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破风而来,星火燎原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视听文艺形态,微短剧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国内影视创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电视剧、网剧相比,微短剧体量小,时间短,制作成本较低,与互联网结合紧密,短短数年间即成燎原之势。
微短剧的兴起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及其带来的技术革新密切相关。早在2013年就有《万万没想到》等时长10分钟、剧情短小诙谐的网络“段子剧”出现,它们是微短剧的雏形,但在当时由于短视频制作技术尚未成熟和普及,也缺乏专供短视频落地的平台,致使这类“段子剧”没能持续发展,市场断代数年。直到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涌现,推出剪映、快影等“懒人剪辑神器”,以平台扶持配合傻瓜操作的双重打法,大幅降低短视频的制作门槛。在以内容和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短视频赛道上,即便没有充足的资金设备,创作者只要有网感、懂热点,手持一部手机也能入场,这使微短剧从诞生伊始就走上了大众化、全民化的生产道路。
影视行业内部变革也推动了微短剧的兴起。2018年,我国对影视行业加强监管,监管的持续加强引起了影视行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影视行业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影视行业“入冬论”在行业内部蔓延开来。【1】影视方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和风险,其中一条有效策略就是削减单一作品时长,增加整体剧集数量,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因此,微短剧自然而然成为制作方压缩成本、分散风险的优质选择,原本制作一部传统剧集的经费可以用来制作多部微短剧,影视方“分散下注”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爆款的整体概率。
大众审美消费的“省时集约”需求也催生了微短剧。紧张的都市生活节奏,让“五分钟刷完一部剧”成为当代观众追剧的新偏好。在此需求下,剧集的长度压缩再压缩,压缩到符合观众心理预期的阈值,就成了“小体量”“快节奏”“碎片化”的微短剧。微短剧的出现,为观众节省了时间成本,让他们在通勤路上、午休间隙追完一部剧成为可能,避免了长时间追剧的疲沓感,也降低了中途弃剧的频率。大芒计划工作室负责人陈亚飞这样形容微短剧:(它)为用户带来“轻食”体验,就像吃沙拉一样,吃起来没有负担,但是带来的营养足够满足身体需求。【2】微短剧或许不如长剧集那般带来“正餐”的饱腹感,但其独有的“轻盈”与“舒畅”也恰能抚慰风尘仆仆奔忙一天的都市人。
尽管都具有“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等共同特征,但不同平台播出的微短剧仍各有差异。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的微短剧:第一类是发布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时长1分钟左右、制作成本较低的竖屏微短剧,文本特征体现为绝对的主人公聚焦、“快讲”与“快切”相契合的剧情逻辑、环境虚化与语言中心。【3】该类作品主要靠流量转化、按集购买、直播带货、广告植入等方式盈利;第二类是发布在芒果TV、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上、时长10—15分钟左右、制作成本相对较高的横屏微短剧,内容呈现上更注重依靠不断反转的情节吸引观众眼球【4】,主要依靠VIP点播制度盈利。
无论是在题材类型、制作方式上还是在用户群体、盈利模式上,横屏微短剧与竖屏微短剧都有明显区别,它们各自代表了长、短视频平台在运营上迥异的“玩法”与机制:长视频平台制作精品微短剧塑造口碑与价值,短视频平台打造流量爆款帮助微短剧出圈。【5】需要明确的是,长与短、横屏与竖屏不是界定作品优劣的指标,平台也并非只能二者择其一。如大芒短剧虽以横屏剧集为主,但也设立了竖屏剧专区来拓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评价的重点仍应落在故事本身,也即业界一直呼吁的“卷内容,不卷制作”。
