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
——以《中国历史》第一、二册为例

2024-04-29 10:03陆晓蕾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
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历史

陆晓蕾 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历史新课标”)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在历史总课时中专门规划出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但历史新课标中若干活动主题的设计更多集中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如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七年级上学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作业设计,成为笔者思考的方向。

一、问题发现:历史日常考核“实践能力”板块作业布置的痛点

上海新中考政策发布后,我校历史教研组就针对日常考核30 分的评分标准拟定相关方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不少学生完成“成语中看历史”“历史名人的梅(兰竹菊)精神”等作业时,无法自主阅读史料,搜集、整理历史信息,最终完成历史观点的表达。开放性、创新性的活动任务为什么会遭遇如此冷遇?如何凸显历史教学的活力?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教研组研讨和探索的课题。

二、研究意义:跨学科主题作业是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助力分科课程整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实践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历史新课标”)也提出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强调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开展深入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如何将分科学习转向整合化学习,生成符合时代需求的跨学科学习,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思考方向。

(二)跨学科主题作业推动学生素养培育

当今复杂多样的时代,学校需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五育并举育人观的体现,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唯物主义、创新精神和审辨思维的良好载体。跨学科作业设计超越学科界限,将单一的历史学科以及单一的学生个体,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需要相联结,生成有意义的、可深入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研究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沟通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跨学科主题作业促进教学方式转型

历史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并不是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进行简单的叠加,也不是取代历史学科的学习,而是在课程统整思想的指导下,打破传统学科间的界限分明,立足于历史学科的学科逻辑和核心能力,基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思维的相关性、共通性,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融合,最终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学会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知识。

三、研究过程:跨学科视域下七年级历史作业的设计

(一)查阅梳理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的重要性

自2017 版高中历史课标指明跨学科方向后,研究跨学科教学的文章很多,但以初中历史跨学科为研究内容的文章并不多,且主要围绕历史跨学科教学展开。跨学科主题学习和作业设计既是历史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走向,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梳理教材中跨学科资源,验证研究的可行性

笔者先对五四学制·中国历史一、二册教材中原有的跨学科知识进行了整理,再对学习两册教材的七年级学生已有及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中与历史学科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发现跨学科知识在历史新教材《中国历史》第一、二册中占据一定的数量,分别涉及语文、地理、美术等学科。在六、七年级其他学科学习中,也有与历史学科相关的课程内容。

(三)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1.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开发原则

作为引领学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通史意识、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在作业设计时如何选择和确定目标应参照课标,与课标保持一致,还需要体现知识整合性、问题导向性的原则。例如,“四大名著联动当今社会”这个跨学科作业,就是关注到历史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而进行的作业设计。

历史学科: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和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语文学科: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阅读古今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以此为依据,进行的作业具体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四大名著联动当今社会”任务设计图

最终学生可通过小报的绘制、制作幻灯片演讲、视频等形式,汇报学习成果。这个作业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史料感受古今对比,分析时代变迁,重点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三大核心素养。历史新课标强调“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这就突显了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设计需要体现知识的整合性原则。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作业目标

历史新课标旨在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和经验产生的过程,在看到、听到、用到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知识和经验。历史跨学科作业服务于五大核心素养,需要有清晰具体的任务安排,找准定位,明确素养导向。

在学校的校史馆装修完毕后,同学们在参观之余也对场馆的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以“我是小小策展人”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跨学科作业“我最爱的藏品展”,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古代历史的学习结合起来:

上海博物馆要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藏中精选至少十件最特殊的藏品进行特展,你能作为策展人,完成三项任务吗?

