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手足外伤皮瓣转移修复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28 04:31曹静黄小英
中外医疗 2024年5期
关键词:皮瓣围术外科

曹静,黄小英

通用环球中铁邳州医院手足外科,江苏邳州 221300

手足外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皮瓣转移修复术则是手足外伤患者常用的术式,主要是利用自身血液供应、带血管神经的组织块修复创面、修复缺损和改善外形的一项外科技术[1]。该术式借助于显微镜及精细器设备的视野,提高皮瓣移植的小血管吻合度和神经的接洽度,从而使移植部位快速建立血运和营养输送等关系,继而利于感染创面、血运不佳创面及其他难治性创面的修复[2-3]。然而患者受外伤性疼痛、手足部功能受限以及术后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影响,会加剧其生理、心理等应激刺激,不利于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以及术后身心的快速康复[3]。因此,临床需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干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为循证医学的一种,即基于循证证据优化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措施,从而减轻应激刺激,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4-5]。基于此,本研究方便选取2019 年2 月—2023 年9 月于通用环球中铁邳州医院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的82例手足外伤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的82 例手足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性16 例;年龄20~71 岁,平均(45.83±4.38)岁;外伤原因:车祸18例、锐器14 例、压砸9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4例;年龄20~70 岁,平均(45.26±4.53)岁;外伤原因:车祸19 例、锐器12 例、压砸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手足外伤诊断标准[6],且伴有软组织损伤;②符合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指征;③基线资料完整;④意识清晰、认知正常;⑤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其他创伤者;③合并交流沟通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⑤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术前引导患者完善相关的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并为患者口头讲解疾病与手术等相关知识;给予患者适度的心理安慰与支持;并叮嘱患者或家属做好术前的8 h 禁食与4 h 禁饮;术中密切做好患者心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体征的监测,并加强无菌操作,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患者的手术相关操作;术后加强对患者体征、手术部位等观察,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同时指导患者术后的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饮食等导致的胃肠不适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观察组行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首先加强宣教工作,为患者讲解手术室基本情况以及主治医师的专业性等,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为患者全面系统地介绍手足创伤、皮瓣转移修复术等知识,强调围术期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提高患者认知;为患者讲述手术治疗成功的实例,并将患者康复后的图片为患者展示,进一步提高患者信心。其次缩短患者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指导患者术前6 h禁食,并在术前2 h 为患者提供200~300 mL 的葡萄糖溶液补充患者中机体能量。最后调整患者术前用药方案,将术前肌注的镇静药物调整为缓慢速率的静脉滴注,以降低患者肌注穿刺的疼痛并缓解患者的术前的紧张情绪。此外术前10 min 调整手术室温度27~28℃,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调整为24~25℃。(2)术中护理:加强患者保温护理,将以往常规的覆盖式保温等调整为复合式保温护理,即采用恒温毯、非术区及时覆盖、适当调高室内温度、输注与冲洗液体温度。(3)术后常规护理:适当的体位、充足的睡眠、丰富的营养、稳定的情绪,同对照组。(4)康复理念运用:①主动疼痛管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及时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疼痛进行主动疼痛干预,比如评分>5 分的患者需遵医进行镇痛泵或止痛药物的治疗,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密观察患者体征等变化;当患者评分<3 分后可适当的停止用药,采用深呼吸指导、冥想、谈话、视频音乐等观看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②肌肉锻炼是恢复手、足肌肉力量以及灵活性的办法之一。锻炼应当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主被动伸展和屈曲。适当辅以力量训练,例如弹力带练习等。康复时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避免过度而引发受伤。手部的灵活性练习: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练习各关节的屈伸、外展以及内收。③脱敏训练:待皮瓣完全成活后,逐步脱敏,但要防止出现烫伤、冻伤以及其他异物损伤。④自我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上下肢关节、肌肉等活动,并指导家属进行肢体的按摩,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待患者身体耐受后尽早辅助进行下床活动,再逐步地提高训练强度与时间,帮助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失时间与皮瓣愈合时间比较。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0~10分,评分越高患者疼痛越发剧烈。③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记录患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血管危象、肌肉萎缩等不良发生情况。④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0~100 分,<70分为不满意、>89 分为非常满意、其余中间分值为一般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术后肿胀消失时间与皮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用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失时间与皮瓣愈合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皮瓣愈合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失时间与皮瓣愈合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失时间与皮瓣愈合时间比较[(±s),d]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肿胀消失时间2.62±0.18 2.04±0.13 16.726<0.001皮瓣愈合时间22.06±2.06 15.62±1.44 16.407<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2、24、72 h 与出院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术后12 h 5.65±0.67 5.03±0.55 4.580<0.001术后24 h 3.90±0.41 3.13±0.34 9.257<0.001术后72 h 2.62±0.17 2.07±0.12 16.924<0.001出院时2.04±0.15 1.84±0.10 7.104<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主要是指在患者围术期采取经循证证实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等应激创伤,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7-8]。皮瓣移植修复术是手足创伤患者常用的修复手术,对患者手足创面修复效果显著。然而手术治疗效果、皮瓣成活率等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加之患者个体化差异显著,导致常规围术期护理工作的难度较大,已无法满足患者的临床实际需求[9]。而将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引入后,能够通过术前的全方面知识宣教充分提升患者疾病与手术认知程度,以避免心理的过度担忧,同时以手术成功实例进行宣教,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缩短患者的禁食时间并于术前指导患者能量的补充,能降低患者机体饥饿、口渴以及心理紧张、烦躁等不适感;而用药方案的调整则可进一步地缓解患者术前不良情绪,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态;术前的室内温度调整与术中的复合式保温护理均能够维持患者术中体温的正常,降低低体温等不良反应,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完成;术后护理中的手术情况告知、疼痛与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等均能够促使患者术后身心的早期康复,从而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着显著促进作用[10-12]。

本研究中,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2.04±0.13)d、皮瓣愈合时间(15.62±1.44)d 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可见该护理模式能够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主要是因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通过对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身心的快速康复,并可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13]。沈雨晴[14]的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皮瓣愈合时间(15.33±4.62)d,较对照组的短(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疼痛是患者生理性应激反应最为直观的反应,通过对患者疼痛程度的量化评估,再针对性地给予疼痛干预,有利于满足患者个体化疼痛的差异,从而能够减轻疼痛,缓解生理与心理的应激刺激[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患者12、24、72 h 与出院时疼痛评分各为(5.03±0.55)分、(3.13±0.34)分、(2.07±0.12)分、(1.84±0.10)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则可见该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明显。闫苏等[16]研究中,观察组施行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患者在术后12、24、72 h 与出院时的NRS 评分分别为(5.15±0.64)分、(3.17±0.31)分、(2.38±0.27)分、(1.96±0.12)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验证了该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本研究中,观察组总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该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与程超敏等[17]研究中 “观察组并发症率(4.76%)低于对照组(P<0.05)” 的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P<0.05),与沈丽丽等[18]研究中 “观察组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P<0.05)” 的一致,佐证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维持医患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运用于手足外伤皮瓣转移修复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皮瓣存活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维持。

猜你喜欢
皮瓣围术外科
骨外科知多少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