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联合关节错缝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04-28 01:14肖发成向开维瞿彬业
中外医疗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针刀医者错位

肖发成,向开维,瞿彬业

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贵州贵阳 550000

所有颈椎病患者中约有50%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 CR),患病机制是各种不良因素(损伤颈椎间盘、颈椎间盘突出和膨胀、钩锥关节形成骨刺等)对颈神经造成刺激和压迫,导致颈背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上肢麻木疼痛等不良症状[1-2]。受到工作方式变化的影响,CR患者中年轻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患者颈椎长期在低头前屈、伏案工作状态下显著增加负荷而得不到及时的缓解[3-4]。目前临床尚无根治该病的药物和方法,虽然通过理疗、常规药物治疗等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但是病情复发率较高[5-6]。小针刀是中医用于治疗CR的特色外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微创等优势,能有效改善病灶粘连、挛缩等问题,从而降低病椎内压力、牵张力,促使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功能[7]。关节错缝术是中医用于治疗CR的常用正骨推拿手段,能有效松解粘连、疏通经络、恢复错位关节。两种疗法联合起来用于治疗CR,协同发挥疗效,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方便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82例CR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使用小针刀、联合使用小针刀和关节错缝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C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A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39.62±4.35)岁;病程0.5~7.6年,平均(3.35±1.14)年;平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7.38±2.24)%。B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1~67岁,平均(40.53±4.58)岁;病程0.6~7.6年,平均(3.41±1.18)年;平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7.42±2.29)%。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2023-11-9157)。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CR诊断标准;资料完全且自愿入组;患者签署知情文件;意识清晰,能与医务人员良好沟通。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其他类型颈椎病者;精神病患者;严重内科疾病者;中途失联者等。

1.3 方法

1.3.1 A组(小针刀) 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的、便于手术实施的俯卧位,常规消毒备皮,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标记颈椎横突后结节和结节间沟软组织粘连范围。局麻,小针刀进针点为病椎节段,针刀和骨面垂直,刀口平行人体纵轴,进针3~4.0 cm左右至接触颈椎横突后结节和关节突关节,调整针刀纵行、横行各1~3刀,松解粘连,术者感觉松动感后将针刀拔出,止血。5 d/次,治疗3次。

1.3.2 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关节错缝术 ①颈椎仰卧位牵拉旋转微调手法: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部,首先用拿、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肌肉后,用双手拇指从患者耳后乳突自上而下触摸两侧横突位置,当触摸至一侧横突突出时,当定为错位点,医者拇指向上抵住偏歪关节突,另一手用力轻轻牵拉患者下颌部并使头歪向对侧,使颈椎向对侧旋转,待达到最大限度时,医生双手协调配合突使巧劲,使节段旋转运动幅度扩大3°~5°,以达到关节复位目的。②颈椎坐位旋转微调手法:患者坐位,提醒其放松颈部肌肉。医者站立在患者背后,用拇指将关节突内下侧后凸(错位颈椎对侧即棘突偏歪侧对侧)顶住,患侧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用另一侧手掌托住,并纵向拔伸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头颈约10°,待患者放松颈部肌肉且医者操作手法协调,将头颈突然旋转3°~5°,同时用拇指将关节突向上、向外推冲。③颈椎侧卧位前后交错旋转微调手法:协助患者处于颈椎凸起的一侧向上放的侧卧位,提醒患者放松颈部。医者站于患者头部,将患者横突前结节(错位颈椎凸起)自前向后用拇指顶住,另一拇指与之前后相对剪切交错,即同侧横突后结节(下一椎、上一椎)自后向前用另一手拇指顶推。医者用两拇指对相邻颈椎横突(组成同一活动节段)进行顶推,被动旋转错位节段约5°,待患者放松颈部肌肉且医者操作手法协调,拇指突然大力顶推,进一步旋转椎骨3°~5°。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效表示为无疼痛感及上肢麻木、颈肩正常活动、肌力正常;有效表示为疼痛、上肢麻木、颈肩活动、肌力均显著改善,对患者工作和生活无显著影响;无效表示为上述指标均无改善或加重,对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4.2 中医证候积分 本院自制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观察指标:颈痛、肩痛、上肢疼痛麻木、颈椎活动度、棘突压痛,分数和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每项0~5分。

1.4.3 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 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活力7个维度,分数和质量正相关,每项0~100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用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注:和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B组(n=41)A组(n=41)t值P值治疗后(0.76±0.23)*(1.22±0.34)*7.175<0.001颈痛治疗前3.56±0.75 3.52±0.73 0.244 0.807治疗后(0.72±0.28)*(1.26±0.35)*7.714<0.001肩痛治疗前3.48±0.81 3.55±0.83 0.386 0.700治疗后(0.75±0.31)*(1.27±0.39)*6.683<0.001上肢疼痛麻木治疗前3.52±0.71 3.59±0.74 0.437 0.663治疗后(0.78±0.29)*(1.25±0.36)*6.510<0.001颈椎活动度治疗前3.49±0.82 3.45±0.76 0.229 0.819治疗后(0.73±0.25)*(1.24±0.32)*8.041<0.001棘突压痛治疗前3.43±0.78 3.51±0.85 0.444 0.658

