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家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护理部, 北京, 100009)
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方法,其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采用水牛角、玉石等刮痧器具蘸油或水等介质在体表部位进行反复刮拭至皮肤出现潮红、瘀点或瘀斑,以达到活血通络、调节脏腑、排除毒素、养生保健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骨伤及皮肤科等疾病的治疗。本研究运用刮痧疗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1 年4 月—11 月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瘙痒性皮肤病患者18 例,包括湿疹、皮炎、结节性痒疹,其中男7 例,女11 例,年龄23~54 岁。患者就诊时瘙痒症状明显,瘙痒评分6~10 分。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8 例患者均接受背部刮痧治疗。操作方法:暴露背部,涂抹刮痧油后行刮痧治疗,用水牛角刮痧板从后发际处开始,自上而下延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刮拭至腰俞穴水平,反复沿相同方向刮拭,以皮肤出现紫红、暗红或鲜红斑为度。注意事项:刮痧操作时要注意刮痧板紧贴皮肤,力道深入,避免使用蛮力而刮伤皮肤;刮痧治疗时研究对象忌过饥或过饱,刮痧时间建议在饭后1 h 后;刮痧过程中注意保暖、避风;刮痧结束后,嘱患者避风寒,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邪气从开泄的毛孔入侵而加重病情;嘱多饮温开水,24 h后方可洗澡。
刮痧完成后评估患者瘙痒评分。瘙痒评分[1]:采用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0 分:无瘙痒感觉;1~3 分:轻微瘙痒,但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4~6 分:中度瘙痒,需用手挠或按摩,有些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7~9 分:重度瘙痒,需不停地挠或按摩,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10 分:极度瘙痒,无法忍受,需满足即刻挠或按摩的需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疗效评定[2]: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00%。疗效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4 级。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
刮痧治疗后,所有患者瘙痒症状均减轻,18例患者中,痊愈2 人,显效16 人,总有效率100.00%。
瘙痒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常见自觉症状,包括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结节性痒疹、银屑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刮痧治疗后瘙痒症状均得到缓解,提示刮痧对于皮肤瘙痒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刮痧疗法通过将皮肤刮至出痧而起到开腠理、通经络、行气血的作用,使皮肤及经络邪气透散出来,调节营卫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瘙痒的目的。全身均可刮痧,而以背部为常选部位,其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最为显著。因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刮拭督脉可激发人体阳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刮拭足太阳膀胱经可增强机体卫外功能,疏风祛邪,足太阳膀胱经包含背俞穴,其为五脏六腑气血输注之所在,刺激背俞穴还可调节脏腑功能。《理瀹骈文》中记载:“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可见,背部刮痧具有良好的调节阴阳气血、营卫功能的能力,通过出痧透邪外出,从而起到缓解瘙痒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痒觉神经表达多种受体或离子通道,组胺、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等,诱发瘙痒信号通路活化或敏化,痒信号再经脊髓丘脑束和脊髓丘网束投射至大脑皮质,进而引起搔抓反应[3]。搔抓所产生的疼痛刺激可能在“中枢敏化”机制的作用下被感受为痒感[4],进一步加重瘙痒。炎症因子在瘙痒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在特应性皮炎[5]、结节性痒疹[6]的病理机制中均有体现。研究[7]表明,刮痧能改变血管紧张度与黏膜渗透性,增强细胞吞噬及搬运,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杀菌能力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能力。同时,刮痧能显著增高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从而增强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8]。此外,刮痧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传递达到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活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9]。刮痧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神经递质传递等功能而抑制瘙痒,具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作用[1]。
长期反复的瘙痒发作会给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不良心理状态也会加重瘙痒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并实施[10]。首先,可向患者介绍皮肤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负面情绪对瘙痒症状的影响等,通过科普消除患者的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可以利用中药香薰、五行音乐疗法等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失眠症状。此外,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和语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与患者家属联合开展护理,以保证护理工作切实到位。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个体参与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