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之律诗

2024-04-29 04:36段飞全一凡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尾联律诗平仄

段飞 全一凡

解题技巧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阅读律诗,首先要了解律诗的基本形式特征,感受律诗独特的音韵美;其次要了解律诗的一般结构,明白“联”与“联”之间潜在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主旨;最后要结合诗歌手法,分析诗歌意象和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理趣。

下面以杜甫的《登高》为例,逐一探讨律诗的考查形式。

一、考查律诗基本格律知识

在字句方面: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一联,共四联,字数固定,七律五十六字,五律四十字;在押韵方面:律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在平仄方面: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以两个音节为单位平仄交错;在对仗方面: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一般是对仗句,首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因格律需要,有些律诗会调整语序。了解了诗歌格律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诗歌音韵美、语言美,理解诗意。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诗的韵脚严整,二、四、六、八句押韵,韵脚为“哀”“来”“台”“杯”,都属于平水韵的“上平十灰”部。在平仄上,杜甫严格遵守了律诗的规则,使得全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二、考查律诗的谋篇布局

一般而言,律诗的章法可以用“起、承、转、合”四个字来扣合律诗的四联。“起”就是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转”就是内容上进一步推进;“合”就是总结,收束全诗。只有明确律诗每一联的章法结构,才能在具体诗句中明确每一联的作用,在理解诗歌时“如有神助”。

《登高》的起承转合十分明显。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为起,描述了登高的见闻,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承,进一步扩大了視野,增强了悲凉感。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为转,由景及情,抒发了作者自身的感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为合,以悲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三、考查律诗的表达技巧

律诗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往往会采用一些方法,这就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时,要求同学们能够识别并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以及表达效果,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与抒情;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白描、象征等;常见的结构章法有:重章叠句、欲扬先抑、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只有对表达技巧知识全面掌握,才能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诗歌中具体运用的手法,进而分析出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传达了怎样的理趣。

在《登高》这首诗,杜甫运用了多样的手法来增强诗的表现力。如首联和颔联的写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的抒情,则通过直抒胸臆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哀和无奈。此外,杜甫还善于运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紧凑有力。

四、评价律诗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是诗歌考查的热点,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种是直接考查,以某一个字、词,或某一联入手,要求同学们分析情感;另一种是结合形象、手法、语言来考查。解答时,需要“三步走”:第一步,看标题、作者和注释,初步感知情感倾向;第二步,看具体诗句,阅读过程中关注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句子及感情鲜明的意象等;第三步,全面深入分析,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价,不要以偏概全。

《登高》这首诗表达了杜甫深深的悲秋之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作者在登高远眺时,被秋天的凄凉景象所触动,联想到自己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困境,心中激荡着难以排遣的悲怆之情。全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哀愁,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诗风。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處,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尾联律诗平仄
晚次鄂州
律诗的开合结构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登高》尾联新得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戏答元珍》寓“非戏”于“似戏”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