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先生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这样诉说自己的困扰:“我们都人到中年了,可是,为什么婚姻却出了障碍?我们夫妻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愉快。而且,婚姻障碍越来越严重了,甚至影响了性生活。”
听了这位先生的诉说,其实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就是这些小事,常常让夫妻俩很不愉快。每当妻子不高兴的时候,丈夫都是采取退让政策的,由着她,让着她,哄着她。可是任凭丈夫怎样做,妻子还是不高兴。而且好像丈夫越这样退让,她越是不高兴。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就知道这样,一点不像个男子汉。
因此,两口子不仅平时没有了那种温情,而且没有了和谐的夫妻性生活。有时明明是妻子不主动,还常常怪丈夫不主动不温柔;有时候丈夫想表示亲热,伸出手臂拥抱她,她却很不耐烦地把丈夫推开……
我引导这位先生往深处考虑夫妻不和的原因,他想了想说:“我们结婚十多年了,总体来说感情挺好的。就是最近两年吧,妻子好像变了。在外面挺好的,就是回到家里就心情不好,就会跟我闹不高兴。我想可能是因为她比较强势。对了,应该是她们婆媳矛盾转到了我们身上。她们婆媳两个人都比较强势。我母亲看不惯她的生活方式,她看不惯我母亲的性格。两个人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看不惯,闹矛盾。随后,两个人都来跟我抱怨,我成了受夹板气的人,都说我不像个男子汉。”
在我的继续引导下,这位先生回忆道“我父母本来是在老家生活的。我们的第二个孩子,起初就跟爷爷奶奶在老家。后来为了让孩子来城里上幼儿园,才让父母来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妻子出现反常的时间就是在两年前,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根源是两代人 同在一个屋檐下
随着这位先生的叙述,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婚姻困扰只是表象,根源是两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这是为什么呢?
从人际心理角度看,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叫作人际空间。由于这个空间像一个大气泡包围着一个人,因此有心理学家就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距离太近了,不能满足彼此人际气泡的要求,人虽然没有挤在一起,人际气泡先感到“拥挤”了。人际气泡的“拥挤”就使人感到不舒服,一旦感到不舒服,就会转移到彼此生活的是非对错的纷争上来。实际上,这是人们心理空间没有得到满足的反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方面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又需要一定的独享的心理空间。从这个角度说,两代人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单元房,这种比较狭小的空间距离,容易导致人际气泡的“拥挤”,于是就会导致彼此的不愉快。当然,不同人对人际气泡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大大咧咧,感觉不是那么敏感;有的人则比较细腻,于是就会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不舒服。
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调控好彼此的人际气泡。不论关系多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留有一定的距离感。一来可以使彼此获得心理自由,感受多一份舒服和自在;二来可以使彼此感到对方更美好,从而使彼此的关系更融洽和谐。俗话说“雾里看花”,“距离产生美”,有些朦胧感是最美好的,也是这个道理。
从具体人际关系上说,婆媳之间包括儿媳与公婆的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站在这位先生角度说,在父母这边是儿子,有亲情在;在妻子这边是丈夫,有爱情在,双方都把他当成最亲近的人,有深厚牢固的感情纽带,他自然感觉两代人在一起没什么不好。但是婆媳之间,从一开始说没有任何感情联系,既没有夫妻之间的爱情,也没有亲子之间的亲情,是很容易发生矛盾的。双方长期生活在一个单元房里,即使动机是不错的,效果却往往不好。因为这时候双方独占心理空间的需求更难于满足,客观上也就增加了婆媳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所以说,这位先生面临的困扰,根源就在于两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总之,这位先生的困扰的来龙去脉可以这样归结:由同在一个屋檐下,造成人际气泡拥挤;由人际气泡拥挤,转换成了婆媳冲突;由婆媳冲突,转换成了夫妻冲突。最后由于夫妻冲突,让自己成了出气筒。
两代人还是分开住更好
当然,夹在亲情和爱情中间,这位先生也需要讲究与妻子和父母沟通的策略。一个原则是,让两边都觉得你是站在他的立场上。就是说,不论是做妻子的工作,还是做父母的工作,都不要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批评他们,指责他们,而是让他们感到你是站在他(她)这一边的,是为他(她)着想的。这样,自己也就把夹在中间受夹板气两面不讨好的角色,可能会扮演得两面讨好了。
沟通至此,这位先生有所领悟:“看来,不能单怪我妻子不讲道理。我需要好好想想您说的这个问题。只是我不知道妻子的真实想法,您可以和她谈谈吗?”
所幸的是,这位先生的妻子也有沟通的愿望。于是夫妻俩约定时间一起来到咨询室。在谈话中,这位先生的妻子一再表示:“知道公公婆婆为大家庭,为自己的小家庭,付出了很多,照顾孩子,照顾家,很辛苦。自己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
此时我直言道:“对你的表态我毫不怀疑。但现在的问题是,公婆和你们住在一起后,时常出现婆媳矛盾。现在请你直面自己的心,不用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究竟与公婆愿意一起住,还是愿意分开住?”
妻子不好意思地说:“当然还是分开住好。这样,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我笑了:“好,那就请这样直面这个问题,跟丈夫两个人就这个问题进行理性交流,找到现实的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不要再拿丈夫出气了。好吗?”
更庆幸的是,这位先生的父母后来也与我做了沟通。两位老人都表示:非常理解我说的意思,只是怕儿子媳妇不同意。如果儿子媳妇同意,也愿意分开住。
这位先生知道了妻子和老人的心思后,不好意思的笑了:“看来,是我这个中间人当得不够好,才让自己受了夹板气,两面不讨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和妻子好好商量,先安排好老人的住处。然后再跟老人好好商量,征得老人的同意。总之,我们两代人要分开住,对老人,对我们,都好。”
我也笑了:“好,这才是你这个角色该唱好的戏。两代人适当拉开了空间距离,彼此之间的一些是非对错的纷争,往往也就会自行烟消云散了。”
最后,老两口在儿子的住处附近租了一套小房子独立住。下午放学时,老两口先把孙子孙女接到自己住处写作业,待父母下班后再回自己家;小夫妻经常去探望父母,节假日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吃吃饭,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