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4-04-29 07:19:46郑勇程贝陈亦辉刘苗苗陈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炎症反应缺血性脑卒中

郑勇 程贝 陈亦辉 刘苗苗 陈辉

摘要  目的:探讨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化瘀通脉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4例。神经节苷脂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化瘀通脉汤组给予化瘀通脉汤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评估两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炎症反应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GQOLI-74)、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定病人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与神经节苷脂组相比,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MESSS评分降低,且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IL-1β、IL-8、TNF-α、NSE水平和MESSS评分低于化瘀通脉汤组(P<0.05);与神经节苷脂组相比,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GQOLI-74、ADL评分升高,且联合治疗组BDNF水平和GQOLI-74、ADL评分高于化瘀通脉汤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轻机体内的炎症反应,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化瘀通脉汤;神经节苷脂;神经功能;炎症反应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2.029

基金项目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性项目(No.Wj2017F006)

作者单位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430010),E-mail:p9d607@163.com

引用信息  郑勇,程贝,陈亦辉,等.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361-365.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心脑血管类疾病,主要是脑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大多在老年人中发生,且病情还会反复发作[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脑卒中,给病人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2]。神经节苷脂是生物细胞膜的重要构成组分,主要参与介导神经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过程,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外源性补充神经节苷脂可以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3]。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瘀血阻滞经络有关,应活血化瘀通络[4-5]。化瘀通脉汤有活血通经、化瘀消肿的功效,可以加快病人病情的改善[6]。因此,本研究选用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治疗,探究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化瘀通脉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4例。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7]中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初次发病;3)年龄60~65岁;4)无抽烟史。排除标准:1)重度昏迷者;2)严重免疫系统障碍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合并精神类疾病者;5)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所有病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病人均给予脑保护、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调控血糖等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厂家: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85,规格:40 mg]40 mg,使用0.9%氯化钠溶液250 mL稀释,进行静脉输注,每分钟30滴,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化瘀通脉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脉汤,化瘀通脉汤组方:丹参15 g,当归15 g,黄芪20 g,红花10 g,桃仁10 g,烫水蛭10 g,醋乳香10 g,醋没药10 g,炒王不留行15 g,川芎10 g,甘草10 g。用凉水煎1.5 h,煎至300 mL,每日1剂,早晚饭后30 min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

1.3  检测指标

1.3.1  血液流变学指标

采用64孔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厂家:淄博恒拓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型号:HT-100G)测定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

1.3.2  神经细胞因子

治疗前后采集并抽取3组病人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4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5 cm,分离血清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使用试剂盒酶标分析仪(厂家:无锡华文默克仪器有限公司,型号:DR-3518G)进行检测。用已配备好的稀释液对血清标本进行稀释,稀释完成后,将其放进反应孔内,36 ℃静置350 min;洗涤,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静置20 min,重复洗涤,加入抗体工作液;恒温60 min,再次进行洗涤,加入底物液,室温10 min,加终止液进行显色,静置15 min后终止反应。

1.3.3  炎症反应指标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用双蒸水对洗涤液进行稀释,用试剂稀释浓缩酶使其产生酶结合物工作液,打开试剂盒,将试剂稀释液的混合样本添加在酶标板孔中,放置10 min,将不同浓度样本和5 μL样本稀释液加入不同的样本孔中,再在不同的样本孔中均加入50 μL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使用封板胶纸将其密封,放置30 min,清洗5次,将洗涤液350 μL置入每孔中,等待2 min后,将孔内液体清理,用吸水纸干燥,每孔加入90 μL底物溶液,室温反应20~25 min,每孔加入50 μL终止溶液,终止反应,在酶标仪上读取指标数值。

1.3.4  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8]评价病人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共20个问题,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病人生活质量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9]评定病人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自理能力、行走能力、如厕、桌椅转移4个方面,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0~5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3.5  神经功能指标

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量表(Meliorate Edinburgh Scandinavian Score Scale,MESSS)[10]检测病人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该量表共10个问题,总分45分,其中,意识方面11分,语言方面10分,运动能力24分。分数越高,说明病人神经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3组病人治疗前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神经节苷脂组相比,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化瘀通脉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3组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组病人治疗前NSE、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神经节苷脂组比较,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NSE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瘀通脉汤组比较,联合治疗组NSE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3组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3组病人治疗前IL-1β、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神经节苷脂组相比,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IL-1β、IL-8、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瘀通脉汤组相比,联合治疗组IL-1β、IL-8、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3组GQOLI-74、ADL评分比较

3组病人治疗前GQOLI-74、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神经节苷脂组比较,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GQOLI-74、ADL评分升高,且联合治疗组GQOLI-74、ADL评分高于化瘀通脉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5  3组MESSS评分比较

3组病人治疗前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神经节苷脂组比较,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MES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MESSS评分低于化瘀通脉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脑部动脉血流中断,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类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生[11]。缺血性脑卒中多为急速发作,且呈恶性发展,会导致病人的免疫功能破坏,给机体内的各个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为眩晕、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1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脑部神经的保护,尽快对病人脑部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减轻病人的神经缺损程度。

