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伟
高中生可塑性较强,外部环境会对学生品格塑造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关注学生成长环境,通过环境的营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推进的工作。
一、挖掘教材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很多素材是教师帮助学生塑造健全品格的推手。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的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教師利用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元素,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可以立足当下时代的发展需要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还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德育元素相关联,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在成长阶段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努力学习。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高一上册《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影响》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学习鸦片战争,清楚事件的整个过程,并让学生聚焦于林则徐,根据其虎门销烟的行为发现林则徐的个人魅力。教师引导学生向林则徐学习,在民族大义面前不畏强权,敢于为民族、人民利益与列强进行抗争的精神。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史,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聚焦于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为日后参与到国家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为民族复兴的实现出一份力。
二、拓展延伸,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让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中获得感悟,形成健全的品格。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品格塑造需要,丰富课程知识并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夯实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学生可以使用教辅工具查询史料,还可以到图书馆进行资料收集,结合收集得到的信息研究课程内容。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任务,梳理课程内容,找到解决任务的方案,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感悟,利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形成。
比如部编版高一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查询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对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有一定了解,同时知晓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知晓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将辛亥革命与中国解放联系起来,正确看待辛亥革命。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发起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资料收集和任务实践,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在史料学习中获得感悟,形成高尚的品格。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品格的塑造,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三观与良好的品格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