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我一时兴起,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起了邀约,邀请我认识的小朋友回答一下如何看待“搭子社交”这一问题。邀请发出之后,除了我自家22 岁的大朋友戳了我一下表示看到了,没有任何小朋友回应我。
这让我想到了有个小朋友告诉过我,当老师问所有人一个问题的时候,比如,“有没有人想谈一下你的想法?”,大家就會缄默,因为问所有人的意思就是,不是问某一个人。而既然不是明确指向问某个人,那主动回答会不会显得有些冒昧?
为什么我那么热切地渴望来自同学们的答案,却无法得到他们的回应?或许是因为我的提问方式太封闭了?或许是我的朋友圈子太局限了?于是我又改写了我的“英雄帖”——“诚邀写作搭子”,并改变了发帖渠道,发在了我的一个铁杆家长群里,请孩子回答。
为秉持“搭子”应相互尊重且彼此独立,合作密切且互不评判,主打一个轻松自在、灵活舒适的交往原则,下文辑录我和“写作搭子”的观点。
小宇,男孩, 15岁
关键词:考验心态、结交面广
“搭子”对于年轻人来说代表着灵活自由的友谊,我之前参加过一些“黑板擦”“快闪”这种活动,就是临时组合,认识了很多外校和外地的同学。这种活动对人的心态是一种考验,有一点社恐的我开始的时候会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发现大家有很多共同语言,这让我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于老师,女性,49岁
关键词:开放社交心态、看到更大的世界
传统的社交观念通常强调彼此了解、关系稳定,而“搭子”文化却提出了一个新的交往关系的标准,叫作“友人未满”。顾名思义,“友人”说明交往双方有友情为基础,而“未满”说明这种交往并不苛求稳定与深厚。既有友情打底,又无须长久羁绊,这种自由灵活的关系,是赢得年轻人青睐的主要原因。
小云,女孩, 13岁
关键词:提升动力、增长见识
我觉得“搭子”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混搭”。
我们平时学习生活很忙碌,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也很单一,偶尔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陌生人“搭一下”,可以给单调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些有趣的色彩。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轻松的交往方式,会让我产生更多去做某一项事情的动力。那些来自不同人的多样信息,会让我对一件事情的认识丰富起来。
“搭子社交”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情感需求,又不必受到家庭、性格等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青少年因为年龄与阅历所限,对于社会交往通常有着诸多顾虑:如果遭到拒绝怎么办?
怎样能更多了解对方?他会对我产生不好的印象吗?由此也就产生了“社恐”。如果尝试一下“搭子”交往,一起分发校刊,参加志愿服务,买点小零食,任意一件小事情让原本陌生的人们搭到一起,不必顾虑关系是否长久稳定,更无须时刻顾及对方的个性习惯,只需要开开心心完成合作就好,开放的心态会让一起搭的时光变得美好。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青少年的交往方式更加多元化,从虚拟到真实,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既满足了我们的情感需求,也带来了交往困惑。校园的生活范围终归有限,想要了解更广阔的世界,除了读万卷书,还可以通过交往跨界的“搭子”来拓宽视野,提升站位,增长见识。不同领域的“搭子”,让我们更有动力去了解不一样的世界和他人。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校园歌曲会这样唱到:搭呀搭呀搭朋友,搭到一个好朋友……
作者于泳,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心理与生涯规划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