神经节苷脂在临床常用于抵抗神经细胞损伤,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直接对受损的神经细胞进行修复[13]。缺血性脑卒中可归属于中医学“中风”的范畴,其发病原因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造成腑脏功能异常,在脑部出现淤血,因此要以补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14]。化瘀通脉汤由丹参、当归、黄芪、红花、桃仁、烫水蛭、醋乳香、醋没药、炒王不留行、川芎、甘草组成,其中炒王不留行、川芎为君药,可活血通络;丹参、当归、黄芪、红花、桃仁、烫水蛭、甘草为臣药,可益气活血、补气祛瘀;醋乳香、醋没药可消肿化瘀。全方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本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组病人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较神经节苷脂组、化瘀通脉汤组降低。有研究表明,化瘀通脉汤中川芎的碱性成分可以对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表面活性进行调解,来降低血管内阻力,改善血液循环[15-17];神经节苷脂可对脑部血管进行扩张,降低血液黏稠度。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脑部血液循环。

NSE常在人体神经细胞中存在,能反映神经细胞的受损程度。BDNF是一种脑内合成的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其高表达可调节组织内与营养相关的神经,可以对神经元的受损细胞进行再生[18]。MESSS评分量表可用于评定病人神经功能受损程度[19]。本研究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NSE水平和MESSS评分较神经节苷脂组、化瘀通脉汤组降低,BDNF水平较神经节苷脂组、化瘀通脉汤组升高。有研究发现,化瘀通脉汤中川芎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可以提高脑细胞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15]。神经节苷脂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维持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神经细胞的受损程度[20]。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可以有效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

IL-1β主要参与机体组织修复和细胞防御;IL-8可以使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内酶,破坏血管内皮细胞;TNF-α可使血管内皮表面细胞黏附性增加[21]。GQOLI-74、ADL评分量表用于评定病人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2]。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IL-1β、IL-8、TNF-α水平低于神经节苷脂组、化瘀通脉汤组,GQOLI-74、ADL评分高于神经节苷脂组、化瘀通脉汤组。相关研究发现,化瘀通脉汤中黄芪可以减少因脑部缺血而出现的神经元凋亡,减轻机体内炎症反应[23],神经节苷脂可以调节钠离子的流动,抑制炎症反应[2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可以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采用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受损的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ZHANG X L,YAO W T,ZHAO W N,et al.The construction of neurogenesis-related ceRNA network of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by oxymatrine[J].Neuroreport,2022,33(15):641-648.

[2]  YANG K L,ZENG L T,YUAN X,et al.The mechanism of ferroptosis regulating oxidative stress in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natural pharmacological active components[J].Biomedecine & Pharmacotherapie,2022,154:113611.

[3]  毋涛,汤明磊,朱从健.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5):295-298.

[4]  刘莹,于生元,顾平,等.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00例:多中心回顾性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5):781-786;792.

[5]  陈艳.活血安神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瘀血内阻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8):1298-1299.

[6]  唐珍,漆其良.通脉化瘀汤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内再狭窄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1,16(2):179-182.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

[8]  丁鹂,寿宇雁.奥马哈系统结合压力管理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Barthel指数、舒适度评分及GQOLI-74评分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0):1160-1162;1166.

[9]  周菊.情志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781-1783.

[10]  张烨,庄雪明,虞大为,等.高迁移率族蛋白B1联合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3):23-27.

[11]  YANG F,QU Y W,YAN Z Z,et al.Increase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patients and rats with ischemic stroke[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22,31(11):106752.

[12]  LU H H,LI S Y,ZHONG X,et al.Immediate outcome 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reatment[J].BMC Neurology,2022,22(1):359.

[13]  姚远,万超,刘彩霞,等.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22,26(5):1039-1043.

[14]  韦亮,祝美珍,孙诗杰,等.肠道菌群失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概述[J].现代中医临床,2021,28(5):72-76.

[15]  时岩,臧艳静,张玉凤,等.化瘀通脉汤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4):4249-4251.

[16]  卫丽红,段林.化瘀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8):1121-1124.

[17]  郭振元.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1):3679-3682.

[18]  胡源.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8):1059-1062.

[19]  王靖,可海霞,王敏,等.芪龙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2):245-249.

[20]  李秋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患儿脑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11):1-3.

[21]  张凯,姜雪莹,钱英红,等.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刺激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22,43(8):30-34.

[22]  陈杏,冯娟.基于FT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对动脉瘤性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4):449-454.

[23]  李学海,康昕昱.化瘀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7):152-154.

[24]  李丽,刘洋君.神经节苷脂联合地塞米松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2,56(2):166-170.

(收稿日期:2022-11-22)

(本文编辑王丽)

猜你喜欢
神经节苷脂炎症反应缺血性脑卒中
益气扶正法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清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神经节苷脂”,不可超说明书使用
家庭医药(2017年1期)2017-01-19 12:51:52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用于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临床观察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上海医药(2016年11期)2016-06-30 21:38:56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的效果研究
研究谷氨酰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