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
【导读】光绪二十年至二十四年,胡薇元调任凉山西昌知县。《清代诗文集汇编》七七三卷收录的《伊川草堂诗》收录了其在西昌创作的多篇诗歌作品,包括入昌纪行诗、政治抒怀诗、地域风情诗和记录生活酬赠友朋诗,风格雅健明丽。
清代诗人胡薇元有《湖上草堂诗》《天云楼诗》《伊川草堂詩》《研经馆诗》等诗集存世。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二十四年(1898年)间,胡薇元调任凉山西昌知县。在胡薇元留存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吟咏西昌的诗歌。对这部分作品进行解读,有助于了解凉山西昌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也有利于了解胡薇元在西昌任期内的经历及生活,对推动凉山区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胡薇元在西昌的诗歌创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创作于赴西昌途中,记录沿途所见奇山异水的诗歌;一部分是抵达西昌后所写,反映其处理政务、流连山水、酬赠友朋时的内心感受。
一、入西昌纪行诗
据刘于锋《胡薇元年谱简编》载,胡薇元于光绪二十年(1894)三月任四川西昌知县。《导古堂文集》卷一《西昌县志序》记载:“光绪甲午春,薇元来令斯邑。”胡薇元在《导古堂文集》卷二《书沈子文事》中记述:“薇元光绪甲午三月至西昌。”《伊川草堂诗》中有《别亲》,全诗云:
远行别吾亲,游子心如擣。
世网苦纠纷,壮志自立早。
骨肉贵恩义,风云舒健矫。
立功在边陲,岂复畏殊徼。
慨焉此长征,令名期永保。
这首诗是胡薇元离开成都出任西昌时所作,诗歌一方面表达了对出任边远山区离别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不畏艰险、立功边陲、扬名后世的期望。诗人从成都出发,沿着南方丝绸之路的灵关古道一路前行,途径邛崃大邑县,登大相岭,渡大渡河,过小相岭下的登相营,一路跋涉,终到西昌。沿途,诗人写下了《花桥题壁》《斜江》《登大相岭》《大渡河》《登相营》等诗歌,记述沿途所见所思,表达出对川西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山高水险、崎岖难行的感叹及赴任西昌胸怀志向的豪迈之气,对了解胡薇元其人性情及川西山川风景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如《登大相岭》云:
汉皇诏谕西南夷,词臣持节历边陲。斛僰和西连阪坻,长利高望皆险隵。
刺史行部畏倾欹,途经九折增叹嘻。孝子体重先人遗,驾言回车理则宜。
炎汉之末国柄移,中原鼎沸况在兹。惟诸葛公运精思,服夷以心使不疑。
七擒七纵兵贵奇,怀远诚为万世规。丞相设施犹可追,我登邛崃季春时。
积雪皑皑盈路歧,一官万里同拘縻。壮心驰驭歌载驰,直视险阻如康逵。
大相岭位于今四川省雅安市南部,处荥经、汉源两县边境,延伸至洪雅县境内,原称相公山,后来为了与大渡河南面的小相公岭区别,才改叫堡姜章踏大相公岭,简称大相岭。大相岭山势崎岖,起伏难行,却是古代川西交通的必经之地,南方丝绸之路即取道于此。据传,诸葛亮南征时走的就是相岭古道。明代文人杨慎被贬云南,也曾由相岭古道入滇,并留下了“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的著名诗句。胡薇元这首《登大相岭》回顾了汉代派遣使臣征西的历史,描绘历来刺史对相岭古道艰险的畏惧;诗歌也提及汉末国势衰微中原鼎沸、诸葛亮以智慧仁义收服西夷的伟业。作者有感于诸葛亮的智慧,即便相岭积雪皑皑、崎岖难行,但诗人壮心驰骋,视眼前险阻如康庄大道。全诗充满了自信豪迈之情,风格雄奇豪放。
《登相营》则是诗人翻越小相岭之后,在登相营驿站所作:
阳春三月渡泸行,邛筰狼荒路不平。
大小两登丞相岭,去来同戌建昌兵。
连冈鸟迹穿人迹,绝涧风声搏水声。