目前,一种新兴的“小程序剧”正在冲击微短剧市场,整体质量不高,审美流于低俗,更有甚者涉嫌违法违规。“小程序剧”的无序扩张,正在给行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影响。“流量为王”的潜规则造成海量作品蜂拥入局,精品之作却寥寥可数。破局发展,成为当下行业升级的关键词。
网络文学:微短剧的
内容池与加速器
网络文学是微短剧的重要剧本来源之一。近十年,全国近百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的上百万活跃作者,累计创作作品上千万部,现实、幻想、历史、科幻等主要类别之下,作品细分类型超过200种。【6】浩如烟海的作品,为微短剧提供了取用不竭的故事和创意。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微短剧还存在内部的共通性:二者都发轫于网络空间,都以在线连载为主要创作方式,都是媒介技术升级与用户审美更迭催生的互联网新样态。相似的诞生背景、发展经历、产业模式,构成了网络文学向微短剧转化的巨大空间。
网络文学与微短剧有相似的发展经历。在行业萌芽期,资本尚未完全入局,二者都经历了创作上的“自由探索期”。网络文学既有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样的现实题材,也出现了今何在的《悟空传》等玄幻经典;微短剧方面,诞生于2013年的《万万没想到》充满奇思妙想、自由无拘,每集一个新脑洞,不断探索微短剧的边界与可能。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后,资本入局、市场成熟,题材类型也更为固定,言情、复仇、悬疑、升级打怪等题材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类别,然而题材的趋近也带来了作品同质化的问题。新的挑战之下,精品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网络文学和微短剧不约而同选择了降速提质,现实、科幻、历史等题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内容上,网络文学与微短剧都注重吸引力和沉浸感。为了吸引读者,网络文学先以“黄金三章”拉读者“入坑”,再用“高能”剧情让读者“追更”,结尾处还要埋“钩子”、设伏线,最终目的就是把读者“锤进坑底”。与网络文学的“黄金三章”类似,微短剧同样也有“黄金三秒”法则,在剧集开头就抛出悬念和爆点抓住观众目光,而后再以“多层反转”“光速掉马”等套路让读者目不暇接。作为一种“赛博说书”,网络文学叙述生动、画面感强,容易代入,进行影视改编后,作品能够同时继承原著和微短剧两方面的吸引力优势,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
微短剧继承了网络文学的“人设标签”。网络文学具有商品属性,为了便于读者挑选,许多作者会给角色贴上清晰的人设标签,如“顶流”“戏精”“白莲花”“美强惨”等,让读者能够在最短时间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微短剧将这一模式迁移到了制作中,如2022年的大热微短剧《虚颜》,在简介中就以“纯爱画师”和“心机千金”指代角色;《进击的皇后》中女主角的人设则是“体育系怪力追星少女”。人设标签能够快速突出作品的亮點:一个坏到离谱的反面角色,可以最大程度“拉仇恨”,为作品增加热度;一个堪称“人生理想”的正面角色,则会让读者代入其中,在他/她的“开挂人生”中收获情绪疗愈与代偿。然而,人设标签在强化作品商品属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其艺术价值,将角色变成了扁平空洞的提线木偶。缺乏典型人物,是当前网络文学和微短剧共同存在的普遍问题,明显表现就是“记得住剧,记不住人”。
近年来,网络文学“触电”视频平台已属常事,针对微短剧的合作也为数不少。短视频平台方面,竖屏微短剧的主阵地抖音旗下有番茄小说网,网站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微短剧在抖音上线,网站本身也在抖音设有广告端口,和改编剧集紧密绑定;另一主阵地快手则与米读小说、七猫中文网等达成合作。长视频平台方面,阅文集团CEO侯晓楠同时担任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副总裁,2022年底至2023年初,根据阅文IP作品改编的微短剧《长公主不可以》《我有一座山寨》相继在腾讯视频播出,实现了“整个腾讯系内的生态闭环”。【7】长视频平台爱奇艺旗下也有爱奇艺小说,主打旗号即“文学驱动影视,生态赋能文学”。2023年6月,爱奇艺小说与多家影视公司就云腾“S”计划重点网络微短剧项目达成合作。网络文学平台与视频平台的合作是双赢的,网络文学打通了IP转化通路,视频平台则得到了稳定可持续的“剧本池”,从中找到好剧本只是时间问题。
