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治疗1例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2024-04-29 19:07吕利刚何金欢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耳穴针灸穴位

吕利刚, 何金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推拿理疗科, 北京, 100078)

失眠是以频繁且持续入睡困难和(或)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失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据统计数据显示,失眠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在全球成年人口中约有20%至30%的人会遭受失眠的困扰,其中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患有失眠症状[2]。耳穴贴压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功能,从而达到缓解失眠症状的效果[2]。耳穴贴压不良反应少,并且操作简便、方便快捷,患者接受度普遍较高[3-4]。本文总结1例耳穴贴压治疗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 岁,主因“入睡困难7 天,加重3天”入院,于2023 年7 月19 日入院。患者自诉本次发病于7 d 前情志不舒后出现失眠,伴入睡困难,两胁胀满,纳差,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提供不详)未见明显好转。3 天前失眠较前加重,同时伴随出现头痛、双下肢乏力,加大口服安定类药物剂量仍难以入睡,今为明确诊治遂来本院就诊。入院症见:入睡困难,头痛,双下肢乏力,进食尚可,二便可。既往史:反流性胃炎5 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体格检查:体温(T) 36.5 ℃,脉搏(P)96 次/min,呼吸(R)21 次/min,血压(BP) 123/84 mm Hg,神清,精神欠佳,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弦数。中医诊断:不寐(痰热内盛);西医诊断:失眠。

患者入院后采用耳穴贴压等中医护理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做好72 h 的夜间排尿日志(参考《夜尿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治疗方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0.5 mg,2 次/d,缓解焦虑抑郁;耳穴贴压每日按压3~5 次,30~60 s/次,3 d更换1 次;头部按摩1 次/d;针灸治疗每2 日1 次;足浴1 次/d。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3周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夜尿现象显著改善,睡眠质量、乏力、焦虑抑郁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分数<10 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分数<7 分,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PSQI 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于1989 年编制的,主要是用于睡眠、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的量表,效度和信度高,操作简便[5-6]。患者入院时存在严重失眠现象,PSQI得分为18分,表明患者睡眠质量很差。

2.1.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HAMD是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从多个维度评定神经症及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总分能较好的反映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7]。该例患者HAMD总分为30分,表现为严重焦虑。

2.2 护理诊断

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与情绪的波动有关;焦虑情绪与生活中发生各种应激事件有关。

2.3 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目前的症状,拟定以下的护理计划:①通过贴压适当的耳穴,如神门穴、鱼腰穴等,刺激相应的神经反射区,调节神经系统,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②通过中医护理中的头部按摩、针灸、中药浴足技术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睡眠机制,减轻失眠症状。③通过中医情志护理指导患者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情绪困扰,改善睡眠质量。

2.4 护理措施

2.4.1 耳穴贴压疗法

2.4.1.1 选穴:根据200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耳穴名称与定位》(GB/T1334-2008)[8]取穴,主穴取肾、膀胱、输尿管;配穴取脾,皮质下、交感、内分泌。

2.4.1.2 治疗方法:操作者确定各耳穴的敏感反应点,采用75%酒精棉签对耳部局部皮肤进行擦拭,在进行灭菌处理后,用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王不留行籽穴贴对准耳穴贴压好,按压一定时间,并注意按压的力度,让耳廓有酸、沉、胀痛感为止。每日按压3~5次,30~60 s/次,3 d更换1次。

2.4.2 中医护理

2.4.2.1 头部按摩:由护士采取手法按摩在穴位上实施按压,1次/d。按照中医操作中的头部按摩部分,选择特定的穴位按摩[9]。取穴顺序:印堂、头维、神庭、攒竹穴、丝竹空、太阳、风池、百会、肩井穴。方法:①从印堂到神庭,次数为36次,在每个穴位停顿3 s。②从印堂向两边的头维穴点36次,每次在每个穴位上停顿3 s。③从攒竹穴到丝竹空穴,一共36次,每次点穴后停顿片刻,然后按揉3 s。④从额头至后枕太阳经处采取双手交叉梳理,前后各梳十余遍。⑤按摩两侧太阳穴,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遍。⑥以叩诊手法敲印堂36下。⑦对百会采用叩法敲36 下。⑧对两侧的风池穴、肩井穴进行揉捏,10次。

2.4.2.2 针灸护理:针对失眠的严重程度,进行针灸护理,选取内关、三阴交、神门穴等穴位,先将毫针插入,然后轻轻转动,得气后将艾条置于针尾处,进行艾灸,之后留针30 min,每2天1次。艾灸方法:在睡觉之前,用清艾条对患者百会穴进行悬灸10~15 min,通常情况下,灸后5~15 min 就可以进入睡眠状态,也有部分患者需要1~2 h 才能进入睡眠状态。

2.4.2.3 中药足浴:每日入睡前给予患者适量的热水足浴,首先将本科室配置的足浴方放入沸水中煮5 min,足浴方:首乌藤、酸枣仁、百合各10 g,甘草6 g。水温适宜为度,三阴交以下部位没入水面,足浴完毕后指导患者入眠。

2.4.2.4 情志护理:①释疑解惑法。通过对该例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解答患者的疑虑,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克服病情的信心。②移情异性法。通过言语诱导、轻松的音乐、娱乐项目等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其心中的担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③发泄解郁法。通过聆听患者的诉说,释放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④以情胜情法。用一种情绪去压制另一种情绪,来驱除负面的感情。⑤顺情从欲法:以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要为前提,使患者情绪得以稳定。

3 讨论

失眠是指无法正常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不佳的一种睡眠障碍。失眠的发病现状和影响十分广泛,它会导致患者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身心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10]。目前在中医领域,针灸、耳穴贴压等多种外治方法被用于失眠患者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11]。中医外治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等方式,帮助恢复患者的正常睡眠[3]。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经脉皆汇聚于耳[12],耳穴是耳廓表面与体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相联系的区域,全身经络或直接、或间接经过耳廓[13]。耳穴贴压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达到调节人体器官功能的目的,从而改善睡眠质量[2,8,14]。

中医护理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学、针灸、推拿等方法,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平衡阴阳、舒缓情绪、调整脑部功能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15]。本例患者在经过耳穴贴压、按摩、针灸等中医护理干预后,夜尿次数明显减少,失眠症状缓解明显。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白天精神状态提升,注意力明显增强,情绪逐渐稳定。同时,中医护理疗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医疗费用低,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普遍较高。

失眠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症状,中医外治在失眠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耳穴贴压作为其中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功能,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个体参与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耳穴针灸穴位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