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识性读物”,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层次

2024-04-29 10:03陶兴国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知识性思想性文论

陶兴国

入乎其内

知识性读物类包括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把握关键概念与术语,理清文章层次是阅读知识性读物的前提条件。阅读知识性读物,如果不能理解学术语言和专业术语、概念,不能理解科学思维,就谈不上读懂内容、获得知识。

一、抓关键语句,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

知识性读物虽有其阅读的特殊性,但作为中学生阅读材料,不是要求我们去做关键概念或专业术语的科学研究,而是要对文本所介绍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因此我们对知识性读物的阅读主要集中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接受知识,提升科学思维。

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我们综合一、二、三节的信息,可以确定文中的关键概念为“青蒿素”“传统中医”。那么如何把握这两个关键概念呢?从第一节中“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第三节“从分子到药物”中“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等可知,青蒿素就是从青蒿中提取的无色晶体,从青蒿、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发现和揭示,这是一个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探究过程,此过程也彰显了传统中医的智慧和价值。

二、分析行文逻辑,理清文章层次

知识性读物在介绍科学知识、演绎科学发现的过程时,常常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展示了求实的科学精神。因而,我们要理清知识性读物的层次,首先要弄清文章的行文结构,是“总—分—总”式,还是递进式;是并列式,还是对照式;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分析,还是侧重于某一个方面;每一个层面句与句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假设等。若我们能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定能纲举目张,理清文章层次。

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总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进行说明。首先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其次探讨中国建筑的文法;最后提出中国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可谓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知识性读物,其专业性较强,但若我们能从掌握概念术语入手,理清文章层次,定能提要勾玄,学有所获,逻辑思维能力与科学精神都会得到提升。

出乎其外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還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选自林庚《盛唐气象》,有删改)

◆赏析

选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盛唐气象,以及盛唐气象的特点。因而在阅读时,我们首先要把握其核心概念“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指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精神、具有饱满的情绪、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中国古典诗歌理想。它的特点是鲜明、开朗、深入浅出,具有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呈现出“浑厚”的风格。选文论述层次也十分清晰,总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说盛唐气象“朝气蓬勃”的特点;第二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并举例论证;最后一段总说盛唐气象“浑厚”的风格。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这一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其次,品评作家、作品。如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红楼梦》乃“实录其事”。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第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

另一方面,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值得学界关注。

(选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小说创作者在小说中阐发的观点不乏精辟的见解,具有极高的价值。

B.冯梦龙认为,小说中描写的事情无所谓真假,只要道理“真”即可,《海游记》中的说法深化了这一观点。

C.古代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常通过谈文论艺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知,这有利于提高小说的历史地位。

D.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石头、空空道人之口抨击了当时的才子佳人小说。

2.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知识性思想性文论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从隐匿到重现: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知识资源的流变
起承转合+思想性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从文论医评《内经》
从现象学看现当代西方文论科学神话的破灭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