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田,韩 强,侯 明,王殿宇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 266000)
2020年7月起施行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指出: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战育人[1]。军队院校教育必须强化姓军为战导向,突出政治能力培养,推动一切教学活动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提供坚实保障。在这一背景下,教学改革必须聚焦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导向,激发任职岗位课程的思政育人潜能,突出任职岗位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使任职岗位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全课程育人的耦合效应[2-4]。
航空军械专业学员毕业后将承担海军航空军械保障重要任务,是海军航空兵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支点”,必须予以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任职岗位课程是军械专业学员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强化专业技能﹑培育专业素养的“主渠道”,更是孕育军人职业道德与情感的“主阵地”。针对当前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界定不清﹑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路径不明﹑任职岗位课程教员思政能力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教员队伍培养﹑思政理论研究﹑方法路径建设﹑思政教学实践等四个维度进行了建设和改革,构建了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了具有军械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任职岗位课程教员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教书轻育人,课程思政意识淡薄,认为育人是思政课程教员的责任;二是缺乏思政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难以实施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三是课程思政教学积极性差,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针对任职岗位课程教员面临的育人困境,深入分析客观成因和主观因素,课题组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专家辅导和团队调研四项举措,拓宽任职岗位课程教员的学习渠道,构建课程思政教员队伍培养机制,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教员队伍的综合素养和育人能力。具体以以下形式实现。
1.集体学习,充分认清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和内涵要求。组织任职岗位课程教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读多项教育部颁布的有关课程思政的政策文件,深入领会学校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示和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讲座。通过集体学习,任课教员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思想自觉,厘清了模糊认识,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身于课程思政建设。
2.个人自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思政素养。组织任职岗位课程教员重新学习思政理论专业教材,梳理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和脉络;阅读课程思政相关参考书籍,查阅近三年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对其中有借鉴价值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对理解不透彻的重要讲话和政策文件进行反复学习。通过自学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员了解了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初步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程思政的内涵要义,从整体上提高了个人思政素养。
3.专家辅导,广泛吸纳军内外课程思政建设经验。邀请校内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启发和指导课程思政建设,解决教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帮助教员从思政专业的角度扩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维。通过广泛学习地方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为任职岗位课程教员拓宽了思路和视野。
4.团队调研,实地考察兄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组织教员赴军内院校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兄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学习已有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军队院校任职岗位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充分交流,对深入推进航空军械类任职岗位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帮助任职岗位课程教员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梳理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思路。
课程思政不是生硬的课程+思政,而是在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实现“水乳交融”[5-7]。课题组深入剖析了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教学内容,梳理了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牵引,明确了课程思政育人原则,构建了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体系。
1.课程思政育人原则。(1)聚焦立德树人之“德”,引导树立正确“三观”。立德树人是对所有学校﹑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军队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使命任务,航空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是军械专业学员的首次任职课程,这就要求岗位任职课程教员必须进行深入广泛的德育活动。课程思政要以“德”为抓手,以课程为载体,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即能够正确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能够正确运用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看待问题,能够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将“三观”教育寓于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理服人﹑以德化人,实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2)突出为战育人之“战”,培育军人职业道德和情感。为战育人是对军队院校教育的特别要求,也是岗位任职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导向。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在兵种﹑专业﹑课程三个维度特色鲜明:一是突出兵种特色。随着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转型推进,海军航空兵的职能使命进一步拓展,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因此岗位任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必须聚焦备战打仗,突出作战导向,体现海军航空兵的兵种特色,坚定学员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突出专业特色。航空军械专业向部队输送的是航空军械保障技术人才,军械地勤人员保障的对象是航空弹药等能够直接毁伤﹑破坏敌方目标的武器装备,航空军械保障具有战斗性和危险性等特殊属性。因此,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军械专业特色,培养学员胆大心细﹑团结协作的专业品质。三是突出课程特色。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对标部队军械岗位,教学内容遵循“部队干什么就教什么,部队怎么干就怎么教”的原则,与部队实际工作内容形成强耦合,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此,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军械岗位工作实际,突出课程特色,培育军人职业素养和道德。
