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天津市委
爱国主义教育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当前,部分青少年爱国精神匮乏,对爱国主义存在认识误区和非理性行为,开展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研究,是提高各阶段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1.认识上的落位
应试教育思想阻碍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进程。在日常課堂教学中,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多数同学呈现出排斥和应付心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学科高分挤占德育和思政课,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层次倒置的现象。
“一体化”育人意识淡薄。部分教师缺乏“一体化”育人意识,对具体的政策了解不到位。在询问教师是否了解《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有关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要求时,仅有36.25%的教师表示非常了解,33.75%的教师比较了解,27.5%的教师一般了解,2.5%教师比较不了解。
2.目标上的错位
目标设置缺乏系统性。第一,从上位法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规定。第二,相关法律和文件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描述多涉及教育内容,缺乏对目标要求的详细划分。第三,从目标的规定性来看,现存法规和文件对于认知和意识层面的规定性较多,而在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并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目标设置缺乏层次性。从各学段课程目标来看,在全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总目标之后,各学段之间的具体目标仍未进行科学划分,未能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爱国主义教育规律形成富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阶段目标。
3.教学上的失位
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师资队伍规模相对不足,部分学校急于满足数量要求,不顾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从其他学科或团学组织中调任部分教师补充到专任教师队伍当中,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缺乏一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在对教师进行调查时,有21.25%的教师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相关培训,78.75%的教师未接受过相关培训。
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内容相互脱节,忽视了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如大学阶段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高中阶段开设的历史课,在教材内容的深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出现简单重复的现象,教材编排缺乏科学的反复性和渐进性。在对学生“您觉得当前爱国主义相关内容与上一学段学校内容有哪些重复?”进行调查时,各学段教育中重复较多的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管理上的缺位
长久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沟通机制,导致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且缺乏多元化、多维度、系统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形式化问题严重,评价内容缺乏发展性、全面性与整体性,评价实施可操作性差,缺乏过程性的评价机制。
1.教学目标的整体布局
立足全局性,统筹规划总体目标。总目标对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统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从知、情、意、行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爱国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观照阶段性,科学设定学段目标。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以形象教育启蒙爱国情感;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常识性认知,初步形成公民意识;高中阶段旨在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国家认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外化于行。
2.教材体系的立体化建设
注重教材体系的系统性构建和整体规划。需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建立一体化的教材建设基地,集合专家学者对各学段、各学科教材内容进行统一规划。
注重教材内容的层次性。一体化视域下应有层次地对各学段教育目标和知识进行布局,理顺各学段教材内容的逻辑,既要避免“间距不足”,又要预防“分割断裂”。
3.教学方法的梯度化使用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具有差异性、呈现梯度化的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要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初中生处于想象性体验水平,因此以历史名人、爱国志士和当代英模的榜样教育为主;高中生一般处于理性体验水平,要更多地考虑伦理谈话,在社会考察和实践中激发其爱国情感;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完善,并且具有一定的辩证能力,因此需以注重理论灌输和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为主。
4.教师队伍的全方位培育
培育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意识与专业素养。从纵向来看,要注重培养教师的衔接意识,实现全过程育人。从横向来看,就是要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善于利用各方资源和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课程育人大格局。
推进师资队伍的科学构建。培育思政课后备师资,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定岗定编,以充实思政教师队伍,确保其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还需要探索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当中。
5.党团队育人链条的完善
完善党团队育人领导机制,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实现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夯实党委领导责任,在党团队组织中选拔优秀党员作为工作人员,同时,大队辅导员参加团委工作,团委书记和工作人员参与党委重要会议,并落实各级责任,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提高党团队育人链条一体化重视度,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建议各级党委、团委列出专项资金,用于组织育人。在年终预算中,每年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开展日常活动。同时,协同教委、各地方和区教委,完善党、团、队务工作人员职称评审细则,可对“双肩挑”教师实行多渠道职称评聘规则,既可走教师系列,同时也可走行政系列,打通教师评价通道。
整合党、团、队育人资源,拓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可充分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号召广大青少年加入“理论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和“红领巾巡讲团”,组织青少年参与“青马工程”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专项、投身志愿服务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将理论认知、价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素质要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实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