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1
料峭春寒,赶早出门去一所学校听课。这所学校是当地一所名校,教育理念比较先进,尤其是阅读活动开展得比较好。搭顺风车,一大早到了听课的学校。“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校门口全是人,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忙忙碌碌;三三两两背着书包的孩子,跨进校门。
听课时间还早,我在教学楼参观、欣赏着。教学楼大屏上一直滚动着学校多姿多彩的活动,体育类的,热烈蓬勃;文艺类的,舒展优美;手工类的,惟妙惟肖。如果我是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这么阳光积极,学习生活如此丰富,肯定是满意的、高兴的。
在听课间隙,学生们大大方方跟我打招呼“老师好”,他们明亮的眼睛、真诚的声音,让我觉得很开心。喷泉的水快乐地流动着,就像孩子活泼灵动的身影,真好。
我想到,我是家长,我的孩子在学校是怎样的?我是老师,我班的孩子又是怎样和他人打招呼交流的?
热爱阅读、见过世面的孩子,性格中自有一种自信和从容。见过,的确不一样。就像当年,我从乡镇中学考入师范,走进师范学校,看到了我从没看到过的校园。
学校里有水池,而且是两个;有亭子,而且是多个;有足球场,竟然那么大;有体育馆,居然能室内打篮球;有舞蹈室,可以练舞;有琴房,可以练琴;有图书馆,能免费借书看,那么多书,那么多源源不断的新书。
学校有那么多树,粗粗的香樟树,香香的桂花树,美美的水杉树,水杉树朦朦胧胧,国画般写意生动;学校有那么多花,从宿舍去教室的路上,大朵的白玉兰,大片纯白的花瓣,花朵谢了后开始长叶,绿绿的叶平平展展地铺在空中。叶随风动,这花这叶,温柔着我每次的上课路。
后来,我和同学相约去学校旁的师范大学,就是以前的西南师范大学。我们仅走了学校一小角,看到一个四周有台阶,可以观看足球比赛,同时可以开展多场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的大大的运动场。运动场旁,百年香樟比比皆是。原来,还有比师范学校更大的校园。
后来,我读了很多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我知道了,世界,永远都比我所见过的还要更大,更好。
2
怎样让孩子们看到更大更好的世界?
作为老师,我能想到的,只有读书。
晨诵,午读,暮省。
早晨,在一二年级读童诗,读儿歌,在金子美铃的诗中,“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读完后,有时候仿写几行或一个小节,有时候给童诗配上几笔铅笔画。在一天的开始,感受文字的美好,浸润文字的温和。文字的美,悄悄藏进一个个小小的心灵,也悄悄塑造着一个个孩童的言行。我们从文字看到的世界是明亮的。
三四年级开始,尝试读小古文。小古文的内容多半是课本中已经学过的,再读小古文,体会不一样的文字表达,感受文字的精炼,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到了五六年级,我们会读读《论语》,读读名著片段,读读更多的古诗词。不论读什么,我们与文字的相遇,从早晨开始。
中午,教室后面是一整排柜子,那是我们的图书柜,书是孩子们带来的,也有上一届孩子留下的书。这些书,不只是书,还传递着爱,我们从书的分享中,看到的世界是温暖的。
我们在《上下五千年》中看到过去的世界,在《灰尘的旅行》中看到科学的世界,在《中国神话故事》中看到想象的世界,在《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中看到脚底的世界……
午读时间是自由的、随意的,小声读还是默读,独自读还是和伙伴一起读,读哪本读多少,都可以。没有任何附加的读书作业,不摘抄,不写读后感,就是纯粹的阅读。阅读,是内心的喜欢,越是不带目的地去读书,越是愿意读。不论怎么读,我们沉浸在文字世界,在中午进行。
晚上,我们在一二年级进行口头分享,给家人读一首今天读到的童诗,读一段课外书中的话,说说为什么喜欢;三四年级开始小练笔,也是自由的,不在字数的多少,可以抄写几句课外书中喜欢的几句话,可以仿写一段话;五六年级,则在读书后开展一些问题讨论,再动笔写写想法。不论读出来还是写出来,我们与文字的对话,在晚上继续。
我和孩子们就这样读,一直读,通过一本本书,和更大更好的世界相遇。
3
今天听的是劳动课,小学、初中、高中各一节。每堂课,无不是学生动脑发现、探索、总结;每堂课,孩子们都是忙碌的,动手的。谁都替代不了孩子们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小学的课,动手做豆芽的“家”;初中的课,木工动起来;高中的课,扦插山茶花。
动脑与动手,孩子们终会看到更大更好的世界。
能带孩子走遍世界当然好,如果不能也不必介怀,世界的更大更好终得孩子自己去看。我们可以做的是,给孩子种下一颗向往的种子。
(作者系重庆市巴南区松花江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
编辑 东篱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