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024-04-29 04:36罗晓妙史碧波
中国食品 2024年8期
关键词:食品内容检测

罗晓妙 史碧波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已在全国高校食品类专业中普遍开设。西昌学院从2012年开始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科专业开设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教學经验,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和经验,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支持,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整合课程内容,线上线下配合

通常,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来设定。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知识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的现代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这些常用检测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在具体检测任务中的方法优化;能力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查阅、分析资料,根据任务设计试验方案,能动手操作,并在遇到问题时设法解决。

很多学校开设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主要采用江苏大学编写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材,包括物理检测方法(无损检测)、仪器分析技术和生物检测技术三部分内容。各校又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有所偏重。比如,渤海大学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前期学习基础及学分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将光谱分析技术和色谱分析技术组作为基础和重点内容,现代生物学检测技术作为初步了解内容,无损检测技术作为课外提高内容。云南大学的王桂瑛课程组依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前期已开设的课程情况对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点讲解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的原理、基本结构和实验技术操作方法,更倾向于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

西昌学院开设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早期也参照江苏大学编写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材,按照三大模块教学。2016年在学校支持下编写出版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实训教程》,将课程内容重点放在仪器分析技术和生物检测技术两部分,无损检测技术作为学生探究内容放在最后。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关键点在于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毕业后可以在检测检验相关岗位通过理论分析恰当地选择检测方法,熟练操作检测仪器,正确计算检测结果,规范报告检测结果。而在实际的检测检验工作中,不仅会用到大型的仪器分析设备和技术,在基层组织和企业中也会用到快速检测技术。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在后期的教学中补充了快速检测技术内容。此外,为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也在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比如,通过分析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通过介绍检测技术、设备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和积极创新的思想。

由于西昌学院专业课程体系中包含食品理化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授课侧重点定位在“各种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将其与实际检测的具体项目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对于检测技术的基础原理、仪器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等内容进行略讲,课时分配很少。这种内容详略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觉得所学的内容难以理解,不能真正掌握。因此,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时,教学团队制作和收集了一些关于检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仪器工作原理、检测技术发展和创新等内容的视频资料和文档资料,上传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课前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在线下教学中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二、教学方法多样,增进师生互动

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懂了,但不会延伸;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操作,学生操作了,但很少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

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后,教学团队采用了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在线下课堂给学生布置预习线上内容的任务,然后在下次课程开始时进行提问或测验,查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巩固基础知识;在线上给学生预设研讨课题,让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对课题进行网络探究、资料探究或试验探究,在线下课堂上组织交流汇报,挖掘学生潜力,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线下课堂中充分应用问题式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形式更丰富、课堂氛围更活跃。

在实验课中,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思考中自主完成教学实验的全过程。此外,还开设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设计性试验,比如苦荞镉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建立、自酿葡萄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和评价、苦荞加工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等。这些试验项目需要学生先分小组查阅相关资料,讨论从前处理到试验检测的整个过程中主要的研究点有哪些、如何设置研究参数、得到数据怎样分析,经教师批准后开展试验,最终分析得到结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没有条件开设的大精仪器设备检测技术实验,采取虚拟仿真实验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实现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三、教学工具翻新,促使学生学习

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教室的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工具也逐步得到运用,“雨课堂”“超星平台”等教学工具方便地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是一种混合式教学工具,可以将图片、视频、PPT、课后作业等教学材料及时推送给学生,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随机点名、随堂测验、课上讨论、弹幕等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黄业伟等人在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雨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课前-课中-课后全周期数据分析结果,全面、准确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超星平台”也是一种混合式教学工具,其云平台可同时支撑教师端、移动端和管理端,分别对应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务管理,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日常教学全过程。目前,西昌学院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依托超星的“一平三端”,在云平台上传线上教学视频或资料、测验和习题、讨论主题等相关内容,在手机端随时操作签到、选人、随堂练习、抢答、问卷等教学活动,在管理端设置考核模式、查看课堂报告、学情统计和成绩统计,对于线上线下的学习情况都可以有效把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过程考核,学生学有所成

之前,理论课程考核一般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以2:8-4:6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出勤率、作业和小测验完成情况,包括一定程度的过程考核;实验课成绩则主要依据学生实验结果及撰写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缺乏过程考核。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后,课程成绩评定的过程考核元素明显增加。在线上,学生完成预设的任务点学习、参与主题讨论、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作业等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分值,参与度高,便可以获得较高的分值。在线下,将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讨论发言、代表小组宣讲、完成小组分工任务等教学表现进行记录,赋予一定分值,算入总评成绩。在实验课中,不再只看实验报告定成绩,而是将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纳入实验成绩考核。

将上述过程考核内容纳入总评成绩,能有效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将被动应付考试的心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行为,能够在平时自主利用时间学习线上内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综上,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性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教学团队利用当今互联网优势,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没有简单地从过去“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直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原来主要侧重讲授仪器分析检测技术和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的基础之上,补充快速检测技术和课程思政内容,在线上融合更多的检测技术基础原理、基本操作的内容,既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也夯实了基础,学会了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也与时俱进,应用“雨课堂”、超星“一平三端”等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工具,在课堂上活跃教学氛围,在课前及课后把握教学节奏,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补充融合,在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强调“教师主导性”,边实践边总结,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動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目前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应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地进行下去。下一步,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开设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经验,将其亮点融入具体的教学中。比如,史双枝等提出的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科研活动,在第二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并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孙宗保等人提出的开设特邀教师讲座,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资料;卢杰等人提出的校企合作教学等特色教学方法。相信在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教师多思考、多实践,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真正地好学、学好。

作者简介:罗晓妙(1979-),女,汉族,四川金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

猜你喜欢
食品内容检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食品造假必严惩
主要内容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