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在身体、心理、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使他们能够更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旨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他们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坚持、主动和合作等都是宝贵的学习品质,而这些品质都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得到培养。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我的地图”为例,探讨了在绘本共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一、开展绘本共读的要点
绘本共读强调人与人、事、物之间的互动,它可以是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也可以是亲子之间的温馨对话,还可以是师幼之间的深入探讨。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的绘本共读活动,让幼儿与生活中的人、事、物充分互动,以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在绘本共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复述、绘画、表演、创编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并为幼儿揭示绘本故事的深层次内涵。为了增强绘本共读活动的教育效果,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绘本,并做好绘本筛选、环境创设、游戏设计等工作。
二、依托绘本共读方式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策略
(一)开展亲子共读:鼓励幼儿坚持阅读
绘本中有很多图片,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能够让幼儿依托图片感知和想象故事的整体脉络和发展情节。亲子共读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欣赏绘本,共同讨论绘本内容和情节的活动。亲子共读活动能够增进幼儿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幼儿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做好准备。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和家长开展合作,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笔者在班级的益智区放置了新地图和地球仪后,发现幼儿对地图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丰富幼儿的地图探索体验,笔者设计并实施了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我的地图”。在课程初期,笔者组织开展了以“地图”为主题的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先让幼儿在园内绘本馆中寻找与“地图”相关的绘本,将其添加到漂流列表中。随后,笔者引导幼儿和家长对这些绘本进行了为期21天的阅读打卡活动,鼓励幼儿坚持阅读,并让幼儿在回到幼儿园后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亲子阅读体会。
阅读打卡活动见证了班上幼儿的成长与蜕变,他们不断寻求更合适的打卡方式,并在分享中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绘本漂流活动变得更有意义。在阅读打卡活动的支持下,幼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需要教师和家长不断提醒的被动阅读转变为自觉的主动阅读。
(二)开展同伴共读:提高幼儿阅读的主动性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从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选择绘本材料,优化教学设计,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为了让绘本阅读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与绘本内容相符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尽量采用幼儿喜欢的阅读形式,让他们和同伴一起阅读、交流。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性格倾向,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规划阅读课程,让幼儿在阅读绘本时获得更强的满足感。
在筛选好绘本材料后,教师需要科学评估其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教师还应以绘本材料为依据,拓展阅读活动,如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幼儿自主创作绘本等,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探索欲。
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笔者班上的幼儿产生了绘制幼儿园地图的想法。于是,笔者在班级的阅读区放置了更多相关的绘本,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阅读、交流,让他们就“你知道哪几种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如何绘制地图”等问题展开讨论。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不同的想法。经过同伴阅读和经验分享,幼儿发现,地图能指引路线等。同时,幼儿更全面地了解了绘制地图的方法,掌握了确定南北方向和筛选重要建筑的技巧。
(三)开展师幼共读: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将面临新的学习任务。为此,教师要发展幼儿深入学习和探索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绘本促进幼儿认真阅读和思考,引导他们了解绘本中蕴含的道理和思想,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拓展思维方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的内容越接近现实生活,就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当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将自己的经历与绘本中的故事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绘本中汲取经验。在“我的地图”课程中,笔者让幼儿尝试手绘幼儿园各个地方的地图,但有幼儿发现同伴看不懂他画的地图。于是,笔者与幼儿再次深入阅读了《我的地图书》这一绘本,让他们尝试找出别人看不懂自己手绘地图的具体原因。此外,笔者还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教授了他们一些绘制地图的技巧,从而加深了他们对绘本内容的理解,顺利推进了课程的实施。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生活实际,适时给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并注重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引导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在师幼共读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更高效的措施提高阅读效率,如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利用关键词、图形和颜色等元素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提示。同时,教师应注重拓展阅读主题,丰富互动方式,鼓励幼儿及时反馈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绘本阅读活动。
(四)开展环境共读: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以避免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受到干扰。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支持幼儿开展合作、自主探索。
在“我的地图”课程中,幼儿大胆讨论、实践,逐一解决了地图绘制过程中的难点。他们不满足于画出小场景,更希望合作绘制出一张完整又清晰的幼儿园地图,想在地图中加入更多的细节并增加其美观度。基于此,笔者与他们共同阅读了《看地图》这本绘本,并让他们尝试在探索过程中描绘出整个幼儿园的大致布局。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幼儿园的面积很大,建筑很多,单靠自己很难顺利完成。为此,有幼儿提议由几个人合作完成。于是,笔者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并解决地图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幼儿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不同意见时,笔者适时介入,让他们自由表达他们的想法,在旁提供一定的指导,引导他们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大大增强,学会了合理分工。其中,空间思维能力强的幼儿负责整体布局,艺术表现能力强的幼儿负责绘制,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则负责向大家介绍地图绘制思路……每名幼儿都参与其中,他们的特长与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其各项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结语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即阅读需要长期坚持。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绘本阅读教学,充分发展幼儿的思考能力、想象力等各项学习品质,让更多的幼儿爱上阅读。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锻炼幼儿的阅读能力,并鼓励幼儿在实践中运用从绘本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发挥绘本阅读的教学价值,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