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对很多女性来说是一段充满期盼和幸福的时光,但妊娠糖尿病却给这段时光蒙上一层阴影。据统计,近年来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会给母亲和胎儿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妊娠糖尿病的预防、识别和管理,对每一位孕妈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妊娠糖尿病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孕妇在妊娠前存在潜在的糖耐量异常,妊娠后随着生理变化表现出糖尿病的相关症状;第二种是妊娠前没有血糖方面的问题,妊娠后单纯由于妊娠生理变化而表现出糖尿病症状。目前第二类患者是临床上的主体。但不包括孕前已患糖尿病者,后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女性怀孕后随着胎儿的不断生长,自身激素水平会发生很大变化。研究显示,妊娠过程中孕妇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增加,对胰岛素产生了相应的拮抗作用,同时还有一些同样具有胰岛素拮抗作用的细胞因子水平也不同程度上升。这些物质共同作用导致孕妇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下降,胰岛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已不能满足血糖代谢需求,必须让胰岛细胞进行代偿并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参与血糖代谢。部分患者因种种原因无法满足代偿需求而出现了高血糖,是妊娠糖尿病最重要的病因。
临床诊断妊娠糖尿病主要有以下标准:①口服75克葡萄糖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服糖前抽空腹血检测,服糖后每隔30分钟抽血检测,共四次;空腹血糖≥5.1毫摩尔/升,1小时血糖10.0毫摩尔/升,2小时血糖≥8.5毫摩尔/升,即可确诊;②两次空腹晨尿检测尿糖均为阳性。
妊娠糖尿病有以下危险因素:①有家族糖尿病史;②体重指数gt; 24千克/体表平方米;③高龄产妇;④既往有妊娠糖尿病史;⑤既往生育过巨大儿;⑥有流产史;⑦本次妊娠有妊娠高血压。
孕妇①易致许多并发症,包括高血压、早产、妊娠血糖代谢异常等;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而且因怀孕期间用药限制,治疗比较麻烦;③易造成产程延长、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孕产妇分娩后死亡率明显增加;④虽然大多数患者分娩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有遗传倾向的女性未来会发展为糖尿病;⑤若孕妇在孕期血液处于黏稠状态,则产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非常高,如果合并存在高脂血症,则数倍增加了下肢血栓的风险,危及产妇生命。
胎儿①糖尿病孕妇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较一般孕妇高2~3倍,尤其是以心血管畸形多见,比如室间隔缺损等;②胎儿生长发育异常,一方面是巨大儿发生率增加,另一方面是血糖升高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③死产、死胎率明显增加,受孕36周后伴有重度宫内缺氧或先兆子痫、酮症酸中毒者,更容易发生死胎,或新生儿患病率、死亡率增加;④对胎儿的远期影响,如在儿童期会出现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增加,且智力、精神、行为的发育都会受影响。
1.孕妈妈需主动学习妊娠和疾病的知识,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大的情绪波动。家属应给予充分的关爱与理解,对其进行心理安慰与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也应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为其耐心、详细的讲解相关常识,打消孕妇的顾虑。
2.定期监测血糖。记录空腹和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通过血糖监测结果合理调控膳食。妊娠糖尿病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lt;5.3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lt;6.7毫摩尔/升。
3.调整三大营养素在饮食中的占比,注意减油减糖,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少食多餐,在保持血糖平稳的基础上保障总摄入量,满足营养需求。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营养摄入均衡,食物多样化,多摄人粗粮,维持正常体重增长,保证母婴健康。
4.进行适量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控制体重,预防胎儿生长发育速度过快。稍重的孕妇需注意控制体重,偏瘦孕妇可以适当增重。建议每周需进行适量中等强度的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瑜伽、孕妇广播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