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源
南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广西 南宁
近年来,在整体经济实力持续提高的情况下,国家针对财政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增强治理能力、提升财政调控水平,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对事业单位应当如何改进预算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与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相匹配,切实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展开了相关探讨。
事业单位强化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单位工作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为其他行业引领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将现代信息科技和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全新工作改革,可以实现集成化管理,增强预算管理效率,提高财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使其更加符合我国对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透明化、精细化、全面化等原则为核心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事业单位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主体单位,其为社会各界提供卫生、文化、农业、科技、教育等服务,通过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可以让单位精确控制工作中的资源,充分调动资金,增强使用效率,更好地提升公共事业的服务品质,通过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群众的需要。
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以集成管理平台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够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合法性、合规性及管理约束性,更加有效地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经营收入、项目资金安排等管理效果,确保预算管理的落实和衔接都能够有序、高效实现。当然,为了保证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发挥预期效果,事业单位还应该根据其业务的具体需要与平台运营的管理重点,重构出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相匹配的预算管理新模式。
当前国家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须立足于自身优势,持续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以推进这一目标的达成。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下,集成化的工作能够有效减少工作流程,提高部门之间的协作,减少相关报告的生成时间,避免了以往衔接不流畅、上下级沟通迟缓等问题。同时,可以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管理连接,达到上下级或同级单位之间的高效互动,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预算管理一体化构建并完善了同单位各部门,以及上下级单位的联动机制,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政府预算的编制要求,按照“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原则,对预算刚性约束力进行有效增强,降低财政风险,减少预算追加和调整行为。同时,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可以对预算额度拨付、预算执行、预算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动态管理,帮助事业单位实现资金的动态监控,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财务人员对本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战略规划没有深刻理解,未有效协调和分配资金,且其他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配合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个别单位甚至存在虚列、冒编或乱编预算的现象,而不能严格地执行和监督预算,造成年底决算不能对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提供有效参考,以致预算和实际情况严重偏离。二是在执行预算时,缺乏事中监督与事后追踪,仅重视财政资金的申报成果,忽视了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此外,对财政拨款限额的申请与分配方法也没有进行全面规划,导致了财政资源的浪费。三是缺乏对预算执行成果的评价体系,或虽然有评价体系,但评价指标含糊不清,缺乏可操作性,致使整体评价体系流于表面,未能发挥优势作用,部门员工落实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财政预算的执行。
在国家提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倡导下,加强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有关文件相继出台,事业单位在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仍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特别是在资产配置和处理方面,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此外,因为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中的资产管理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分离的情况,所以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导致执行预算时不能对单位资产进行实时查询,也不能精细把握单位资产,对部门项目支出中所涉及的资产配置等需要进行审核,影响了管理效率,难以将单位层面的资产统筹管理效果完全发挥出来。
一是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方面。当前,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业务知识,可以较自如地应对各类复杂的财务问题,但是其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却不够理想,信息技术能力也有待提升,这就降低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整体使用效能。二是财会一线人员方面。当前,多数事业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都以单一的财务专业人才为主,忽略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要求,不利于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是明确各级职能,强化财政责任,提升主人翁意识,科学安排各项预算,坚决防止项目序列以套得财政资金拨款的现象出现,应制定责任制,并在出现此类问题时严厉追责。二是要加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力度,加强对项目预算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追踪,促进预算实施结果与预算编制相符。三是改变以往粗放型的编制模式,推动各部门全面承担编制预算的主要职责,与财务人员积极配合,使预算编制更加全面化、精细化,结合年度任务目标细化编制单位预算,提高财政的利用效率。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全面建设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一是要加大对重大工程的政策调研力度和前期论证,优先安排重大工程,对于一般性工程可以从缓安排。二是开展全过程管理,实行事前审核、事中监督及事后跟踪,全面落实工程项目预算监控。三是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前做好规划,定期开展预算项目申报、评审的论证,延长对项目前期评价与准备的时间,构建项目库,对于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提高重点项目的预算编制质量。
一是事业单位应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的主要功能、单位年度规划的业务活动、上级资金的监管规定等,来建立相应的动态管理体系,深化预算管理人员和平台操作人员对各项风险的了解,提早做好防控。此外,还应针对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全面实施的时代特征,组建一体化管理小组,要求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责任人员都选派代表加入小组,共同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例如,由监管部门、业务部门等多部门及时交流信息,确保预算资金管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二是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全新要求,重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明确新模式下各项工作的责任人、监管与奖惩制度等。三是事业单位应根据其业务活动或动态经营需要,深入分析各项工作,如对审批不通过的预算申请,事业单位要制定分析与反馈机制,明确是哪方面原因造成了申请不通过,如果是由于虚列项目的问题,则要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四是要适当采纳一线系统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的意见,听取有建设性的建议,不断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与平台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平台效率。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财务共享等信息化技术的深入运用,为加速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加速对本单位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一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构建覆盖单位财务、资产、人事、监察、内部审计、党建等业务的全过程管理系统。二是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需要,从预算编制到资产管理再到政府采购等业务都应实现互联互通,构建连通相关部门的统一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重要信息,提升资金、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为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效应,提升预算管理效率,事业单位需要主动联合多个部门,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作为核心,根据各部门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和权责开通相关权限。一是要对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以便及时找出低效、浪费的现象,从而提升预算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二是要开展各部门联动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新型关系,比如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联动,针对单位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及债务等,进行上缴和入库,防止财政收入出现流失或迟滞的情况;针对资产变动的监管问题,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对外投资及资产处置等工作在开展的同时要直接入库,这也需要相关部门配合联动才能够有效实现。三是事业单位要开展多角度的内部监督,尤其要对预算执行与资金运用进行全过程监督,使审核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制定配套的绩效评价机制,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深化预算改革的全新措施,在这一改革下,预算管理不仅是传统的业务模式,还和信息技术实现了密切联系,在业务变革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对于事业单位相关人员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一是事业单位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加强对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预算管理工作新规的总体把控,加大对内宣传力度,使财务部门乃至单位全员都能够明确全新的改革变化。二是要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预算管理、资产资金管理、内控、监督审计及政府采购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提升,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增强信息技术能力。三是各部门要转变认知,改变以往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工作的片面观念,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各部门都应意识到工作的变革,明确各部门在新时期下预算管理工作中应该承担的权责,主动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推进业财融合,为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重构贡献一分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预期效应。
综上,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能够让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预期作用,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调整预算管理工作模式,认识到以往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最新要求,对预算管理工作加以改进,为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