网络文学与微短剧形成了相互引流的循环生态系统。能够进入影视方视野的网络文学作品,一般都有一定的粉丝基础,有较为可观的点击量、收藏量,接受过网文市场和读者的双重筛选,这些连载时积累的流量,也会在后期向被改编成的微短剧转化。微短剧《别跟姐姐撒野》改编自中文在线旗下四月天小说网,原著“在网文连载阶段数据就很亮眼,一经上线便创下了全渠道点击量近4亿的卓越成绩”。【8】然而,微短剧改编虽然重视原著本身的流量,但并不依赖“大IP”。相反,为了控制成本,影视方更倾向于中腰部的网文作品。2021年播出的微短剧《限时千金》改编自17K小说网《我真的不想当团宠》,原著当前的网站点击量刚刚超过9万次;2023年4月开机的《我家大人有点甜》,原著《穿剧:我在大理寺玩套路开挂了》点击量则仅为7000次,而这并不影响作品被搬上荧屏。改编微短剧“火了”以后,也会为原著作品带来助益。微短剧《秦爷的小哑巴》在快手上线后收获了3.3亿播放量,原著作品也受到反哺,短剧上线第二天,阅读人数涨幅515.3%。【9】微短剧的繁荣,为中腰部的网络文学作品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借助影视改编的东风,这些作品的发展空间将会愈加广阔。
《婚事》:网络文学改编微短剧的“轻盈”与“持重”
近年来,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来的微短剧数量不断增加。根据《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数据,网络文学改编微短剧在2022年新增IP授权超300部,同比增长55%。在接连涌现的改编作品之中,不乏《秦爷的小哑巴》《河神的新娘》《权宠刁妃》等流量爆款,网文改编微短剧的经济效益已经得到初步证明。与此同时,微短剧行业也开始在精品内容上“做加法”,增强作品的社会效益和艺术价值。在此,援引网络文学改编微短剧《婚事》的案例予以简要说明。
《婚事》是伯百川所著的都市悬疑题材作品。小说2021年于磨铁文学旗下锦文小说网在线连载,全文共46万字,当前点击量301万次,获“喜马拉雅首届原创悬疑小说大赛”优秀奖。作者伯百川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同名微短剧于2023年3月在芒果TV全网独播,共30集,每集时长10分钟左右,当前播放量达2亿次。
该剧讲述了出身寒微的男主角秦礼为了出人头地,通过精神洗脑和人身控制对女主角宋亦菲进行“婚恋诈骗”。在亲友帮助下,宋亦菲逐渐觉醒,识破骗局,使秦礼得到法律的制裁,自己也从任人摆布的温室花朵蜕变为自信勇敢的独立女性,迎来新生。
原著小说的体量适宜改编。46万字的体量在网络文学领域可以算作中篇甚至短篇,与动辄上百万字的长篇连载相比,剧情更集中,结构更紧密,也更适合进行轻体量的影视化改编。与网剧大IP改编不同,微短剧改编更倾向中短体量的原著:《长公主不可以》的原著《喜时归》52万字,《招惹》的原著《民国复仇千金》50万字,而微短剧定制剧本最短的只有几百字。因此,《婚事》原著的长度恰到好处。
从题材上看,古装、悬疑、科幻等是当前微短剧的主要品类,这与网络文学的题材类型高度重合【10】。《婚事》原著小说以“女性悬疑”为主题,将女主角宋亦菲危机四伏的婚姻生活设为谜面,谜底则直指社会与人心。业界有人将之描述为“微悬疑”——开头以微悬疑吸引观众,而后进入到现实题材,这个模式很容易爆,也比较容易复制。【11】平台方面,2011年磨铁中文网上线之初便凭借悬疑起家。近年来,磨铁文学围绕悬疑题材发布“付费微短剧剧本征集令”,推出“短篇个性化定制征文”,在该赛道上持续发力。
悬疑题材的影响力,在近年的改编短剧中已经可见一斑。早在2020年,改编自紫金陈网文原著的短剧《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就掀起了“现实加悬疑”的改编热潮,自此以后,网文改编“悬疑热”有增无减。可以说,《婚事》的改编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应时之作,而作品中的“女性悬疑”主题更是近年来影视改编的焦点议题,题材就自带热度。
