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现在很多家长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财商,但不知道还有一种“商”对孩子而言也很重要,那就是“玩商”,即儿童快乐玩耍的能力。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它比智商、情商更加重要。但现在很多孩子热衷于玩各类电子产品,实际上却是不会玩、不爱玩的“玩盲”—
女儿除了玩手机就是缠大人,真让人头疼
(张女士,全职妈妈,女儿4岁)
一天,我看女儿雨宸玩了很长时间手机,直揉眼睛,就要求她休息一个小时再玩。结果,她过一会儿来问我一遍:“妈妈,时间到了吗?”
我被问烦了:“你除了手机,别的啥都不会玩了吗?你可以玩玩具,也可以看看书啊!”可她拿起一本绘本随手翻了翻,看了不到两分钟就说“没意思”,丢下书又去缠她爸。她爸正忙着,被她缠得心烦就吵了她两句,她开始生闷气。其实我能看出来,她缠她爸也没啥目的,就是自己待着没意思,玩又没什么可玩的,便缠大人来打发时间。
后来我想着带她下楼玩。可到了小区广场,见别的孩子三五成群地一起玩,她呆呆地站在旁边也不加入,看了一会儿就拉着我要走。我发现,即便带她出去玩,她也没兴致,只是漫无目的地转一圈就要回家。
我有时就想,现在的很多孩子咋就不会玩呢?那么多玩具,怎么就觉得没意思呢?我们小时候,几个石子儿、一片树叶都能玩半天。现在很多孩子除了玩手机,玩别的似乎都觉得没意思,一天到晚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缠着大人要手机。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无论走到哪儿,都能见到抱着手机玩得入迷的孩子。
有时想想也发愁,其实孩子不会玩挺麻烦的,与人相处时很难合群,别人玩他融不进去;自己独处时又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只能沉迷于电子产品。
我曾听说过“玩商”,但没太在意。以前觉得,哪有孩子不会玩啊,玩还用教吗?但现在我已经意识到,真有不会玩的孩子。
我也想让孩子多玩玩,毕竟童年很短暂,可问题是孩子越来越不爱玩、不会玩了。不知道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玩商”,晚不晚?
我最有成就感、最明智的育儿做法就是培养了孩子的高玩商
(刘女士,职场宝妈,女儿13岁,儿子5岁)
我一向认为玩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玩商”。我有俩孩子,大宝纤纤13岁,二宝墨墨5岁。纤纤已经上初中,到现在学习之余仍然爱玩,但她玩的时候尽情地玩,学的时候踏实地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而且爱好广泛,综合素质很优秀。
有了墨墨后,我仍然很注重培养他的“玩商”,因此墨墨也很会玩、很爱玩。用他幼儿园老师的话说,他都玩出圈了。
一天,他们正在上课,讲的是风车的原理。结果突然停电了,PPT用不成了。爱玩的墨墨大胆提出:“老师,我会做纸风车,咱们可以制作纸风车,然后到外面玩,让风吹动风车转起来,这样大家就知道风车的原理了。”
老师当即同意,发给同学们做风车的材料,并让墨墨指导大家做。后来全班同学去操场上玩风车。二十几个纸风车迎风旋转,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墨墨的老师专门拍了照片发给我:“这是墨墨的创意玩法,他的提议让我们把课堂从PPT搬到了操场上,这件事还赢得了园长的点赞呢!墨墨真是个‘玩商’特高的小玩家!”
其实墨墨经常这样,从小带他出去玩,他碰到别的小孩,总能跟人家玩到一块儿,而且很快就能占据主导地位,指挥别人怎么玩。这让我更加相信,会玩的孩子更聪明,点子多,而且讲规则,会主动制订规则,还更具领导气质。
有位教育家说:“玩,是最高级的研究形式。”我深表赞同,因为这句话在墨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墨墨玩一样东西的时候,会很投入,带着一种研究的劲头,哪怕一个很简易的小东西他都能玩出花样来。比如他用椰子壳给小鹦鹉做鸟窝,用棉线条和饮料瓶做了自动浇花器……
我经常对其他认识的家长说,多让孩子玩吧,培养孩子的“玩商”很重要。“玩商”高的孩子活泼开朗,一个人的时候独乐乐,一群孩子的时候众乐乐。而且孩子有得玩,就不会沉迷手机。我们家两个孩子都不热衷玩手机,很多亲友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不玩手机的孩子真的太少了。但我觉得很正常,因为在纤纤和墨墨的眼里,好玩的东西很多,他们根本不稀罕玩手机。
玩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孩子的“玩商”不容忽视
(韩女士,幼儿园园长)
研究发现,玩耍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处在玩乐亢奋中的孩子,内分泌和心智发展更宽松自由,更容易达到极致的和谐。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玩耍能给孩子的大脑更多刺激,包括触觉、听觉、视觉等各个方面,使大脑接收到更多信号,处于更活跃的状态,从而激发大脑的更多潜能。因此,说会玩的孩子更聪明,绝非没有道理。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高“玩商”呢?
