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红
摘要: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被纳入必修课内容。本文针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开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教学 估算教学 教学误区 实施对策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小学估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倡导 “强化口算,重视估算”,鼓励数学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并且对估算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第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并对估算过程做出合理解释;第二,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选择更为简便的估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科学估算的良好习惯。只有尽快消除估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才能保证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新课程下小学估算教学的误区
(一)缺乏估算意识
在传统数学教学教学中,教师很少会专门针对估算进行讲解,在教学计划中也没有为估算教学预留课时。在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培养中,主要以四则运算为主。在计算题教学中,教师主要强调学生计算答案的准确性。但是在新课改环境下,估算被列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类目,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估算正式作为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给出如下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
52×0.39=( ) 0332×7.01=( )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为:52×0.39=(20.28) 32×7.01= (224.32)
通过上述结果,第一题学生的估算答案为20.3,第二题学生估算答案为224.3。这样的估算流程显然是不合理的,是学生在获得精确答案后利用近似值得出的数字。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估算含义的理解存在误区。
(二)估算方法单一
相关教学研究成果显示,估算的科学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简约。也就是在保持原问题框架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更改,从而更有利于心算。第二,转换。也就是将普通数学结构转换为便于心算的新形式。例如在9823+7248+7896这三个数字的连加,可以将其转换为“8000×3”的形式。第三,补偿。也就是简化和转换过程中数字所起到了变化。例如在11609543÷13,发现13000000被13除等于1000000,利用补偿可以得出答案890000。
在当前的估算教学中,多用简化和转换两种形式,虽然在课堂上也兼顾估计值过大或者过小问题,但是只要求学生对估计值差异的大小进行判断,并没有根据其中的差异进行补偿或者调整,这就造成了估算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对估算答案的要求过于模糊。
(三)学生估算能力较弱
从学生角度而言,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计算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更为精准、正确的答案,因此对估算价值表示质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更倾向对计算答案准确性的追求,一旦教师要求给估算值,学生也是在精准答案上进行估算。例如:一箱果汁需要 34 元,买9箱总共需要多少元?这样问题就需要针对生活实际进行估算值判断。在这里可以将34看作30,将9看作10,这样就可以转换出30×10=300(元),从而判断300元可以买回一箱果汁。但事实却是:34×9=306 (元),所以300元不能买回9箱果汁。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部分学生估算能力不高,而且难以与实际生活情境建立有机联系,对于估算值的大小不能正确判断,从而使估算结果出现误差。
二、消除估算教学误区的应对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估算兴趣
新标准指出:“估算教学要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学生能够掌握估算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估算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估算学习体验,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基于上述认识,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起有机联系。
例如可以对学生的早餐份数进行估算,教师可以设定这样的问题情境:“1~2年级共有384人,3~4年级有432人。那么四个年级总共需要多少份早餐?”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能够使学生对问题抱有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对于估算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有效提高估算教学效果。
(二)倡导多样化估算方法
在当前的数学教材中,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能力拓展其估算思维,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后,往往思维更加活跃,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良好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还需要对估算情境进行判断,综合使用多种估算方式。教师可以利用“首位数估算”这一方法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利用首位数估算值代替整体计算,得到结果后对估算大小进行判断,然后再选行估算,从而调整首次计算值,然后对第二位数字进行计算。
(三)注重估算教学体验,强化学生估算意识
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估算正确的认识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估算学习体验,使其切实体会到估算的使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例如,在乘法估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类似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哪位同学可以估算以下我们学校总共有多少人?”有的学生说:“如果每个班60人的话,全校12个班大约有 720人。”也有学生说:“如果一个年级有110 人,那么六个年级就是660人。”这样的估算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意识到估算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学习估算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也会更明显。
结语
相关教学实践证明,估算教学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实践性,需要教师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掌握、运用估算。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灵活性和适用性,利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的估算学习更为全面而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