一事差教过客喜,山中半月总天晴。
登相营古驿站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冕山镇的小相岭南麓,距离县城23公里,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邛筰亦作邛笮,是汉代西南夷邛都、笮都两名的并称,约在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越过小相岭,离目的地建昌就越来越近,回想一路历程,诗人不禁感叹邛笮古道狼荒艰险,大小相岭山势崎岖、沟壑纵横、阴晴不定,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二、西昌地域风情诗
西昌地处横断山脉中段,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有着与川内其他地方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胡薇元初到西昌,除了处理繁重的政务,有时也乘着考查地理之便,观览西昌优美的山水风光,感受西昌独特的地域风情,这些在他的西昌诗歌中均有所反映。
《建南杂咏十首》是胡薇元在到西昌半年之后游览所作,在诗歌前有一段序言:
甲午秋暮,仆宰西昌已历半载,久拟经邱寻壑,而尘牍山积,岁饥多暴,靡有暇日。既而狱讼咸理,岁则大熟,比户宴安,乃得缘邛海,升泸峰绝巘,游光福诸寺,爰即目之所及成绝句十首。采红豆于嶲山,俪黎歌于芳树,题曰建南杂咏。远在荒徼,人事罕接,冀他日同志诸君子见而和之云尔。
这段序言交代了《建南杂咏十首》的创作缘由,胡薇元到西昌后,早就有寻幽访胜的想法,但政务繁忙,尘牍山积,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待到半年之后,狱讼咸理,加之这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宁,胡薇元才得以游泸山、观邛海。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建南杂咏十首》表现出一种欣然愉悦的心态,全组诗如下:
万顷靴纹漾碧空,城南十里稻香中。田家处处收遗秉,共感尧天雨露公。
邛池新涨没桥痕,山畔人家半水村。也缕淮南忧泽国,洪湖秋潦直浸门。
螺髻山连铁石山,不辞侵晓扣禅关。泸峰灌木周遮处,人语声中杂百蛮。
黎溪西接马湖流,交角南来敌万牛。倒映平湖三十里,野烟深锁沐波楼。
海子秋澄柳岸斜,海心亭北黯晴沙。桐阴一径游人少,开遍山薑满路花。
去年今日克氐羌,邛筰恩纶出上方。赞普也邀天泽漙,红荞紫芋各登场。
刘公祠畔柳藏鸦,小阁当窗卷幔斜。笑指瑶山桥下水,米船初泊月笼纱。
蜡树低连晒网丝,火云晴叠胜燕支。堤边处处收鱼子,水畔家家养鸭儿。
孟获城东映曙晖,始昌高望马初肥。只今犵獠怀诸葛,千载长钦丞相威。
踠地垂杨秋色娇,小船来往不须桡。忽听都将传呼急,齐卷青蓬看射雕。
这组诗歌描写了西昌邛海、泸山的美麗景色:邛海碧波荡漾,拂柳垂堤,烟波画船;泸山连绵起伏、灌木葱茏、山间小径野花遍地。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诗歌凸显了西昌独特的地域风情,比如“百蛮”写出了西昌多民族聚居的特色;“邛池”是西昌的邛海,是西昌最富盛名的自然景观;“螺髻山”“泸峰”是西昌城外的两座风景优美的高山;“马湖”是凉山州雷波县的淡水湖;“孟获城”在凉山州与雅安交界处,据传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此;“邛筰”是汉时西南夷邛都、笮都两名的并称,后指西南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同时,这组诗还写出了西昌地区百姓富足安宁的生活,如“笑指瑶山桥下水,米船初泊月笼纱”“赞普也邀天泽漙,红荞紫芋各登场”描写西昌百姓稻麦丰收的情景,“红荞紫芋”是西昌的特产,即荞麦和乌洋芋。又如“蜡树低连晒网丝,火云晴叠胜燕支。堤边处处收鱼子,水畔家家养鸭儿”,描写邛海边靠打鱼为生的渔民晒网、捕鱼、养鸭的日常,写出了渔民惬意宁静的水上生活。
