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促进中试与创新链、产业链同步发展,建设现代化中试能力,完善中试服务平台体系,加快中试软硬件产业发展,优化中试发展生态,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 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中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试平台5 个以上,中试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中试对制造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到2027 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进中试能力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的中试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试发展生态更加健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意见》从七方面规划了如何构建现代化中试能力:
一、加快中试能力体系全覆盖。科学规划覆盖重点行业的先进中试能力,形成完善的中试技术体系、先进的中试服务网络和有效的中试软硬件产品供给,建设一批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重大中试项目。
二、促进中试能力建设工程化。实施制造业中试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流程型制造企业建设面向产品试制和批量生产的中试能力,推动离散型制造企业建设面向新产品研发和持续迭代的中试能力。
三、推进中试数字化。推广数字技术在工艺工装测试、缺陷检测、预测性维护等试验场景的解决方案,鼓励企业挖掘数据价值,构建数字孪生系统,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实现无实物样机生产。
四、推进中试网络化。深化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 等技术在中试环节的应用,推动企业与供应商云上共享试验数据资源,推广中试云服务,满足中试云化需求。
五、推动中试智能化。推动智能中试线建设,加快中试智能化改造,推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中试环节的应用。
六、推动中试高端化。加快高精度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等产品研制,加强设计仿真软件攻关,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高附加值的试验材料、高端产品和装备,优先纳入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应用指导目录。
七、推动中试绿色化。推广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本质安全可靠的新模式,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安全中试线,推进绿色技术软件化封装,提升中试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中试是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中的过渡性试验。研究表明,科技成果未经中试的,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左右,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出特征。国际上拥有深厚工业底蕴和先进数字能力的企业纷纷运用中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模式,有效缩短研发周期、丰富试验项目、降低试验成本。
2024 年1 月20 日,我国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发布。该透射电子显微镜由生物岛实验室领衔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我国已掌握透射电镜用的电子枪等核心技术,并具备量产透射电镜整机产品的能力。
经过3 年多努力,中国科学家们完成了我国首台100%自主知识产权的120 kV 场发射透射电镜的整机研制,实现了0.2 nm 分辨率的成像能力,达到了产品化的水平。
此次推出的TH-F120 拥有自主研制的高亮度场发射电子枪,相比于同级进口产品的热发射电子枪,亮度更高,发射稳定性和相干性更优,匹配自主研制的电磁透镜系统,针对120 kV 成像平台特别优化电子光学设计,可为用户带来更佳的图像衬度和分辨率。自主研制的高稳定性低纹波高压电源实现了高压自动控制,保证电子枪稳定发射。同时,标配自主研制的高像素CMOS 相机,在低电子剂量的工况下仍可呈现丰富的样品细节。
该透射电镜将为我国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半导体工业等前沿科学及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团队明年计划研制出200 kV 场发射透射电镜。电压虽然只是增加了80 kV,但研制难度却是指数级增加,设备的稳定性、防护性都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