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面子”问题重在调理脾胃

2024-04-29 00:00:00王源
家庭医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运化调理气血

不少女性因为脸色暗黄、肤质粗糙等“面子”问题而烦恼,这很可能是脾胃问题的外在表现。脾胃乃后天之本,影响营养吸收和气血生化,脸色萎黄、气色不足、黑眼圈、嘴唇无血色等是脾胃问题的信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则是内在的反映。

脾胃失调导致的“面子”问题

脸色暗黄 脾胃功能正常时,气血充足,面色红润有光泽;而脾胃不好时,气血生化不足,脸色容易变得暗黄。这种暗黄不是阳光晒造成的,而是由内而外透出的黄气,让人看起来没有精神。

痘痘和粉刺 脾胃不好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引发痘痘和粉刺。同时,脾胃不好也会影响新陈代谢,使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加重痘痘问题。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皮肤护理恐怕无法解决问题,调理脾胃才是正道。

眼袋和黑眼圈 眼袋的形成与脾胃功能也有关。脾胃不好会导致水湿代谢不畅,水分容易在眼周积聚,形成眼袋,使人看起来疲倦、无神。这种情况下,即使睡眠充足也可能无法消除眼袋和黑眼圈。

嘴唇干燥、脱皮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出现嘴唇干燥现象。这是因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功能正常时,嘴唇红润有光泽;脾胃不好时,嘴唇容易干燥、脱皮。这种情况下,仅靠多喝水和涂抹润唇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皮肤松弛 脾胃不好必然会影响营养吸收,使皮肤缺乏养分和水分,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增多。此外,湿气过重也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使皮肤变得粗糙、暗沉。

酒糟鼻 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脾胃湿热是导致酒糟鼻的重要原因之一。症状包括鼻子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等。

伤害脾胃的7个坏习惯

1.暴饮暴食 不良饮食习惯对脾胃的伤害极大。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脾胃需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容易导致食物积滞、消化不良等问题。长期如此,脾胃的功能会逐渐减弱,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解释 脾胃受损,运化无力,食积不化,久之则成疾。

2.冷热不均 食物过冷或过热,都会对脾胃造成刺激。过冷的食物会导致脾胃阳气受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过热的食物则容易烫伤胃黏膜,引发炎症。长期如此,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出现胃痛、腹胀、胃酸过多等症状。

中医解释 寒伤脾阳,热灼胃阴,脾胃不和,升降失调。

3.爱吃辣味 辣味食物虽然能刺激味蕾,但过多摄入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炎症和溃疡。长期大量食用辣味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功能。

中医解释 辛辣伤阴,阴液亏损,胃络失养。

4.长期熬夜 会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分休息,包括脾胃。夜间是身体各器官修复和排毒的时间,熬夜会打乱这一生理过程,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此外,熬夜还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影响脾胃的健康。

中医解释 熬夜伤阴耗气,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

5.腹部或脚部受寒 腹部和脚部都是脾胃的重要反射区。这些部位受到寒冷刺激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转。腹部受寒容易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脚部受寒则会影响全身的气血流通,进而影响脾胃健康。

中医解释 寒邪侵袭,脾胃阳气受损,运化失职。

6.过度减肥 许多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而采取过度减肥的方法,如过度节食、吃减肥药等。这些方法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长期过度减肥容易引发厌食症、肠胃炎等疾病。

中医解释 水谷摄入不足,脾胃失养,气血生化乏源。

7.情绪不稳定 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内分泌和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容易出现食欲缺乏、胃痛等症状。长期情绪不稳定还可能增加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中医解释 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胃失调。

按摩养脾胃

揉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该穴位,每次5~10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该方法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胃痛、腹胀等症状。

推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掌心或四指并拢在中脘穴上缓慢揉动。该方法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缓解胃痛、腹胀等症状。

揉按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用两手拇指指腹在两侧脾俞穴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该方法可以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功能。

捏脊 从尾骨端开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脊柱两侧的皮肤,自下而上地捏起皮肤并逐渐向上移动。该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欲缺乏等症状。

揉带脉 带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具有约束纵行诸脉的作用。每天上午9~11点正值脾经当令,是揉带脉健脾胃的最佳时间。躺在床上,用手轻握拳,然后用四个手指的指腹轻轻地从腰部最外侧的裤缝开始,往身体内侧推,直到小腹处。该方法既能有效激活带脉,又能起到促进肠胃蠕动、调理脾胃运化的效果。

运动导引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位于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适当的运动导引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提高气血化生能力。建议选择有氧运动或舒缓类健身功法,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以免更加耗伤气血。此外,运动应避免在过饥过饱状态下进行,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运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操作的健脾养生功法。

1.吞唾液养生法 中医认为唾液是“金津玉液”,具有滋阴降火、润燥生津的功效。吞唾液养生法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身体健康。该方法是嘴巴闭合,舌头在嘴唇内部和牙龈之间顺时针慢慢搅动36次,再逆时针搅动36次,然后将生出的津液缓缓吞下。每天晨起及睡前各1次。坚持下去不但能改善脾胃功能,口苦口臭及舌下青筋瘀血也会慢慢得到改善。

2.踮足法 踮足是一种简单的下肢运动,对脾胃调理也有一定帮助。每天早晚抽出5~10分钟,反复抬起脚跟,然后落地。该方法可以让全身得到放松,刺激足三阴经脉,有益于强健脾胃。

3.跪膝法 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健脾胃法。可以选择在软垫上或床上练习。跪坐在床上,臀部尽量贴近脚踝,然后双手握拳放在两侧膝盖上;接着深呼吸一口气,将上半身向前倾,让额头贴在床上或软垫上。该方法可以刺激脾胃经络,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4.拉筋法 拉筋有助于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还能调理脾胃。可以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进行。坐在床上或地上,双腿伸直并拢。然后将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向前倾,尽量让额头贴紧腿部。保持这个姿势约10秒钟后放松,重复进行10次左右。该方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脾胃功能。

5.腹式呼吸法 是一种通过深呼吸来调整气息的方法,有助于缓解压力、调和脾胃。可以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练习。放松身体,慢慢吸气同时腹部鼓起,再慢慢呼气同时腹部回缩。反复进行10~15次,让腹部肌肉得到锻炼,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猜你喜欢
运化调理气血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家庭医药(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过劳肥”的中医调理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24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基层中医药(2021年1期)2021-07-22 06:56:52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28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乐活老年(2016年10期)2016-02-28 0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