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2024-04-29 19:07洁,宏,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护生关怀人文

周 洁, 陈 宏, 唐 玲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急诊科, 北京, 100078;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外二乳腺科, 北京, 100078;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护理部, 北京, 100078;4. 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 北京, 100029)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1]。“十三五”期间,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文关怀”[2]。医疗行业高速发展,人文关怀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照顾和关怀他人是护理专业的主要宗旨,其基本要求是“爱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能力被认为是现代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3-4]。提高护理人文关怀内涵建设,提高当代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时代赋予护理学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和当务之急[5]。护理实习生是未来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其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是护理人文关怀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6],也是护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本研究就护理人文关怀相关概念、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惨开。

1 护理人文关怀

1.1 护理人文关怀品质

护理人文关怀品质是护士经过特定文化教育形成的带有稳定性倾向、能够通过护理人文关怀行动体现出来的内在专业禀性或特征,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7]。

1.2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人员将内在的人文关怀修养,外化为自觉且具有创造性地为患者提供关怀护理服务的能力[8]。

1.3 护理人文关怀意义

坚持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深入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如何培养新型护理人才所应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更在于如何教育和鼓励当代护生兼具无私奉献的人文关怀精神[9]。

2 护生人文关怀测评工具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关怀能力量表(CAI),该量表由Nkongho 教授于1990 年研制,包括认知、勇气、耐心3个维度和37个条目,Cron-bach's α 系数为0.71~0.84,采用Likert7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关怀能力越高,国内学者马芳、许娟等进行了汉化和文化调适,形成了中文版CAI[10]。

3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护理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一般,处于中等水平。陈红等[11]以CAI 调查588 名护理专业学生发现,在校护生CAI 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国外常模(P<0.001),表明我国在校护生的关怀能力水平较低,仍需要继续学习;冯燕等[12]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量表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的120 名实习后期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人文关怀总得分为(74.63±7.80)分,说明该医院实习后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4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

4.1 社会学因素

4.1.1 年龄:马语莲等[13]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越高。有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的护生社会阅历相对较丰富,对于社会和临床医疗实践了解的比较多,如社会地位、责任、工资待遇、护患关系等诸多现实问,进而影响到职业价值观。

4.1.2 性别:路梦新等[14]对青岛市某高校护理专业一至四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353 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护生在CA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高于男性护生。男性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女性护生低的原因可能是在临床沟通过程中患者普遍对男性护生持怀疑态度,导致男性护生比女性护生缺乏主动与患者沟通的勇气[15]。李艳华等[16]对212名昆明医科大学2017级本科(含专升本)的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对比中,男性护生的总分低于女性护生,男女护生之间存在差异(P<0.05),女生在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两方面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4.1.3 生源地:朱红珍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所在地的城乡分布是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来自农村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比来自城市的护生更高。

4.2 人际关系

娄燕等[18]调查发现与同学相处越融洽,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越强,原因可能是,与同学相处融洽的护生,会照顾、理解、关心同学,更有勇气去处理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巩莹等[19]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的相关性研究的分析结果说明,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程度高的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也较高。人文关怀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护生处于备受关怀的环境下,会得到更多关心与爱的教育,懂得怎样对他人表示关心,更容易对他人实施关怀[20]。

4.3 人文关怀教育

刘霖等[21]的研究结果显示:教育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成正性关系,接受过人文关怀教育的护生在人文关怀的理念、知识和感知上,均显著优于未接受过教育的护生。

4.4 专业态度

陈红等[11]对588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护生的专业态度是影响其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较强。朱磊[22]对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544名护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护理职业的喜欢程度是影响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主要因素,越喜欢护理职业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越高。护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其职业态度[23]。

4.5 护理专业教师的影响

临床老师在人文关怀教育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4]。如果教师能够将人文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势必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造成积极的影响。

5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策略

5.1 加强教师和同学间的关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与护生的良好互动,增进师生友谊,引导和促进护生之间形成团结协作的氛围,平时相处过程中与护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关心其学习和校园生活,不断营造良好的关怀教学环境,并且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言传身教,体现关怀行为,将关怀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护生感知关怀、践行关怀行为[11]。

5.2 提升教师人文关怀能力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教师的榜样作用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护理院校应加强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可以采取参加人文关怀能力培训班、定期到临床医院跟班听课的方式提升教师对人文关怀内涵的理解。研究[25]显示,人文素养越高的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也较高。

5.3 合理设置人文课程,提高职业素养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明确要求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教育中,国内的人文关怀教育起步较晚[26],护理专业社科人文课程比例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明显低于美国、德国15%~25%的比例[27]。护理院校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护理人文教育,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大人文课程比例。人文课程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以及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人际沟通等护理人文科学,通过综合运用关怀小组、角色扮演、病案讨论、情景教学、临床实习、反馈日记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能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19],重点培养护生为患者解决困难、满足基本需求、人际沟通、临终关怀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职业素养,有利于将来的护理工作。

5.4 营造和谐融洽氛围,促进人文关怀学习

关怀行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环境与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自身不断实践和学习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对实习护生影响最大的是临床环境,包括带教老师、临床医护人员、患者等,其中带教老师的关怀示范行为在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上起到主要作用[28]。这就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注重增强关怀意识,尊重护生的个性,给予热情、合理的指导,可以通过召开实习护生座谈会增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营造和谐的实习氛围。

6 小结

人文关怀护理是现代护理的核心,通过人文关怀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期望,而且也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的具体体现[29],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有效避免制医患纠纷[30]。护生作为临床护士的后备力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人文关怀能力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护理院校可以通过设置合理课程增加人文培养力度,提高护生职业素养。带教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自身的人文关怀能力,在带教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带教氛围,促进人文关怀的学习,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打造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后备军。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本篇文章作者观点清晰,文章架构逻辑性强,语言描述规范,关注点也是临床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参考文献与时俱进,能够很好的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讨论部分清楚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本文总结了目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策略,为护理人文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以促进护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护生关怀人文
人文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人文社科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