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冬季,我和女儿晚间常常一起泡脚,一人一个木桶,此时也开启神聊模式,这是独属于我们母女俩的快乐时光。
有一天聊到了读书的话题,女儿说:“妈妈,你记得吗?小时候你给我买过好多童话书呢,我最喜欢的是秦文君的“小香咕”系列,那时迷得很,吃饭都不舍得放下。班上的同学也很喜欢,纷纷跟我借。”说到这儿,她惋惜地一拍大腿,“可借着借着有的就没有了,我好心疼。上大学后我特地购买了全套珍藏。”
我想起来了,在女儿稚龄和少年期,我买过不少童话故事书。童话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伴,也是家庭教育可以借助的重要工具。我想在孩子的童年期播撒真善美的种子,让女儿感受阅读的快乐。
“妈妈,后来我才知道,秦文君当时最出名、最火的其实还不是你买的‘小香咕’系列,是《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郑渊洁的童话你买过《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系列,对了,记得还有《金拇指》。”“哦,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这些我都知道的,《金拇指》怎么没印象?”女儿开始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金拇指》的故事。
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女儿对整本书从头至尾记得如此清晰,能将其中的具体人物、事件、细节娓娓道来,还评价道:“妈妈,其实《金拇指》影射你们成年人世界的内容太多了,那时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呢。”说完,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你那时每周都带我去新华书店,那是我最期盼的快乐时刻,每次我都很开心,到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呢。那时虽没有电脑也没有平板,可你帮我订了少儿杂志,每晚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关于每周带她逛新华书店,印象比较深。那时候,我家离新华书店比较近,每到周末就带女儿到新华书店少儿阅读区,看看有没有新进的好书。试想一下,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孩子的小手徜徉在新华书店,这是多么温情的画面。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也爱看各类少儿读物。那时家中过得并不宽裕,父母为养育几个孩子省吃俭用,起早摸黑地劳作,但父亲帮我订阅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少见的。正是父亲的引导,我坚持阅读,生活也因为读书而充实。
虽然女儿像我一样学了财经,没有从事文学艺术类相关工作,但好的家风、好的习惯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从女儿那颇富文采的讲述以及对两位儿童文学家精准的评价来看,她没有辜负我培养的童子功啊。女儿说她到现在都关注秦文君和郑渊洁的微博呢。
童年播下的种子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要收获,先栽种。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短期内也许看不出来,但假以时日,童年播下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出果实。
(作者系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