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敏晓晖
【教育理念】
真情触碰,用情感读“活”文字。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法和批注法深度剖析,以初步掌握通讯这种文学体裁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2.通过感知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在围绕中心选材和巧妙组织材料方面的技巧。
3.深入理解文章中记叙志愿军战士英勇事迹的部分,探究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品质。
4.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传承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魏巍;掌握生僻词汇,掌握课文的大致脉络和中心思想;体会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辅助】
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故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主角陈祥榕“告别是少年,归来是昆仑”的故事,并课前学唱歌曲《最可爱的人》。
【教学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段血与火交织的记忆,也是一段激荡人心的篇章。当我们提及这场战争,你是否了解它的起因和经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缅怀那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多媒体播放《长津湖》电影片段及主题曲《最可爱的人》。)
学生起立,随着大屏幕上的电影片段,一起唱《最可爱的人》这首歌。
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可爱在哪里呢?课文中有一段笔墨集中对他们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请你找出来。
学生明确: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此的可爱,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这几句话呢?
生:我觉得应该带着赞扬和敬佩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师:很好,我们应该怎样表现出这种感情和语气呢?
生:我觉得应该读得抑扬顿挫,把“纯洁和高尚”“坚韧和刚强”“淳朴和谦逊”“美丽和宽广”这些词语读得重一些,以突出这种赞扬和敬佩的感情和语气。
师:很好,那么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遍,感受一下这种感情和语气。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有感情。除了通过朗读来表达赞扬和敬佩的感情和语气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生:我们可以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比如,我们可以面带微笑,眼神充满敬意,同时可以微微鞠躬或者举手致敬等。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再来试着读一遍,同时加上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学生再次齐读,同时加入表情和肢体语言。)
师:“最可爱的人”是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极高的赞誉,作为一篇通讯,表现人物品质必须以事实说话,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提示:采用地点+事件的方式。
生1:松骨峰战斗。
生2:马玉祥烈火中勇救朝鲜儿童。
生3:防空洞与战士谈话。
师:这些事例是怎样体现志愿军战士的“最可爱”之处呢?
1.理解“最可爱”之“松骨峰战斗”
师:这场壮烈的战斗,充分展现出战士们的“最可爱”,同学们,请再读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战士们的“最可爱”的具体体现。
生:(思考后回答)志愿军战士面临的困境是敌众我寡,力量悬殊。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角度吗?
生:(继续思考后回答)从地形上说,志愿军战士处于不利的地形。
师:那么,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志愿军战士的表现如何呢?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画出句子: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师:非常棒!战士们这种英勇顽强、拼死作战、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精神最可爱,这就是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毋庸置疑,这一时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快速发展期,不仅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也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国家重大战略,体制改革整体框架已经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多成就。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一种社会发展常态。这意味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将逐步进入成熟阶段,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深深融入个人的思维意识中,并变成一种文化习惯,成为当代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
2.理解“最可爱”之“火中救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模拟一次特别的采访活动。我扮演一名记者,而你们扮演英雄马玉祥。我要通过采访了解马玉祥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特别是他救人的那一段经历。
问题1:在救人的紧要关头,火势凶猛,烟雾弥漫,许多人都畏惧不前。你为何选择勇往直前?
问题2:当你冲进那着火的房间时,屋内充满了滚滚浓烟,只能听到孩子的哭声,却无法看清前方。你的脸上像被刀割一样疼痛,为何不选择立刻撤离?
问题3:在救人的过程中,你心中有何感想?难道你不惧怕危险吗?
3.理解“最可爱”之“防空洞谈话”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13 自然段,概括战士对作者“三问三答”内容,说说其最可爱之处在哪里。
提示:梳理三问三答,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物思想。
一答:为了人民的安宁幸福。——高度的苦乐观。
二问:你想不想祖国呀?
二答:想,但要完成祖国人民的嘱托。——高度的责任感。
三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三答:“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崇高的荣誉感。
4.学习“可爱”,深化理解
师:作者用三个事例生动表现了战士们的可爱,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事例呢?
生:作者选择这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们的可爱,是因为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志愿军的精神风貌。第一个事例描绘了战士们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突出了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第二个事例则展示了战士们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个事例则通过战士们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展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这三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作者要给事例排序呢?
生:这三个事例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形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松骨峰战斗的事例突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善战和对敌人的恨,是展现志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典型事例;马玉祥救儿童的事例则表现了战士们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是体现志愿军战士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典型事例;防空洞谈话的事例揭示了战士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是展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事例。这三个事例层层递进,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志愿军战士可爱形象的全貌。如果调换顺序,就会影响对志愿军战士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师:同学们,作者描述三个事例的写作手法非常灵活,运用了不同的方式。你们能找出其中的区别吗?
生:老师,我看出来了。第一个事例描述的是集体,主要写了战斗过程和战场面貌。第二个事例写的是个体,主要是通过行动、语言和环境描写来表现。而第三个事例也是写个体,但更多地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那么,这三个事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它们互相映衬,共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师:对。通过灵活变换笔法,作者成功地让这三个事例互相映衬,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手法,让文章更有层次感和深度。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志愿军战士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
生:我觉得他们很勇敢,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冲向敌人。
师:是的,文中用了一些词语来描述他们的勇敢,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仍然”这个词可以体现出他们不会后退的决心。
师:很好,那么再请你说一说“摔”“扑”“抱住”这些动作表达了什么。
生:这些动作都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决果断。
师:对,这些词语不仅让叙事更加生动有力,也饱含着作者对志愿军战士们的赞美之情。希望大家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师:请同学们品读下面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在其中饱含的感情。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师:同学们,作者的内心情感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无法抑制。除了通过叙述来倾泻感情,作者还直接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方式来让感情喷涌而出。现在,请你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有机融合的段落并朗读。
生:好的,老师。我会认真阅读并寻找这些段落。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开始积极阅读了。那么,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喷涌的段落,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生:我选择的是介绍马玉祥的这一段。作者用红高粱作比,既与马玉祥的外形相似,更是为了凸显出马玉祥的朴实,对马玉样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师:很好,那么请从人称、句式、修辞等角度分析这段话的表达效果。
生:这段话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交替使用,让读者感觉更加亲近和真实。句式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马玉祥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喜爱之情。修辞上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师:非常好,你分析得很到位。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马玉祥的敬爱和赞美之情。这种议论与抒情的结合,使文章更加有深度和感染力。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尝试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教学反思】
在执教《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我遵循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突破常规,尝试践行“体验课程”,力求将教学内容和再现形式与生活紧密联系,将“生活即语文”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分明、师生合作责任不明确、评价不到位、师友互助效果不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