第一,特展主题与内容的制定(主题要言简意赅,特展内容可参考“从某一角度代表五千年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这一思路,也可以自行拟定);

第二,具体布展方案设计(特展时间、展品位置、建议参观路线等);

第三,藏品的选择(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展品,它们对世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别忘了设计每个产品50字以内的介绍标签哦)。

提示:可以小报、幻灯片、文档等多种方式呈现,图文并茂;可搜索微信关注公众号“博物馆喵”进入“全球导览”查看其中的藏品,也可以上网自行查找你心目中最合适的藏品。

有一组同学以“中国历代帝王权力的象征”为主题,以“军事专权:商—秦”“政治专权:汉—清”两个板块入手,选择了体现不同时代军事专权的“司母戊鼎”“战国杜虎符”“秦兵马俑”等藏品,以及体现不同时代政治专权的“汉皇后之玺玉印”、宋代《千里江山图》、“清金銮殿龙椅”等藏品,并对选择的十个藏品做了明确的解释,有理有据地体现了自己对“历代帝王权力的象征”这个主题的认识。他们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根据自己对校史馆、博物馆等场馆的参观实践,将问题拆分为对历史文物的分类研究,选择展品并进行介绍,选择合适的宣传图,提出展览策划,设计参观路线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整合贯通。

3.贴近真实生活问题的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的设计不能随意而为,在进行跨学科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下一些热点、现实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上海历史文化,如我们以“家乡的道路——沪闵路为例”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作业。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熟悉沪闵路的构造特征、分析发展中的地域关系,勾连语文学科的相关文学作品阅读、感悟上海文化特色、体会小说叙事对历史发展的反映,再联系道德与法治学科感受上海城市发展变迁,理解与上海历史发展有关的政策文本,加深对此历史背景的了解等。

学生将完成以下任务:查询相关资料,获取现场实践知识;聚焦走访沪闵路、治安变迁、文化变迁等;绘制沪闵路历史发展变迁图以及关联性短文撰写;组织讨论,完成学习总结分享海报。这个作业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在身边,增强历史文化认知。

4.灵活开放类型多样的作业形式

跨学科作业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征,这就意味着从问题出现到如何解决问题,都是没有固定的、单一的形式,没有标准答案,因而答案往往不具备固定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报告形式、表扬形式、绘画形式……多样的作业形式。

笔者曾以“如果我穿越回明朝”为主题,引领学生进行过一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学生通过对明朝历史的自主学习,假设自己“穿越回明朝,生在某某家(明朝的真实人物)”,深入探究“科举制度的变革会对我及我的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徐光启”小组在结合地理、信息学科的学习后,经过实地考察光启公园,以“幻灯片+发言”的形式汇报了他们去光启公园的收获;“李时珍”小组在经过文献研究后,绘制了“李时珍行医足迹地图”,着实感受到了史地不分家的含义。

5.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作业评价

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评价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跨学科作业的评价也将多元、多样,不再受到局限。从评价的主体看,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以是教师、组员、班级同学、社会人员的评价;从评价的形式看,可以是书面评价、口头评价、网络评价等多元多样的评价形式,跟随作业的不同呈现方式而呈现灵活多变的特征。

在“如果我穿越回明朝”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笔者在不同时间段设计了不同的评价表,如“小组分工记录表”和“综合评价量规”等,通过不同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表现。

四、研究成效

(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凸显

历史跨学科作业能够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作为项目进行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我最爱的藏品展”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开展过程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次实践,学生以“小小策展人”的身份寻找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策划,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保证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实施。

(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

跨学科作业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息息相关,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作业更好地掌握初中历史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以“如果我穿越回明朝”为例。“李时珍”小组在对“足迹轨迹图”探究的过程中打通了地理知识,理解了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的联系,对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三)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落实

跨学科作业在内容、目标制订、计划实施、评估检查等各项环节,都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在“四大名著联动当今社会”作业的实施环节中,学生可以在对衣着、饮食、建筑、小物件等古今对比的情况下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四)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不断增强

在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设计过程中,笔者对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项目式学习有了深入的理解。除作业设计外,日常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也更加得心应手了。例如,明朝历史的教学,就是通过“如果我穿越回明朝”这一项跨学科作业,串联起整个明朝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建筑、文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教师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明确的操作路径,为今后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意识指引和能力储备。

五、反思与展望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教学变革的重要抓手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取得新进展,对于这一主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和思考:如作业设计时要根据课堂的容量、结合学情进行内容取舍;设计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又要考虑历史学科的独立性等。

(二)教师跨学科素养亟需专项提升

在当下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时代,教育愈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时所需要的综合思考的心智技能。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教学思路、教学方式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对核心素养具有充分的理解和思考、需要有更强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更是一个长期试验和积累的过程。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