选址寓意深刻,主要体现为“山上有庙,依山而建,临水而居”。从主体空间看,“灵应寺”建在黄泉山中部,此庙位于村落建筑群顶部正中,既有“中正”玄机,又有风水镇邪之意。村落建筑主要集中在村子西部,即黄泉山山腰处,这里地势较高,能一定程度避免水患的侵害;且村落依山而建,凭借天然山势保护,防御特征明显,蕴藏着古人顺从自然又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村落发展得益于当地优越自然条件,景观优良,农业产业基础雄厚,生态农业发展潜力大。

(二)有形文化遗产资源极具地域特质

青岭村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物质形态文化资源,包括传统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有形文化遗产资源具有较高文化、科学、社会和经济价值。

四川盆地北部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青岭村丰富的传统建筑。李家大院及其他传统民居等代表性建筑以川北民居风貌为主,采用穿斗木结构,房屋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穿斗木结构的民居与湿热多雨的自然气候、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相适应,呈现多样化形态。青岭村建筑呈青瓦屋面,黄泥墙面,大多为1-2层,二层储物,一层住人。部分建筑围墙由砖窑烧制而成的青砖和贴面砖砌成,这烧制的砖具有防潮保温隔热的作用,较好地契合了当地气候条件。据统计,现存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砖混建筑8间,明清建筑58间,其中全立木结构37间,土木结构21间;保存较好的有26间,年久失修的有32间。传统民居临街建筑立面以木板为主,正门由条形木板相接构成,作为门面,体现出当地村民高超的建造智慧,是当地建筑科学价值的集中体现。此外,青岭村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还有灵应寺、火神庙遗址、戏楼遗址、八仙桥、龙凤桥、龙洞、石阶铺地、农耕器具等。

(三)思想文化遗产厚重而鲜活

青岭村传统村落文化同样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有民间文学如红色文化,传统音乐如民间歌谣,传统技艺如木雕技艺,民俗活动如古骡马会。

第一,红色文化。1935年3月底,王树声副总指挥率领红四方面军攻克剑门关后继续北上,来到了青岭村。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王树声率领部队途经青岭村,在当地创建农协会,成立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当时红四方面军把指挥部接待站设在村内的李家大院,红军医院、后勤部设在火神庙,红军政治部设在戏楼。红军政治部还帶领群众写标语、贴布告、刻标语,共刻有23幅石刻标语。标语内容基本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等领域,以通俗生动、乡土气息浓厚的语言,广泛宣传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号召力,广泛凝聚群众力量。红军大部队走后,国民党还乡团摧毁苏维埃政权,残害红军,当地群众组织起来掩埋红军烈士遗体,修建烈士陵墓。红军石刻标语、红军墓等遗迹都为铭刻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奠定了基础,也为弘扬红色文化提供重要载体。

第二,民间歌谣。青岭村村落的歌谣种类繁多。有在劳动生产中唱的劳动歌,如栽秧歌、放牛歌,反映青岭村民积极乐观的心态;有红色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如《盼红军》《红军来了不受穷》等,体现村落人民对红军的拥护之情;有在祭祀仪式和庆典时的祀典歌,传达村民对生产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些歌谣通常以川北民歌的形式,在茶余饭后或田间劳动中,以自由不拘的风格来演唱。这些歌曲作为维系村民情感生活的精神纽带,承担着娱乐与教育等诸多功用。

第三,木雕技艺。青岭村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充分利用木材质地轻、强度高、纹理美的优点。这些木材被用来制成建筑的门窗等构件,并在制作加工中进行不同程度的美化和处理。木雕技艺是最主要的美化手段,精美的建筑雕刻展现了村落独特的艺术价值。青岭村的木雕技艺在大路河民居建筑的窗花以及其他建筑细节处得到了具体的展现。窗棂采用方格造型,门窗木框上绘有线脚或花纹等装饰,玲珑剔透,变化万千,色彩上多采用朱红色。门窗雕刻的手法形式多样,包含了圆雕、浮雕、透雕和平雕;雕刻内容以戏剧人物、花草、动物、佛教为题材,寓意福禄寿喜财。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彩绘技术完美地装饰了木制建筑,反映出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对艺术的追求。保存至今的木雕技艺与作品不止成为青岭村独特的文化符号,也诉说着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与追求。