2.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体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当依托于岗位任职课程,将思政课程的核心价值纳入岗位任职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根据航空军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政治理论﹑军事基础﹑科学文化﹑专业背景和首次任职五大模块梳理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认真研读思政课程教材﹑与思政课程授课教员交流研讨等形式,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合军械专业特点,本文提炼了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航空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相契合的元素集合,如图1所示,从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军人职业教育六个维度总结形成了课程思政内涵体系,有机融合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如帮助学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大国”与“小家”之间的矛盾,借助装备事故案例培养学员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军械机务作风等,以实现航空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效能。
图1 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思政元素思维导图
在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特点,为每门课程择优选取了多个契合度高﹑覆盖面广的思政元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深度融合,并落实到每门课程的教学文档中,通过“五步”教学设计,形成了一条课程思政目标—图谱—融合设计方案—IPO小讲稿—教学文档的军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
1.修订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是在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上,参考军械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体系而升华凝练形成的,本文对每门课程的思政目标进行了修订。以航空军械类专业课程“海军航空武器系统导论”课程为例,其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尊重航空装备保障法规的权威性,热爱军械工作岗位,养成安全责任和战时保障意识。该目标重岗位职责﹑轻思政教育,本文经过研究推敲,从端正态度﹑升华情感和引导价值观三个角度,将本课程的思政目标修订为:端正航空军械保障工作态度,塑造严谨求实的机务作风,培养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修订后的课程思政目标以任职岗位为切入点,辐射军人职业道德﹑民族精神﹑个人科学素养和“三观”的养成,切实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梳理课程思政图谱。根据军械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体系,课程团队广泛深入地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形成课程思政图谱。
3.设计课程思政融合方案。在课程思政图谱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目标,课题团队甄选了与课程思政目标契合的思政元素和教学方法手段,有效融入教学设计,形成课程思政融合设计方案。
4.形成IPO小讲稿。课程团队根据课程思政融合设计方案,将每个思政元素具体展开,形成切入得当﹑逻辑严密﹑感情升华的IPO小讲稿。其中,I为输入(input),P为加工(process),O为输出(output),IPO小讲稿以某个知识点为切入点,融合契合的思政元素,对学员具有思想启发和情感触动的思政育人作用,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入耳﹑入脑﹑入心。
5.更新教学文档。结合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在课程实施情况记录本上增加课程思政目标和思政教学设计两项内容,从授课要点﹑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预期教学成效四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进行设计,并预估教学成效。同时,根据IPO小讲稿,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编写了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案,着重体现思政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要素。
课题组梳理了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体系,以前期理论学习和教学实现路径为指导,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规划科学﹑条理清晰﹑设计多样的经验做法。
1.三层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系级统筹﹑室级协调﹑教员跟进”三层级的课程思政推进路径,切实保证了课程思政进课堂,基本形成了“教员人人讲育人”的教学氛围。具体以系为大单位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部署,形成了系级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将课程思政建设任务传导至各教研室,各教研室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教员特点,协调部署了课程思政建设任务,确定了各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位教员的工作中。每门课程都组建了课程团队,按照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完成了教学设计,并开展了多层次多班次课堂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馈。
2.两批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为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有序实施,以“试点先行﹑典型引领﹑以点带面”为原则,分批次开展了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8门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作为试点课程,开展第一批次建设任务,从军械专业岗位任职课程思政内涵体系中提取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思政元素,按照军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完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在多次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8门试点课程均已更新了全套教学文档,并汇编了课程思政图谱,融合了设计方案和IPO小讲稿合集。在试点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基础上,稳步开展了第二批次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预期将全面覆盖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
3.三维度优化课程思政设计。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效果,课题组从课程思政的内容占比﹑表现形式﹑方法手段“三维度”对岗位任职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规范,构建了教学实施框架。一是在内容占比上,经过探索实践,基本确定了每门课程每2学时设计一个思政元素,且每个思政元素授课5分钟,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二是在表现形式上,每门课程都融入了多样化的思政资源,如英雄事迹﹑事故案例﹑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等,用学员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充实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堂感染力。三是在方法手段上,课程思政教学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还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辐射到了课余时空,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效。
本文针对当前航空军械类专业岗位任职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员队伍培养﹑思政理论研究﹑方法路径建设﹑思政教学实践四个维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有效推进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建设,并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层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形成了具有航空军械专业任职岗位课程特色的思想价值输出,但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仍以单向讲授式为主,难以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下一步教学改革工作中,将重点研究课程思政与创新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员主动思考课程思政教学蕴含的价值内涵,采用信息化教学等手段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载体,形成思政学习情境和氛围。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帮助学员主动将专业课程的思想价值内化﹑融合和升华,正确指导学员的思想和行动,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航空军械类任职岗位课程的思政育人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