胡薇元写西昌地域风情的组诗还有《和书硕农丈纶西昌杂咏十四首》。这组诗是胡薇元用书纶《西昌杂咏十四首》韵而作,全诗标题为《长白书硕农丈纶,道光初令此,有西昌杂咏十四首,风度高蹇,不亚姚合武功体,仆继官此地,慕其行能高致,次韵续作,不足追踪昔贤也》。书纶,字硕农,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曾任冕宁知县,三任西昌知县。胡薇元追慕书纶的高致,故而有此唱和之作。摘录以下诗歌:
落日邛都道,高城望渺绵。一官能卓尔,千载自超然。
沧海搜唐碣,空山剔汉钱。还怜绳水上,今古白云连。
邛海过秋涨,津梁落暮潮。鸢鸱知敛戢,鵰鸮看扶摇。
绝徼余纯俗,葑田获秀苗。近添元亮秫,应使客愁消。
牦牛山气合,郁岪出清泉。入夏云蒸若,先秋雪皎然。
芬蒀初满谷,绵络已黏天。淤泽何时陷,犹传元鼎年。
粗幕苏祁叟,戎旃保塞营。边荒通汉晋,恢复尚元明。
月冷乌蛮部,秋高龙纳城。甸沙七十驿,守御费将迎。
火节炎方重,宵阑星斗低。椎牛同徼外,禄马界河西。
隔岸渔灯小,沿山虫树齐。板桥支磴窄,野老惯扶藜。
秀绝金沙水,迢遥一线通。凉迴杉叶雨,香送枳花风。
别种寻番獠,疆酋溯段蒙。乡心何处达,短札托鳞鸿。
大小凉山隔,层联作障屏。沙沉连岸白,雨洗数峰清。
斋退逢僧□,诗狂有鹤听。苍茫凭野望,楼槛拂寒星。
寰海夷氛恣,频年忧患生。未妨为俗吏,且复顺民情。
岁熟无饥色,才疏负颂声。一篇姚合体,聊以备铏羹。
这组诗受韵律的限制,加之有刻意为之之嫌,故而整体上成就不如《建南杂咏十首》,但这组诗歌中仍有着独特的西昌地域风情,如“邛海过秋涨,津梁落暮潮”“牦牛山气合,郁岪出清泉”“粗幕苏祁叟,戎旃保塞营。边荒通汉晋,恢复尚元明。月冷乌蛮部,秋高龙纳城。甸沙七十驿,守御费将迎”“火节炎方重,宵阑星斗低”“别种寻番獠,疆酋溯段蒙”“大小凉山隔,层联作障屏”等。“邛海”是西昌城外的一处高原淡水湖泊,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明珠”,现在是西昌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国家自然风景名胜区。“牦牛山”位于西昌西部,是横断山中段山脉,在西昌城往西眺望,可以见到牦牛山景致。“苏祁叟”是古代民族叟的一支,分布在西昌越嶲郡,是西昌彝族先民之一。“乌蛮部”是彝族先民,“龙纳城”是宋代大理时置,在今天西昌会东县西南姜州乡。“火节”指西昌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段蒙”指唐代大理政权扩展至嶲州,即今天的西昌,有南诏(蒙姓)、越析诏(段姓)等自立建昌府,公推越析诏段氏为府王。“大小凉山”是以西昌为中心的周边地方的统称。诗歌中提到的这些特殊的地点与名称,为我们展现了西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另外,胡薇元描写西昌地域风情的诗歌还有《殊方》《泸山》《西溪》《同黄敬台张廉撝游泸山上绝顶》《孤云阁》《登泸山望云阁》等作,这些诗歌大多展现了西昌当地的名山胜水和人民质朴平淡的生活,表达出作者放旷豁达的襟怀,如“绝日高山影涼豊,腴夸岁熟质朴喜”“地近苴南民俗厚,杖藜携幼看吾曹”“兰畹日高穿曲迳,莎堤风细碾长亭”,有着明丽爽朗的艺术风格。
三、西昌政治抒怀诗
作为一名地方长官,胡薇元西昌的诗歌创作中自然也有着反映其政治生活的诗歌。最为典型的是《祷雨》《暑雨》《苦雨六首》。《祷雨》是久旱无雨祈祷天公下雨的作品。诗歌云:
边徼民生苦,频时忧歉丰。不辞祷叩意,一慰笠锄衷。
赋敛纾煎迫,精诚捷感通。卑官勤己力,叹忭志天功。
作为地方长官,胡薇元最为关切的是地方百姓的安宁富足,他深知老百姓生活辛苦,一年的希望全寄托在庄稼上,若久旱无雨,不仅丰收无望,还要遭赋敛相煎迫,因此希望自己殷切的祈祷能够感应上天,降下甘霖雨露宽慰百姓的心灵。无雨时忧心,多雨时更让人焦心。《苦雨六首》就是写多雨时,胡薇元渴盼雨停、忧心百姓的作品。诗歌如下:
山色溟濛晓未开,起看云雾重徘徊。如何霹雳惊天手,不放金乌出海来。
六月阴晴减翠苕,关心愁听雨连宵。大通门外参差水,新涨盈盈已过桥。