一、创造条件,让孩子“智玩”
孩子想更好地玩耍,离不开玩具。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不同种类的益智玩具,促进孩子“智玩”。比如—
想锻炼孩子的专注力、精细动作发展,以及手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拼装类、纸牌类、串珠类、积木类玩具。
想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可多为孩子提供绘本等各类书籍。现在的洞洞书、立体书、面具书、布书等,跟玩具一样好玩。
想让孩子学习管理情绪,正确发泄不良情绪,可以为孩子提供拳击袋、充气棒类玩具。
想让孩子学会共情,与人沟通、相处,或提升孩子照顾他人的能力,可以为孩子购买玩具娃娃,或让孩子养宠物。
二、不要取笑孩子一些看似幼稚的玩法,让孩子“乐玩”
会玩的孩子往往花样百出,有时会自己创造出一些无厘头的玩法,家长看了觉得好笑,就取笑孩子。这往往会打击孩子玩耍的劲头,让孩子觉得难堪甚至自卑。比如孩子会捡根棍子当马骑,折架纸飞机假扮飞行员驾驶飞机,举个玩具手机“打电话”……
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取笑孩子,相反,要表现出欣赏的态度,多说肯定孩子的话:“哇!你的马跑得好快啊!”“这个小飞行员真勇敢!”……家长要做一个合格的观众,会迎合孩子,让孩子尽情地按照自己喜欢的玩法快乐地玩。
三、教孩子学会“独玩”和“众玩”
“独玩”就是自己一个人玩,“众玩”就是和别人一起玩。家长应注意,这两种玩法孩子都要会。
当孩子自己玩得投入时,家长最好不要打扰,给孩子留下独处、独玩的时间与空间。建议为孩子设立专门的玩具区或玩耍区,为孩子“独玩”创造条件。
当孩子要求家长陪伴,家长却没有时间时,可以为孩子找一些适合独玩的玩具,或教孩子自己玩一种角色游戏,比如找几个玩具小兵人,分成两组,一组当好人,另一组当坏人,由孩子当指挥,玩战斗游戏。同时与孩子约定后续陪伴,告诉孩子:“你先自己玩一会儿,我忙完了就陪你玩。”
除了“独玩”,家长还应鼓励孩子“众玩”。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多带几样玩具,引导孩子与别人互换着玩。
要教给孩子一些与小伙伴和谐相处的技巧,比如不抢玩具、不打人、提前约定玩游戏的规则、遇到问题懂得商量等。
四、带孩子“慧玩”,让玩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想要培养孩子的“玩商”,家长首先要有“慧玩”的意识。其实日常生活中无处不玩耍,就连教孩子掌握各项生活技能,也可以以玩的方式进行。
比如做家务,可以对家务进行分工,大人和小孩比赛,看谁先把自己的任务又快又好地完成。教孩子整理自己的东西,可以说成是“送物件回家”的游戏,比如鞋子没有摆放整齐,可以对孩子说:“宝贝,鞋子迷路了,你把它送回它的家(鞋柜)吧!”
只要家长有玩耍的思维,什么事都能以玩的方式跟孩子一起做,不知不觉中就会让孩子掌握各项生活技能。而且,这种方式不是命令,不用强迫,特别有趣,对孩子来说就像做游戏。
五、家长要掌握一些“止玩”策略
孩子有时可能玩得入迷,该吃饭了还不愿停止,如果家长强行让孩子停下,孩子会不高兴或哭闹。因此,家长有必要掌握一些“止玩”策略。
提前预告游戏结束时间。比如快做好饭了,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宝贝,再玩10分钟啊,10分钟以后咱们吃饭。”这样能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一个结束游戏的缓冲期,孩子更乐意配合。
给孩子一个有吸引力的承诺。比如孩子在游乐园不愿回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咱们先回家吃饭,晚上我带你去看动画电影。”这样孩子就愿意主动中止玩耍了。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不但要支持孩子多玩,还要教孩子怎么玩。
但有的家长把玩耍放在孩子成长、学习的对立面,认为玩耍浪费时间,影响孩子学习。对此,游戏心理学家布莱恩·萨顿-史密斯提醒:“玩的对立面是抑郁,不是学习。”爱玩、会玩的孩子快乐活泼,出现精神问题的概率比不爱玩、不会玩的孩子要低得多。
因此,抓住短暂的童年,让孩子好好玩耍吧!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