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4-04-29 00:00:00尹岚
幸福家庭 2024年1期
关键词:家长材料活动

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充分接触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资源,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明确定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设具有支持性和促进性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家庭阅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推荐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水平。教师需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指导家长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选择,如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推荐与课程相关的阅读材料,从而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家长要将教师的建议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此外,家长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可以观察学生的阅读状态,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调整阅读计划,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其中,郭沫若的《白鹭》、许地山的《落花生》、琦君的《桂花鱼》、冯骥才的《珍珠鸟》等文章都是描绘自然美景与动植物的佳作。为了与这些课文内容相对应,教师与家长可以共同挑选与主题相近的阅读材料,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对于这一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推荐几本与自然、动植物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森林报》《草房子》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家长会等家校联络渠道,向家长传递推荐这些阅读材料的意义和目的,让家长在家中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与学生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分享阅读体验和心得。通过这种家校合作模式,学生能够从课本之外学到关于自然和生物的基本知识。

(二)阅读进度的监督与反馈

家庭阅读计划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对阅读进度的监督与反馈。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参与,确保学生在家庭阅读活动中得到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并确保阅读活动与教育目标相符合。教师与家长需要共同探讨并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包括推荐书目、阅读时间表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等,要确保阅读计划既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又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定期与家长讨论、调整阅读计划,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家长需要定期向教师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如阅读速度、理解程度和兴趣表现等,以便教师提供合适的教育建议。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增强阅读计划的实施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活动,如读书分享、角色扮演或主题讨论。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曹文轩的《草房子》,并开展读书分享会,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分享自己在阅读《草房子》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让他们分析《草房子》中展现的乡村生活与学生自己生活环境的异同,或是总结书中主角桑桑的各种生活经历。为了增强互动性,教师可以让家长参与分享会,让他们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学习成效。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学校课程与家庭作业的协同

(一)课内外内容的有效衔接

教师需要在课程规划中优化家庭作业的设计,提供一系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阅读材料,引导孩子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为了加强课内外内容的有效衔接,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分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进展,并听取家长关于家庭学习情况的反馈。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如教育平台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延伸课堂学习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为“童年”,其中,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陈慧瑛的《梅花魂》等课文都描绘了与童年相关的情感和记忆。针对“童年”这一主题,教师与家长可以选择与童年记忆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郑渊洁的《皮皮鲁传》等书籍。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文学手法和视角呈现出童年的丰富多彩,与单元主题相辅相成。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与这些阅读材料相关的作业任务,如让学生撰写一篇以童年记忆为主题的作文,或者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画作,以延伸课堂学习。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学生一起阅读这些推荐的书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这种协同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作业形式的多元化探索

创新的作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式学习、创意写作、艺术创作等,这些作业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家长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如帮助孩子收集材料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通过这种参与方式,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加强家庭内的互动和沟通。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完成“童年回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采访父母,了解父母在其童年时期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并据此进行写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供一份具有指导性的问题清单,帮助学生构思采访内容,如“您童年时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您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是什么”“您和童年的朋友一起做过哪些有趣的事”等,并让学生根据这一清单的内容修改自己的采访提纲。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深入的对话,并记录下父母的回答,收集有关父母童年的珍贵信息,了解父母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采访的内容整合成一篇叙事文章,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描述父母的童年故事,并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童年故事的感想和反思。

三、教学内容与资源的优化、共享

教师需要开发、整合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学校网站或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分享教学资源,提供课外阅读材料的清单、家庭活动的开展建议或在线学习工具的链接,帮助家长在家中更好地辅导学生。

此外,家校合作涉及家庭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在家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并与教师分享家中的相关资源,或者主动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这一主题,选择一系列与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和历史文献,讲述各种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讨论这些材料,并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节日的传统习俗和现代庆祝方式。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向家长分享教学资源,并提供一份课外阅读材料清单,其中包括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书籍和在线资源链接等。同时,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与学生共同开展一些家庭活动,如剪纸、做月饼等,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家校合作的形式能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文化活动的共同策划与参与

(一)亲子文学沙龙的共同策划

亲子文学沙龙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共同阅读、讨论和创作,加深学生和家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沙龙的内容,并向家长介绍开展亲子文学沙龙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例如,亲子文学沙龙可以“世界之窗”为主题。这一主题的灵感源于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包括《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等课文,展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沙龙的开展目的和流程,并要求每个家庭推荐和分享与这一主题相关的一本书。教师可以提供一份推荐书单作为参考,并鼓励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自由选择。在活动当天,每个家庭都有机会分享他们挑选的书籍,分享内容不仅限于书籍内容的介绍,还包括选择这本书的原因等。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补充,如创作背景、作者介绍或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等。为了使沙龙活动更具趣味性,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小型活动,如“地图标记”“文化知识竞猜”等。在开展“地图标记”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各个家庭分享阅读的书籍时,让其他学生和家长在地图上标记书籍中提到的国家或地区。在开展“文化知识竞猜”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有关不同国家文化的问题,如“法国的传统甜点是什么”“日本的传统服饰是什么”等,让学生和家长分组参与。这样有助于营造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会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传统艺术工坊”的共同参与

“传统艺术工坊”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创作艺术作品,深入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策划和组织“传统艺术工坊”活动,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画、剪纸、陶艺或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活动筹备阶段,教师要综合考虑活动的安全性、学生的兴趣和所需材料的可获得性,邀请专业的艺术工作者或有相关经验的家长担任讲师或助教。为了确保活动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教师和助教要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兴趣取向的学习任务。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向家长介绍“传统艺术工坊”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安排,并邀请家长参与。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介绍各种传统工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邀请专业人员或有经验的家长展示工艺制作技巧。在具体的创作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都会提供相应的艺术材料和工具,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尝试创作工艺作品。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会,展示学生与家长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通过参与这样的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学到具体的艺术技能,能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家校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思维能力。教师和家长要通力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不断调整、落实教育计划,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鱼峰山小学)

猜你喜欢
家长材料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最美材料人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