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臻
诗歌、童话、音乐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有气脉相通、心意相连的地方。如果诗歌缺少童话般的想象与本真,很可能如同失去翅膀的鸟儿,无法从尘埃、泥土、烟火中飞向高远的境界;如果诗歌没有韵律、声调与节奏,就像丢失了旋律的歌曲,无法带着情感扑入人们的心怀。
刘建华的6首童诗,具备了童话式的想象之美和音乐上的韵律之美。它们散发出纯美的气息和动人的光泽,这得益于诗人深深地体悟到了儿童无拘无束的心性和自由自在的想象。在《苦瓜小青蛙》中,“我”看着爸爸用苦瓜雕刻的小青蛙,想到了它的叫声,由它“咕呱、咕呱”的叫声,谐音联想到“苦瓜、苦瓜”,让这首诗转承自然,充满趣味。诗中尤有意蕴的是“我”在替这只小青蛙发布“个性宣言”:苦瓜做的小青蛙,是独特的,这是它的特质、个性和身份。这种谐音联想,也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了《大树高脚杯》里,蝉在大树的庇护里陶醉,在陶醉里歌唱,在歌声里表达了生命的愉悦,以及对大树的感激之情。
刘建华善于在乐感、想象、意趣中铺展诗句,《枣》《夏日的早晨》《乡下的老屋》《秋天是个玩具店》这四首诗读来,像走进清新纯美的童话世界。在《枣》一诗中,成熟的枣呼应着收获的快乐;《夏日的早晨》借用知了的歌声,抒发了觅得一处清凉的欢畅;《乡下的老屋》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荒芜为热闹,用陪伴消解孤独,表达生命之间的依靠与慰藉;《秋天的玩具店》则用孩子的视角和乐观的心态,写出了秋天特有的情致。
《文心雕龙》里提到:“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同声相应”说的是韵脚,“异音相从”指的是声调,刘建华的这些诗作,大都是踩着韵脚来遣词的,也大都是依着声调来造句的,因此给人一种悠扬的旋律感,轻灵的节奏感。
在当下的童诗创作中,我们依然可以学习和借鉴诗歌中的情感、节奏等元素。显然,刘建华的儿童诗不缺这些元素,并且一定会在今后的创作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