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成为辅助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合理利用线上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进行整体策划,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指导家庭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育人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线上教学;家校协同;育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4-0076-02
【作者简介】赵栋云,江苏省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靖江,214500)兼职教研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成为辅助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施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家校协同育人具有必要性。
一、线上教学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分析
其一,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律性有待提高。网络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规则意识、自律能力、学习专注力提出了一定挑战。
其二,线上教学过程中,同伴交往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学生对同伴交往的需求日益增长,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线上教学过程中,相较于面对面交往,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兴趣爱好的效果受到挑战。
其三,线上教学过程中,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调整。一方面,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学习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将增强;另一方面,家长需要在家庭中承担教育者和陪伴者的角色,以伙伴的身份陪伴学生成长。
二、线上教学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策略探索
1.养成有规律的学习习惯
首先,家庭中所有成员应当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一般而言,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线上教学时间表,也会有指导性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家庭成员必须尽可能保持大致同步的作息时间,如起床、吃饭、休息等同步。在学生学习期间,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处理自己的个人事务;休闲或休息时间,家庭成员可以聚在一起聊天休闲。
其次,家庭事务应有明确的分工。在学校,班主任往往会对学生承担的班级事务进行分工,如有负责分发作业的,有负责打扫包干区的,有负责监督检查学习纪律的,等等。家庭中的事务不同于学校的,但也应建立相应的分工机制。这样的分工机制应以家庭公约的形式,由所有家庭成员商量确立并执行。家长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了好榜样。
最后,学校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指导家庭组织一些活动,加强沟通交流,拉近亲子关系。
2.营造家庭中的良好学习氛围
首先,确定学习区域位置。家中应严格划分学习区和休闲区,让学生在固定的地点进行线上学习,不随意变换上课地点(最好能让上课和做作业的地方保持一致)。选择的地点应保持相对独立和安静,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空间,且更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
其次,营造学习区域氛围。通常说来,学习区域主要包括一桌、一墙和一柜,这些设施可以让学生自己布置,让学生自主管理学习空间,突出条理性、目标性和个性化。学习区内应清除无关杂物。家长可以在学习区放置小绿植,让学生学习之余放松眼睛和紧张的心情,同时绿植蓬勃的生命力也会给学生正向的心灵暗示。如果学习区域在卧室,起床后应叠好被子,保持床铺干净整洁。
再次,在线上学习期间,学生应穿戴整齐,不穿睡衣上课,从而保持相对紧张的学习状态。家庭成员也应和学生一起衣着整齐。
最后,学校可组织“我的学习空间”线上评比活动,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秀一秀”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空间(主要范围是一桌、一墙、一柜)进行管理。学校可以按时间节点进行多次评比,促使学生定期整理自己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以线上交流为主。班主任可以在线上教学的课间休息时间,组织短时间的线上“闲聊会”,让学生在课余进行简单交流;可以定期组织线上班会课,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可以将家庭中讨论的结果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成果分享,并将结果反馈至家庭,实现家校互动的良性循环。
二是鼓励学生寻找学习兴趣点。学生的兴趣点各不相同,线上教学期间,学校可采用菜单式或选课式模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导师,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定期分享成果。家庭成员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构成小组式学习。
三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学,学校都应把握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时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意识。同时,可根据学科要求,进行科技素养、信息素养培养的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大讨论。
四是利用线上资源,拓展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以财经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开展“做一顿不超过20元的午饭”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以提高审美能力为目标,制作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用手机拍一张有艺术气息的照片,录制一个小视频,等等。所有活动以“学校设计—家庭实施—家校互评”的方式进行,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的同时,促进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