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是一个不定期更新的新栏目。《易经》载:“圣人设卦观象。”古之圣人借助文字符号对天地间未知、崭新、混乱的“象”,予以第一时间的观测、辨识、命名,如此才能解惑,才能去魅,才能照亮人们前行的路。步入数字时代之后,斗转星移,万象更新。随着技术的渗透、媒介的革命,文艺领域涌现出大量新的作者、新的样式、新的现象。我们需要一场数字时代的“文艺启蒙”;因此,我们需要一批数字时代的“观象者”。
这是一个聚焦当下的栏目——从数字时代的文学到艺术再到文化。和所有的栏目一样,这个栏目也传达着一种理想: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话题,通过“观象者”们杰出的观察与叩问,逼近并且揭示我们当下的精神处境,在数字时代,重新唤起我们思维与生命的活力。
栏目这一期的三篇文章,聚焦“微短剧”这一新兴文艺样式,其兴也勃也。于杨的《源与流,重和轻——从网络文学到微短剧》,展示了一条从网络文学到微短剧的生产链条,发现了这两种新兴文艺类型之间的强契合性。帕孜丽娅在《微短剧:加速社会中的高效选择》当中敏锐地指出,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语境之下的“加速社会”阶段,而微短剧正是“加速社会”所需要的消费品。在《微短剧的流行密码》中,温雅红灵活运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论述,对微短剧流行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三篇文章各有侧重,立体呈现了微短剧的形态与问题。随着文章的面世,“数字时代”这一年轻而新鲜的栏目,算是正式开启。
贾想,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扬子江文学评论》《南方文坛》《小说评论》《中国当代文学评论》《文艺论坛》《媒介批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艺评论60余篇。曾获中国文联『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优秀评论文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