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2024-04-29 00:00:00张艳
幸福家庭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阶段班主任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很少接触社会问题,个性尚未充分发展,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心理品质是评价一个人整体素养的主要指标,因此,加强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并对其今后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新课改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主要教学课程,同时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小学教学要顺应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心理素质,在快乐、轻松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小学阶段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渗透式教育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其基本含义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行为习惯。

(一)注重个体差异

每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并根据不同个体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和敏感,他们可能更需要掌握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技巧;有的学生比较外向和活泼,他们可能更需要培养社交能力和共情能力。

(二)强调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事情,还需要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心理状态,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其积极的情感支持和引导。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注重循序渐进

在开展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基本心理素养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会如何处理它们,然后慢慢深入探讨一些更复杂的心理健康话题,如应对压力、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关注实效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实践与应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设计符合他们认知能力和兴趣的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小学阶段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育心环境

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数学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求知欲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动手演示与操作,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对称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称图形,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数学的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团体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会他们沟通的技巧,引导性格孤僻、胆小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在小学音乐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释放压力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灵活利用新的教学工具,实施个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释放压力。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释放压力,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感状态,如快乐、悲伤、愤怒等,并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处理和表达这些情感。

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教师也可以开展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春天的美好画面或轻柔的音乐,然后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感受美丽自然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生活的意义,促使他们放松身心,缓解内心的压抑情绪,发泄心中的烦恼。

(三)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记叙文、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都包含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散文通常是非常重要的片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散文中发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充实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花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发掘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以“说说我自己”为题,思考并说明自己的长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并肯定学生的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和实践,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四)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互相支持、合作和信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跑步比赛等,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跑步任务,借此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抗压能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努力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他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业,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状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自己的工作,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多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有一种被平等看待的感觉,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班主任还要照顾好学生,了解每名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心理状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

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教师要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互动,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交流的空间,并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从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班级会议等方式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多媒体、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使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经典的主题宣传片,用生动的图片、语言引起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丰富他们的情绪体验。

结语

新课改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在基础教育时期,教师要注重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深入剖析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阶段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夸夸我的班主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 20:26:16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