原著小说“女性自救”的深刻主题让它从以“爽感”为终极目标的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类型小说中脱颖出来。小说始终面朝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对两性、婚姻、家庭等议题做深刻解剖,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为了主题的“深”,主动放弃了故事的“爽”。原著对宋亦菲的婚姻有这样一句形容:“婚事像一根绳索,不高不低地吊着她的脖颈”。这句话可视作小说的题眼,揭示出宋亦菲在婚姻骗局中的不幸与挣扎,从而引起读者对复杂人性及社会现实的思索,这恰恰是爽文所不具备的功能。
进入到改编阶段,剧本提取宋亦菲觉醒自救的核心剧情作为主线,同时大幅压缩副线剧情,宋亦菲的两位姐姐也从并列主角降到配角位置,最终的成品只用到了原著三分之一的内容。大刀阔斧的修改,主要目的是贴合微短剧体量,确保剧情紧凑集中,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展示矛盾冲突,避免忽然的转场和副线打破观众沉浸式的追剧体验。
在人物刻画方面,改编微短剧注重“立人物”而不是“立人设”。在原著中,秦礼作为婚恋诈骗犯始终以幕后黑手的形象出现,作者没有带领读者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改编围绕秦礼这个人物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回忆、插叙等手段补足人物发展弧线,交代了秦礼何以从优等生沦落为诈骗犯的深层原因。改编后的秦禮有着复杂纠结的内心世界,残存的良心与沸腾的野心始终拉锯。相较于原著中作为“绝对的恶”这一扁平形象出现,剧中有着汹涌内心世界的“圆形”秦礼,更易引起观众的嗟叹和深思。
改编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升华,突出“女性互助”主题,深化作品现实关怀。微短剧在悬疑外衣之下,强化作品的温情内核,通过宋家三姐妹的互助、小桃和宋亦菲的互救,描绘了女性之间相互理解、彼此关爱的温暖图景,也让宋亦菲的破茧成蝶突破了“复仇爽文”的浅层内涵,走向更高维度的觉醒主题。剧集结尾处,宋亦菲独自来到曾经与秦礼定情的海边,脸上的微笑象征着她终于争取到了自己的“海阔天空”。故事最后揭开阴沉压抑的幕布,定格在明亮灿烂的大海,带给读者的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追剧体验。
微短剧重视镜头语言,横屏叙事利于环境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横向展开,【12】充满象征和隐喻的镜头语言渲染出悬疑、压抑的气氛,揭示人物复杂广阔的内心世界。镜头首先突出空间上的高低对比:剧中多次出现秦礼从高向低俯视宋亦菲的镜头,暗示他对宋亦菲的操纵和控制。还有光线上的明暗对比:宋亦菲在明,秦礼在暗,明暗交错的光线,预示着两人的博弈也进入白热化。剧中灯光、道具、空间的相互作用,既映照出人物狂风骤雨般的内心世界,也将读者带入悬疑密布的氛围之中。
从播出平台上看,芒果TV作为最早入局微短剧的长视频平台之一,早在2019年就布局设立“大芒计划工作室”,推出“大芒计划”,2021年底开发专属APP“大芒”,专注短剧、微短剧业务。大芒短剧下设“国风”“破谜”“疗愈”三大主题剧场,近年来相继推出《念念无明》《虚颜》等热门作品,在微短剧赛道上稳中有进。2022年,大芒短剧推出冬奥题材微短剧《夏虫可语冰》,该作品改编自网络文学《星辰与灰烬》,原著小说2023年入选中国作协举办的“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当前,大芒短剧又与番茄小说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共同推出《念念无明2》,将剧集与小说同步上线。可以说,网络文学IP已经成为大芒短剧的重要内容来源,纳入平台业务的发展战略之中。
