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

2024-04-29 00:00:00苏登明
幸福家庭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技术素养

数字素养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主要由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等组成。作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基于此,笔者阐述了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和途径,以供参考。

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代下,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是对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水平。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的时代发展,人们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化技术熟练地进行数字化的相关工作。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真实问题和进行数字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应用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为他们在数字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我国迈向网络强国做好人才储备。

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学会做人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数字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渗透数字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承担着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学校在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能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正确用途,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教育效果。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的领域。同时,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掌握信息技术后,他们就能够自主发掘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开展自主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最后,有助于提高小学整体的教育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还能推动小学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跟上时代步伐,进而提高小学整体的教育质量。

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途径

(一)打造良好的数字教育环境,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同时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教育责任。其中,教书是教授学生相应的文化知识,育人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使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打造良好的数字教育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并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从小明白数字素养的重要性,为学生提升数字素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校要利用优质的课堂教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师德优秀的教师等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字素养,并在生活中应用新知识时展示出应有的数字素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时,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确保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与过程、教学评价方式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知识生活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

例如,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每名学生利用Word文档尝试做一份电子板报,要求学生在应用Word文档的过程中,将所学的文字处理、段落处理、图片处理、文档排版等功能展示出来,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这样,当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也有助于数字素养的提升。在学生制作好电子板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渗透

数字素养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出现而诞生的事物,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且基础教育阶段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涉及数字资源。鉴于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时,教师要在传授各学科教材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渗透,让学生不仅能学到学科知识,还能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

(三)开展数字创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竞争心理,他们渴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基于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字创作竞赛活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力争上游。

在数字创作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数字创作,如电脑绘画、电子板报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微动漫和微视频制作等,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将自己的构思呈现出来。在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将学生的参赛作品展览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展实现主动交流和相互学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会在观展的过程中借鉴别人的作品,并改进自己的作品,从而巩固和完善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数字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在竞赛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数字素养,发现学生面临的学习问题、学习困难等,据此适当调整教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

(四)创建相关的社团组织,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并且渴望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展现出来。在信息化时代,大部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而且爱好数字创作。但这些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单凭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拓展与渗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学校可以组建数字创作类社团组织,让爱好数字创作的学生聚在一起,由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微视频和微动漫的制作、练习编程、尝试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等,使这部分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的道路上走在前列,成为学校数字学习方面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进而辐射到全校,提升所有学生的数字素养。

(五)加强家庭信息化教育,确保教育的全面性

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引领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最了解和信任的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时,教师要鼓励家长加强家庭信息化教育,确保教育的全面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

当下,部分小学生喜欢用手机看小视频或玩小游戏,对此,教师应鼓励家长严格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感悟拍成短视频,并在编辑处理后发送到班级学习平台。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和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字素养。

(六)加强对学生的监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优雅、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助于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当前,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且信息内容既有正能量的也有负能量的。为尽量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监管,让学生从小就明白在网络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教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正能量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字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引导学生规避不良信息,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传授不再依赖单一的黑板加粉笔这一形式,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教师说,学生听”这种形式,而是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网络成为学生接收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后,他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搜索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较淡薄,思想较单纯,且好奇心较强,容易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所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时,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监管,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在使用网络时有效规避不良信息,做到安全使用网络,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作者单位:环县南关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