第四,古骡马会。剑阁县秀钟乡的古骡马道,上通广元、陕西,下达中坝、成都,要道上的大路河一举成为通商口岸。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均要举行盛大的“古骡马会”。前来赶会的人有交易牲畜的农民、旅游观光的远近游客、做买卖的四方客商,繁华时聚集四五千人,热闹非凡。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与当地自然山水环境及民俗相关,反映了当地村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青岭村的文化资源保护

青岭村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当地政府在探索保护村落遗址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致使对传统村落保护收效甚微。

(一)保护传统自然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迈向新征程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传统村落和自然环境保护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强对青岭村的自然环境保护力度。政府需要秉持新发展理念,协调好传统资源保护和现代资源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成立主要责任部门,定期监控资金的使用及成效,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在维护和修复原始景观的基础上,协调推进保护与发展工作。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整合创意、科技和自然资源,重组生产要素,创造生态农业附加值。当地民众作为传统村落的主体,也应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积极转变观念,在保护村落田园水系的基础上开展生产活动,身体力行参与地区环境保护活动,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

(二)保护地域特色村落物质资源,延续文化承载体系

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发展并非孤立无援的过程,村民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的同时,还需依靠多方力量支持。当地政府應制定青岭村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规定,并严格依据条例规范村落经费使用、旅游资源开发、文物资源维护等行为,避免对传统村落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充分发掘当地文化资源,提升当地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与促进作用。同时,当地政府应联合市场或社会力量获得经济支持,维护和新建村落建筑及设施,认定和资助民歌、雕刻技术等文化传承人,促进文化传播。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护青岭村传统村落原貌,有选择性地吸纳新时期建筑优势构建新的村落建筑群,延续村落文化传承体系。

(三)重视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构建传统文化精神家园

传统村落是一个活态的整体。青岭村悠久的历史沿革与浓郁的地方民俗,在今天有多重价值。对青岭村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就是对青岭村千百年来居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生活情趣、文化传统、工艺美术、民族特色等诸方面及其人文环境的保护。主要保护策略为,地区政府及民众维护及创建传统村落民居的现实社会生活网络,补充及拓宽社会生活所需的场所空间,重视体现地方性与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创造性发展,重视对居民与外来人口的教育与熏陶。发掘当地文化价值,整合当地文化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集群优势,促使当地文明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增强文化活力。

数字化可以实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展示、文物记录和可持续发展等,运用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通过数字化手段更新村落文化传承动态,向外界展现村落红色资源、工艺美术、生活状态等,可使青岭村传统村落成为四川地区乃至全国可以感知和直接体验的对象。同时,在保护和构建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强青岭村村民对村落文化的认同感,让村民成为村落文化代言人,以主体身份积极开展旅游业,利用人们对异文化的猎奇心理,发展村落生态旅游,用旅游反哺村落建设。

四、结语

青岭村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展现出四川传统村落独有的魅力。只有明晰了传统村落文化的特征和价值,才能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延续其生命与活力。新时代,在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大背景下,对青岭村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工作需要加大力度,通过多方举措提高文化保护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并传承传统村落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彬彬,吴灿,等.“江河流域”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现状与建议[J]. 光明日报,2015-4-2.

[2] 向来.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川北民居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7.

[3] 祁双,石磊. 全面助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振兴[J]. 人民论坛,2019(23).

[4] 罗康智. 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下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

[5] 张梦杰. 中国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J]. 大众科学,2020(6).

[6] 末木文美士,张翔. 异文化之间相互思想理解的可能性[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猜你喜欢
村落传统建筑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