三年薄宦苦羁留,农事家家冀有秋。连穗双岐前度麦,者番风雨也应休。
六计由来首重廉,盟心夙夜自森严。千畦勤苦耕耘业,更为筹量到米盐。
乞晴祷雨自年年,印证官评岂偶然。聊尽一分真恳意,民瘼原可达苍天。
书生自觉宦情疏,傲骨棱棱任毁誉。但令四郊丰稔遍,未妨佳味啖清蔬。
六月淫雨霖霖,搅得作者“关心愁听雨连宵”,彻夜难眠。西昌大通门外的东河河水急涨,已经没过了东河桥。久雨不晴,让千畦田地里的庄稼难以丰收。胡薇元无比希望老百姓的疾苦可以得到上天怜悯,不禁发出了“但令四郊丰稔遍,未妨佳味啖清蔬”的呼声,只要老百姓能够丰收,哪怕是清淡的蔬菜自己也可以啖之如饴。
胡薇元在西昌的政治抒怀诗还有《许祠?集》《大雪同芝轩弟除夕作》《试院漫兴》等,从这些诗歌中,可以感受到胡薇元在西昌以民为本、仁义执事的儒者情怀和沉稳庄重的艺术风格。
四、西昌生活酬赠诗
胡薇元出任西昌时,其第三子毓峦随行,后毓峦因病在西昌去世。丧子之痛给胡薇元带来沉重的打击,除了撰写碑铭文《峦儿圹铭》外,他在诗歌《天道傷峦儿》中,也抒发了深切的丧子之悲:
季札适齐还,长子死羸博。退之贬潮州,女孥瘗商洛。
荒山白骨寒,羁旅新魂弱。左袒兼右还,绕哭三号索。
设祭饭一盂,清泉甘泂酌。归葬远固艰,依兄良不恶。
古之贤达人,此恸难超廓。天道久茫茫,愚昧岂能度。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哪怕是古代贤达,遇到这样的悲恸也是难以超脱的。胡薇元在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季札丧子和韩愈失女的典故,表达沉痛的丧子之悲。全诗用“荒”“寒”“羁旅”“弱”“哭号”等萧索悲凉的字词,表达内心无限的沉痛,意境悲凉。
值此苦痛之时,朋友吴宾国曾表达了慰问之情。胡薇元有感于朋友的深情,写有诗歌《答吴宾国见慰》表达感激之情。其诗歌云:
人间天上汝何之,苦忆翻难入梦思。
生太聪明缘易短,志离尘埃数应奇。
为怜吴季悲儿候,却想韩公瘗女时。
自古贤豪难遣此,良朋开慰感深辞。
这首诗歌表达的仍是对儿子去世的深恸巨哀,儿子的夭折让作者不禁怀疑天妒英才、命数不偶,虽然难以排遣失子之痛,但还是为朋友深切真挚的开慰感动。诗歌虽为酬赠友朋之作,但没有刻意牵强之嫌,而是深情流露,韵律流畅。
五、结语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胡薇元从西昌调任资阳知县,离开西昌。虽然胡薇元在西昌前后仅四年时间,但其在西昌留下了突出的政绩和众多的诗文。作为一名儒家学者,胡薇元在西昌的诗歌大多反映其关心政务、体恤民情的胸怀,整体上呈现出沉稳雅健的艺术风格。梳理胡薇元在西昌创作的这些诗歌,不仅对了解胡薇元在西昌的经历有着重要作用,还对了解胡薇元生平经历、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桂萍,陈才训. 明清文学与文献(9)[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2]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 清代诗文集汇编:七三三[M]//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文献丛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杨慎. 升庵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 将邦泽,武谊嘉. 凉山州古诗文选释[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区域文化视野下胡薇元创作研究”(QYYJC221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课题“明清凉山地区诗文整理与研究”(22XZW020)、西昌学院科研平台(凉山地域文化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