《婚事》改编是网络文学和微短剧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作品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有扣人心弦的悬疑反转剧情,又兼具现实深度与社会关怀,为作为“电子榨菜”的微短剧注入更多丰富口感。与此同时,改编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剧情详略不当、虎头蛇尾、缺乏逻辑;线索东拼西凑、故弄玄虚等。豆瓣上的热门评论直指弊病所在:“题材不错剧本太拉,主线降智拖沓,支线莫名其妙”“作为题材上的开拓还是有意义的,但整体上太慢了”“主题不错,剧情可以打磨得更精致点”,对主题的认可意味着改编找对了方向,对剧情的批评则说明作品在精雕细琢上仍欠缺力度与耐心,这使《婚事》距离真正的精品之作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结 语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涌现了《大妈的世界》《胡同儿》《亲爱的乘客》等口碑之作,带动微短剧以更加多元的面貌进入主流视野。2023年3月,《大妈的世界》《老吴的传承》《开挖掘机怎么啦》《中国节气——谷雨/春分奇遇记》四部微短剧作品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目录,四部入选作品全部主打“现实向”。2023年6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拍摄备案公示的网络微短剧共294部。其中都市题材115部;农村题材7部;青少年题材2部;司法题材1部;公安题材1部,合计占比超过40%。【13】這一进步说明:“现实”已经成为微短剧的重要题材来源。早在微短剧出现前,网络文学内部就已经积聚起一股浩荡的“现实题材浪潮”,涌现了《大江大河》《都挺好》《长夜难明》《大国重工》《复兴之路》等一系列力作。而今,在官方引导、自身求变、网文影响三重背景下,微短剧也将汇集到这股浪潮中,借助现实生活的深厚伟力继续奔涌。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网络文学将与微短剧相互滋养、同频共振,以更多改编佳作为观众带来“轻盈又美味”的精神食粮。
注释:
【1】赵玉宏:《我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环境、现状及趋势探析》,《西部广播电视》2021年第14期。
【2】冷成琳:《大芒短剧:面向综合视频的未来打造厂牌,锚定芒果TV新的流量“护城河”》,《中国广播影视》2022年第10期。
【3】刘永昶:《小品、游戏与“白日梦”——论竖屏微短剧的戏剧特征及其文化逻辑》,《中国电视》2022年第9期。
【4】尤达:《短视频剧情化与网络剧迷你化——网络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迷思与探索》,《中国电视》2022年第3期。
【5】朱天、文怡:《多元主体需求下网络微短剧热潮及未来突破》,《中国电视》2021年第11期。
【6】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3年4月7日发布(来源:中国作家网2023年4月12日)。
【7】影视独舌、侯晓楠、李啦:《〈侍酒令〉引领的漫改微短剧风口,藏着这些秘密|对话侯晓楠、李啦》,“影视独舌”微信公众号2023年1月19日。
【8】中文在线:《中文在线短剧业务喜报频传2023文娱大年继续“狂飙”》,“中文在线”微信公众号2023年2月7日。
【9】刘颖:《“快消费”下的微短剧,撑不起一个IP》,《现代广告》2021年第21期。
【10】朱金宜:《微短剧走向更广舞台》,《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4月1日。
【11】1号新趋势工作组:《现实主义卷向微短剧》,“传媒1号”公众号2023年4月20日。
【12】占琦:《网络微短剧的叙事特征与情感张力》,《新闻知识》2022年第10期。
【13】最高检影视中心:《2023年6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拍摄备案公示》,“最高检影视中心”微信公众号2023年7月7日。
(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电视剧改编的主流化、精品化研究”(项目编号:GDT21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于杨,1998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实习员。主要作品有《从“甜宠文”到“正甜剧”: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改编路径探析》《〈书灵记〉的诗意与现代品格》等,文章发表于《百家评论》《中国青年报》《文艺报》等。
责任编辑:艾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