2.3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7个维度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分]

组别B组(n=41)A组(n=41)t值P值躯体功能治疗前74.18±4.37 74.62±4.43 0.452 0.651治疗后(87.15±4.65)*(79.63±3.12)*8.599<0.001社会功能治疗前74.38±3.26 74.67±3.31 0.399 0.690治疗后(87.57±3.62)*(80.98±3.64)*8.219<0.001治疗后(87.94±3.27)*(81.81±3.16)*8.631<0.001情绪功能治疗前74.34±4.48 74.61±4.39 0.275 0.783治疗后(87.26±3.12)*(80.35±3.56)*8.215<0.001活力治疗前74.53±3.62 74.68±3.65 0.186 0.852

续表3

表3 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分]

注:和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B组(n=41)A组(n=41)t值P值治疗后(87.19±4.23)*(79.52±3.67)*8.769<0.001生理功能治疗前74.12±3.84 74.16±3.81 0.047 0.962治疗后(87.28±3.26)*(80.23±3.52)*9.409<0.001心理功能治疗前74.61±3.56 74.52±3.42 0.116 0.907治疗后(87.46±3.52)*(80.37±3.42)*9.250<0.001精神状态治疗前74.26±3.61 74.38±3.63 0.150 0.881

3 讨论

CR致病机制是多种不良因素(颈椎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引起颈椎关节、韧带松动错位,由于现代工作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CR患者数量较高且呈年轻化趋势[8]。患者发作CR后,由于刺激和压迫周围神经根,患者出现颈肩部疼痛、僵硬、上肢和手指麻木等不良表现[9]。中医将CR纳入“项痹症”范畴,认为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是血瘀气滞和肝肾亏虚,颈肩部受到风寒湿邪等入侵,导致颈肩部局部经络不畅,不能正常地运行气血,最终导致血瘀气滞、血不荣筋、失于濡养而发作CR,是常见的本虚标实之证[10-11]。

本文结果显示,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A组的75.61%(P<0.05),证实CR患者在使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关节错缝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卢慧芳[12]研究结果显示:联合针刺、关节松动术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和本研究结果相似。B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SF-36评分优于A组(P均<0.05),证实CR患者在使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关节错缝术,能取得良好效果。小针刀是中医治疗CR等疾病的一种特色外治方法,结合CR致病机制,从病椎周围进刀,松解、剥离颈椎局部已经出现粘连、挛缩、瘢痕等问题的组织,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降低周围组织牵张力,使颈部紧张的肌肉恢复松弛,从而有利于病椎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降低刺激周围神经根的程度,最终改善临床症状[13]。小针刀属于闭合性治疗方法,针刀接触反应点(粘连的颈部软组织、硬结等)后纵行、横行切割,能将粘连、挛缩解除,提高病椎周围血液循环速度,促使颈椎恢复正常功能。小针刀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治疗手法,不仅能起到明显针刺的效果,还能起到类似外科手术对病变组织切割、松解、剥离的效果[14]。针刀横向、纵向切割,能将颈部棘间韧带、关节突韧带、关节囊切割,将痉挛、粘连的肌肉松解和剥离,使周围软组织恢复应力平衡,改善局部炎症和临床症状。小针刀治疗CR,从中医经络学分析治疗原理,小针刀能调整阴阳、疏通经络、通痹止痛,能恢复颈肩部力学平衡,使临床症状短时间内改善,快速提高生活质量[15]。关节错缝术是中医用于纠正错位关节的一种推拿方式,用于CR患者,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整关节错位、改善局部生物力平衡的作用,中医通过关节错缝术治疗CR,能帮助患者降低疼痛感,恢复骨关节正常位置和生物力平衡,有利于快速稳定地改善临床症状。关节错缝术主要用于颈椎小关节紊乱、错位等患者治疗中,中医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利用相应手法对局部关节进行调整,促使其复位,恢复正常关节结构,减轻局部压力。CR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关节错缝术,能更好地改善牵拉、压迫神经根情况,提高局部血液循环速度,促使机体快速修复受损的神经,避免组织变性,进一步缩短改善临床症状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麻木、改善颈椎活动度的效果,最终提高总体疗效。

综上所述,CR患者在使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关节错缝术,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颈肩部及上肢麻木疼痛情况,使生活质量快速提高,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小针刀医者错位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有趣的错位摄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