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雨
在寒风吹彻的日子里,有着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春节,而“年味儿”其实从除夕就开始蔓延。为了迎接春节,诗人们在除夕夜都会做些什么呢?
相信每位同学,除夕夜最喜欢的环节就是守岁拿红包了,可是守岁的意义并非只是拿红包哦!唐代的张说在《钦州守岁》说:“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写出了守岁最大的意义是对新一年的向往。
清朝的孔尚任在《甲午元旦》中比较全面地写出了除夕夜的相关风俗: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不论是丰收的年岁,还是平常清淡度日,到了除夕之夜也要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还要围炉、守岁、品屠苏酒、换桃符……将蜡烛芯剪了又剪、保持照明,就是为了等着分那“买春钱”。当然,喜欢守岁、拜新年的不只是孩子们哦,你看清朝的赵翼曾说:“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春节的众多习俗中,“換桃符”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过年的喜庆,诗人陆游斟满酒对着那茫茫的雪夜祈福,回到书房,他拨弄灯芯使光线更加充足,提笔在桃符上书写了“神荼”“郁垒”,孩子们便立刻抢着去换上新桃符。陆游在《除夜雪》中写道: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也有人在除夕夜依然不忘读书,比如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就是如此好学,他认定读书人的除夕夜就是不一样的:“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以上写的是在家过年的幸福,如果除夕夜不能在家与亲人团聚,那心情就不一样了。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主角高适在《除夜作》中写出了这种凄苦:“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人们或为了国家安危驻守边关,或为生计四处奔波。白居易也因为在外过除夕而思念自己的弟弟妹妹:“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在他的思绪中,家中的亲人也在思念自己:“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古代皇帝也喜欢召集臣子们一起过除夕。唐代史青曾给玄宗皇帝写信称自己五步就可以写成一首诗。唐玄宗借除夕与大家相聚之时,让他以“除夕”为题即兴写诗,史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成了他唯一留在《全唐诗》中的作品,题目就叫《应诏赋得除夜》。对了,有的皇帝也会在除夕夜写诗,与臣民共乐,唐太宗李世民就写过一首《守岁》诗: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读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为何唐朝的诗歌那么繁盛了吧。在除夕夜,除了守岁之外,是否也来点风雅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