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的操作及效果分析

2024-04-28 04:31齐慧刘慧杰周兵兵王宏敏
中外医疗 2024年5期
关键词:循证心率出血量

齐慧,刘慧杰,周兵兵,王宏敏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山东聊城 252600

产后出血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是指产后24 h 内出血量≥500 mL 状态的一系列症状,是由子宫收缩不良引起,常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产妇出现头晕、面色发白四肢发凉等症状[2]。产妇身体呈现疲惫状态,若未予以及时有效地救治,将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应予以产妇及时的急救治疗措施,而在急救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产生,这将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二次威胁[3]。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最终的治疗抢救效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2 年2 月—2023 年10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急救护理的80 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时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进行急救护理的80 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40 例。观察组中年龄23~42 岁,平均(32.58±3.24)岁;孕龄36~41 周,平均(38.54±1.25)周;产妇的受教育情况:初中及以下6 例、高中12例、本科及以上22 例。对比组中年龄21~43 岁,平均(32.47±3.62)岁;孕龄36~42 周,平均(39.51±1.35)周;产妇的受教育情况:初中及以下13 例、高中18例、本科及以上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产妇发育正常;②语言认知功能及沟通能力正常;③均为单胎妊娠情况;④无相关药物及其他禁忌证;⑤可接受剖宫产。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血液系统疾病者;④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者;⑥其他危重疾病者。

1.3 方法

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采取常规体征检测,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出血量等情况进行监测把控,遵医嘱给予患者标准剂量的治疗药物,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术后为患者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剂量标准,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心理的产生及影响,提供相关治疗成功案例,使用积极语言给予患者鼓励,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布置处理,为患者打造温馨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进一步提升良好心理状态。对其产后饮食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管理,稳定患者产后的水电解质平衡状态,讲解产后并发症发病机制,提高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进一步强化产妇的护理依从性,推动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①依据既往产后出血循证护理研究内容,确定循证问题:如何于急救过程中配合医生完成产后出血抢救;怎样监测急救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生命体征情况;如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如何促进产后出血急救后的康复。②循证护理依据:确定检索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从知网、万方等资源库中进行检索,将与关键词相关联的资料综合归纳,制订护理计划。③具体护理方案:急救开始时主动实施抢救工作准备,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快速建立起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通道建立时首选浅静脉留置针,留置完成后实施输液输血诊疗干预,依据患者机体情况控制输液速度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对其口腔分泌物进行吸除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取平卧位后予以吸氧供应,配合医生提供需要的医疗器械工具等;急救过程中实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状况、面色改变情况以及瞳孔凝聚等情况,为患者使用血压仪、心率仪等仪器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体征项目进行监测记录并及时告知医生;急救完成后于患者清醒后告知其急救过程及当前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健康知识科普及积极语言引导,以此缓解产妇消极负面情绪,增强信心,利于配合临床工作;检测急救后患者的血压、尿常规、尿蛋白等指标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情况表现,遵医嘱予以相应治疗药物,提供健康饮食告知饮食禁忌内容,保持病房安静提高睡眠质量。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 及术后24 h 的出血量情况,其中产后24 h 内出血量≤500 mL 为正常,>500 mL 时为产后大出血。

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生殖道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③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水平,焦虑状态水平采用焦虑心理评估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量表包含20 个感受项目,每项评分分为1~4 级,将20 个项目粗分相加后乘以1.25 并取整数部分获得标准分,其中50~<60 分为轻度焦虑,60~70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焦虑状态水平采用抑郁心理评估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定,量表包含20 个主观感受项目,每项评分分为1~4 级,其中10 个为正向评分,10 个为反向评分,将20 个项目粗分相加后乘以1.25 并取整数部分获得标准分,其中53~<63 分为轻度抑郁、63~73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为重度抑郁。评分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④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含舒张压、收缩压、心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产后出血量、SAS 与SDS 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

与对比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2、24 h 的产后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s),mL]

表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s),mL]

组别观察组(n=40)对比组(n=40)t 值P 值术后2 h 114.65±12.62 123.57±21.49 2.263<0.001术后24 h 82.62±5.97 113.87±10.68 16.153<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 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且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DS、SA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SDS、SAS 评分比较[(±s),分]

注:SDS:抑郁心理评估量表,SAS:焦虑心理评估量表。

组别对比组(n=40)观察组(n=40)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护理前后观察组t 值/P 值护理前后对比组t 值/P 值护理后两组比较SAS 评分50.36±3.18 22.38±2.14 50.38±3.62 19.28±1.38 46.167/<0.001 50.771/<0.001 7.699/<0.001 SDS 评分53.56±3.21 23.41±3.29 53.41±2.35 18.25±1.23 41.484/<0.001 83.836/<0.001 9.291/<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和心率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0)对比组(n=40)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护理前后观察组t 值/P 值护理前后对比组t 值/P 值护理后两组比较收缩压(mmHg)159.33±9.45 135.68±6.45 159.22±9.86 148.36±8.23 13.073/<0.001 5.3479/<0.001 7.669/<0.001舒张压(mmHg)96.26±7.45 73.65±3.18 96.13±8.38 92.46±6.35 17.653/<0.001 2.207/<0.001 16.751/<0.001心率(次/min)124.35±2.14 85.36±1.35 123.59±3.48 113.25±1.32 97.459/<0.001 17.570/<0.001 93.423/<0.001

3 讨论

产后因产妇子宫收缩能力的不足导致产后子宫出血情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4],促使阴道出血量逐渐超过标准范围,此时将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甚至导致其死亡,应立即予以急救措施,而在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中,需予以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5],对子宫收缩情况进行控制,从而加强对出血量的控制,实现最终的救治效果,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其中循证护理可通过护士长带团队成员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方案进行文献查证与护理方案设计。对产妇体征状况及出血量变化情况实施监测[6],对大出血情况及其征兆进行评估,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治疗;对子宫进行按摩以寻找出血原因,并将其堆积的血块按压排出体外;使用宫缩素剂[7-8],当子宫收缩状态逐渐恢复后立即实施急救措施,创建静脉通路,为产妇补充血容量。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讲解相关生产知识及产后出血知识,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实施相应的心理建设,提高产妇的生产信心,稳定心理情绪状态从而降低产后出血情况发生的可能[9]。进行产后并发症干预,对产后产妇的血压、尿常规等指标状态,进行检查[10],遵医嘱给予产妇相应剂量的治疗药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产后恢复速度。通过以上产后出血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实现对产后出血量的控制[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2 h 出血量为(114.65±12.62)mL,术后24 h 出血量为(82.62±5.97)mL,均少于对比组术后2 h 的(123.57±21.49)mL、术后24 h 的(113.87±10.68)mL(P均<0.05)。王鲁静[12]于研究中同选择80 例产后出血患者,予以同本研究两组相同的护理方案,结果显示,循证组产后2 h 出血量为(230.41±44.23)mL,产后24 h(366.41±34.58)mL,少于与常规组术后2 h 的(384.21±60.23)mL,和术后24 h(509.21±54.32)mL(P均<0.05),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表明循证护理对产后出血量的控制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观察组SAS 与SDS 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的血压、心率水平恢复效果均优于对比组(P均<0.05),充分体现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不良心理的影响,推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恢复,能够提升对产后出血情况的控制效果,可进一步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促进产后健康的恢复[13-1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的操作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控制并减少产后出血量,对血细胞变化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可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通过相应的循证心理干预措施降低产妇不良心理的影响,促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恢复,最终达到对产妇生命安全的保护及产后健康恢复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循证心率出血量
心率多少才健康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循证护理》稿约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