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病人晚期依赖血液透析替代肾脏功能,故建立血管通路是必需的。而建立血管通路需要造瘘。一般首选上肢做动静脉内瘘,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通过手术方式做一缝合,形成一个动静脉通道。动脉直接与静脉相连接,高速度的动脉血流直接从动静脉内瘘口进入静脉,用手指触摸动静脉内瘘造瘘口处,可感觉有力的动脉搏动伴有震颤;耳朵贴近造瘘口,可以听到动脉血流冲击音。浅表静脉因压力充盈、扩张,出现静脉动脉化。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医学称内瘘成熟,一般需3~4周。成熟后的动静脉内瘘行穿刺引出血液用于血液透析,穿刺方便,血流量好,感染风险低,持久耐用,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堪称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但动静脉内瘘建立和使用早期会有些不适,容易引起患者焦虑情绪。下面介绍上肢动静脉内瘘可能会产生的不适症状及应对措施,以及动静脉内瘘术后如何保护,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
手术切口皮肤渗血 一般发生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后3天内,常见为皮下小血管少许渗血,一般情况先局部换药即可。如果出血量稍多,应适当压迫止血,压迫的力度为能止血并能触及持续存在的血管震颤。如果有较多渗血,需要打开伤口,寻找出血点并结扎止血,定期观察缝合口渗血情况。
手术切口感染 表现为手术切口部位皮肤局部发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多因手术部位被污染所致。服用抗生素,定期手术创口消毒换药,可使感染的手术切口很快痊愈。请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窃血综合征 轻者皮肤苍白或发绀,皮肤温度降低,感觉异常、麻木,稍严重者出现脉搏减弱或消失、疼痛,严重者出现远端组织溃疡或坏死。原因是术后手臂动脉中血液绝大部分不经过手远部毛细血管而直接经动静脉内瘘回心脏,以至于手远端缺血所致。症状轻者经手部保暖,功能锻炼,以及扩血管药物可缓解,但如果出现疼痛难忍,则需要手术治疗。
肿胀手 回流静脉有狭窄、梗阻,以及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动脉血流压力的影响,造成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障碍所致。上臂内瘘出现肿胀手的概率较大,前臂内瘘发生肿胀手的概率较小。症状轻微者表现为在前臂远端主要是手背部轻度水肿,可适当抬高内瘘侧肢体,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水肿,数日后水肿多可自行缓解。严重的出现进行性重度水肿,伴疼痛、冻疮样改变或手指淤血,则需要手术治疗。
血肿 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过度用力活动术侧肢体、悬挂重物,导致手术部位血管挤压,容易形成局部血肿,血透上机过程中出现血管损伤,也会形成血肿。穿刺肿胀处可使用喜疗妥涂擦内瘘。24小时后,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在24小时后用新鲜的土豆片来外敷。将新鲜的土豆洗净擦干,尽可能切薄片,中央挖一圆孔以避开穿刺针眼,盖在血肿上,并用保鲜膜覆盖,土豆片干燥后及时更换。如果出现血管破裂,则需要手术处理。
内瘘穿刺点疼痛 刚开始使用的内瘘,新的穿刺点往往痛感较明显,这是因为新的穿刺点周围皮肤的皮神经往往是丰富和完整的,待反复穿刺后皮神经破坏,疼痛感会随之降低。若是仅动脉穿刺点疼痛,此多因引血后血管相对较小或者塌陷,针尖贴壁引起的疼痛,可通过调整穿刺针来缓解;仅静脉穿刺点疼痛,此多因回血血流速度过大,高速血流对血管壁剪切力刺激引起的疼痛,可通过调整血透机器血流参数来缓解。
手臂僵硬 血透上机时间久,上机后不敢随意乱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久了就会出现手臂僵硬,同时伴有手麻、上臂、肩膀痛。可通过轻轻按摩手臂来达到缓解目的。
动脉瘤 内瘘吻合部位的静脉在内瘘术后数月至数年发生扩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鼓包”。动脉瘤如果直径不大,一般无不适症状,不需要做特殊处理,注意密切观察就可以了。
血栓 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每日早中晚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动静脉内瘘是否有搏动、震颤及血流杂音,内瘘处有无疼痛。以免出现动静脉内瘘完全堵塞,不能由此血管通路进行透析。
动静脉内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犹如“生命线”般重要。如何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寿命,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动静脉内瘘的上肢不能受压 衣服的衣袖不能过紧,动静脉内瘘的上肢不要佩带饰物,不要用来量血压,不可缠止血带。如果有枕着手臂睡觉的习惯,切记不要枕着这侧上肢睡觉。静脉的管壁较薄,管腔大,弹性较小;如果受到压迫,静脉壁没有肌肉组织,轻微的压力下静脉管腔就会变得扁平,血流下降,静脉回流受阻,会增加内瘘堵塞的风险。
避免感染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动静脉内瘘侧的上肢清洁。穿刺部位当日避免接触水,防止感染。
避免受伤 动静脉内瘘的上肢不要用于一般治疗的穿刺、抽血,不要使用内瘘侧肢体提重物,避免碰撞,防止受伤。
保持血压稳定 每日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按时服用降压药,以保持血压稳定,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合理饮食,控制水分 进行合理的饮食和水分控制,避免血透后低血压。
内瘘锻炼 术后10天开始做内瘘保健操,锻炼内瘘。在锻炼内瘘过程中,如果出现内漏渗血或疼痛,应立即终止锻炼。(1)手指运动。将手掌直立,以拇指为中心,其余四指逐一和拇指做对指运动,有节律地进行,每次5分钟,每天可做10次。(2)握拳或挤压橡皮球。握紧拳头或者手握橡皮球,默数4秒后松开拳头,重复进行;每次2分钟左右,每天可做10次。(3)束臂握拳。用健侧手轻握动静脉内瘘侧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松开,动静脉内瘘侧手握橡皮球,挤压橡皮球,握球默数4秒,松开橡皮球4秒,重复10次,然后松束臂休息1分钟,每天可做3~5次。
自我监测内瘘 用手指触摸造瘘口处,可触及有力的动脉搏动伴有震颤;耳朵贴近造瘘口,可听到隆隆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