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允中
旧上海有一种畸形发展的行业,那就是古书买卖。街头巷尾,凡是人多热闹的地方,都有古旧书籍和旧杂志的买卖。旧杂志并不值钱,地摊上到处都有。而古旧书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战乱频仍,留传下来的极为罕见,所以古书成了古董。
当时上海倒卖旧书最多的,都是经史子集和明清时期的古版图书。这些书店多是派人远途深入城镇乡村去收购古书进行倒卖的。另外,他们还结交当时的名流和藏书家,从中获取信息,多方采购。
还有一种书店是用染制成特定成色的纸张,抄录收购来的传抄本,经过挖改补整,加上装帧,作为未刻本或者是善本賣出大价钱。清朝咸丰年间,旧书店集中在南市,后来以棋盘街为最盛。旧书出售也以扫叶山房、来青阁、会文堂等数十家为主。
旧社会百业萧条,百姓谋生困难,而旧书买卖获利颇丰,于是滋生出不少偷书的盗贼。一旦发现,除了扭送警察局法办之外,别无良策。而这些盗贼被释放出来以后,依然故态,因此,旧上海的很多书店对于窃书的盗贼实在防不胜防。
不过,有些书店受到教训后也想出了一些绝招来应付他们。书店抓获这些盗贼以后,让他们写下认罪认罚的悔过书,再拍摄照片一并贴在书店引人注目的地方,一方面提醒读者不要以身试法,另外警告那些盗贼手脚干净一些。
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偷书贼,他们方法极为巧妙,往往在口袋里放着一枚刻有自己姓名的图章,在书店里面逛来逛去,见到心喜的图书,假装翻阅浏览,乘人不注意,偷偷将自己的印章盖在书上,一旦被店员发现,便对店员大肆咆哮,指责店员侮辱人格,无端侵犯他人的人格自由,而且吵闹不休,直到老板出来道歉,打招呼,赔笑脸,才气势汹汹地,似乎满怀委屈地扬长而去。当然,这位梁上君子实际上已经被店员盯住了,下次再来,便有专人漫不经心地步步紧跟盯梢,当他故伎重施掏出图章,悄悄地盖在书上的时候,店员旋即上前,人赃俱获,使其难以抵赖。有的店员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先让窃贼盖上印章,当他大摇大摆地走出店堂的时候,从身后一把将他擒住,从他的口袋里面掏出图章,再对照图书上印色犹新的扉页,当场拆穿了他的西洋镜。
另有一种偷书贼专门去偷图书馆的书籍。据当年在北平图书馆任职的著名古小说专家孙楷第教授所云,当时北平图书馆每年失窃的珍本图书在一百部之上。这些小偷将书偷出去之后,用褪色剂和漂白粉,褪去图书馆的印章,在原印章处,写上题跋或者眉批,如果不仔细辨别,根本无法看清楚。有的图书馆采用钢印的盖章,窃贼也自有一套作伪的手段,即用热的湿毛巾捂住钢印处浸润,再用电熨斗熨平,即可不露一丝痕迹,做到天衣无缝,然后转售给古籍书店。图书馆对这些盗贼也伤透脑筋,却又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上海沦陷时期,郑振铎先生为了保存祖国的经典古籍,勒紧裤带,收购了大量从北平运抵上海的珍本图书,以及流散在江南各地的古籍,甚至是从书商的煤球炉边上抢救出很多珍本古籍。他还抄录和影印了大量的珍贵图书,堪称保存民族文献的功臣。由于家中的空间过于狭小,又恐收藏的图书过多,引起敌伪的注意,就开了一家名叫“蕴华阁”的旧书店,将自己收藏的大量珍本和善本的图书,堆放在这里。书店既然开张,自然不免有大量读者前来光顾浏览,由于书店人手少,照料不周,被盗贼偷去了许多罕见的善本、抄本等珍贵书籍。职责在身,他只得花费巨资,再将这些失去的书籍重新购回,幸有政府及亲友资助。过去书店收藏的原物,现在兜了一个大圈子,总算是平安归来,物归原主,只能够苦笑一声,摇头长叹。
现在的书店都装有摄像头,书籍上印有条形码,小偷如果敢以身试法,终将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