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

2024-04-28 12:11郭建宁
甘肃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初中生学科素养

郭建宁

【摘要】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文章明确了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价值,分析了当前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培养条件不足、培养方式单一、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对此,地理教师应通过创新实践形式、倡导合作学习、实现家校联动、利用网络资源等策略,有效探究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初中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7—0063—04

地理实践力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要求。地理实验、社会调查、户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是地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受应试教育思想、地理学科教学实践资源及设备不足的影响,一些学校的地理学科教学活动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文章基于笔者的日常教学观察,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寻相关解决策略,以期为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初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一、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价值

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相关教育政策的重要体现。

1.有助于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在唯分数论的传统地理课堂教学背景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考试的知识难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拓展性和实践性的地理学科活动没有被足够重视,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以考点为导向的理论教学占主流,加之教师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地理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而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则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地理知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全面。

2.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地理实践力培养是当前地理学科研究的热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围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体验感,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精神,这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1]。学生通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能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刻苦鉆研、探索创新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3.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实践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顺利工作打下基础。初中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逐步改变学生被动学地理知识、知识面不够广、缺乏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情况[2]。实践性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进入更高阶段的深入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素养保障,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由此可知,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对于地理新课改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都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少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条件。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接受的学科知识比小学生更加广泛而有深度。笔者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发现,部分学校的初中地理学科分值在学科总分值中占比偏低,从授课时间或是教学方式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比较低效。

同时,在初中阶段,部分学校的地理教师往往一人身兼多职,或是一人在多个班级任教,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学校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学生的地理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理教学成效与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效果。

2.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度不够。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更看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价值认识不清,倾向于采用单一的讲授方法开展地理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可以快速传授理论知识,但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比较有限,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得不到启发,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局限于教材之中,很难建立地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抓不住理论知识和具体生活实践之间的融合点,出现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教师难以通过地理教学活动实现育人目标。

3.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式较单一。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需要教师突出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部分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一些教师往往借助幻灯片、视频等呈现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现象,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了解各地地理景观,了解地理现象。这种静态的观察类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但无法让学生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的真实体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一些学校出于安全和经费的考虑,组织学生参与现实地理实践活动的次数很少,学生长期在教室里学地理,学生的想象力和地理实践力培养受限。

此外,面对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新突破。

三、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策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需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让地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提升当前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效果,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探究相关有效策略。

1.创新实践形式,增加实践机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初中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不断丰富,为初中地理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地理实践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激活思维,将课内课后、校内校外等教学和场所资源综合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实践机会。同时,初中地理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能力趋向和素养水平[3],有针对性地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学有所获。

例如,在围绕“地图的阅读”相关内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客观真切地认识地图,教师可以“定向小越野,地图大作用”为主题设计地理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在生活中使用地图辨识方向,寻找目的地。首先,进行活动前的考察和分工准备。教师可以提前考察活动环境的安全性,排除不安全因素,然后将学生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等,为学生准备好地图和通讯设备,并讲解地图的使用方法,告知越野路线和任务。其次,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走完预设路线,完成分配的任务,记录活动过程。最后,小组之间分享各自的经历、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评价活动这次。如此,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出生活中使用地图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增强地图运用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地理实践力。可以说,此次地理实践活动,实现了校内校外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从活动空间和内容上为学生拓展了实践范围。

2.倡导合作学习,增强实践锻炼。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智能水平、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有各自的局限性,而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完成一些以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学科任务。合作学习是教师组织开展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学习策略,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注重成员之间的互助协作,由若干名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倡导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地理实践素养。

以“大陆和大洋”相关教学内容为例,这节课需要学生根据地图和相关数据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占比情况,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在地图上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标出地图或地球仪上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教师需将全班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绘制各大洲和大洋的轮廓图。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小组负责人分配地理实践任务,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让每一位组员都参与其中。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成果展示会,总结评价各小组的实践成果,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3.实现家校联动,拓展实践空间。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实践教学理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家庭也是学生习得实践经验、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场域,家长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中不可或缺。家长应帮助学生形成重视实践的价值取向,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家校合力,能更好地使初中地理实践教学获得强力支撑,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有效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

例如,有时需要通过野外考察,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生可以在考察中更直观地体验和理解地理现象。户外考察的复杂性对教师、学生、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家校携手,以保障此类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户外的基本情况,规划安全性较高的户外地理考察线路,结合考察线路的地理条件设定教學主题和考察任务。另外,家长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户外物品,也可陪同学生参加户外地理考察,从而增进亲子情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实践体验。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实践辅助。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中,初中地理教师应科学利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加强互联网技术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资源分析和运用能力,恰到好处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地理实践教学[4]。同时,应引导学生掌握应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搜集资料、分析数据的本领。

以“从世界看中国”相关教学内容的讲授为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从疆域、人口、民族三方面认识中国,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可从网络平台挑选精品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在线上学习教材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布置课前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教育等相关资料。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疆域、人口、民族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将地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不断提升地理实践素养,从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民,黄劲松,蔚东英.“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7):19-22.

[2]李晴.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78.

[3]艾志华,王畅,徐焰华.我国百年初中地理课程文件对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关注及启示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01):78-82.

[4]王丽.“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探究[J].文科爱好者,2023(05):50-52.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初中生学科素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学科新书导览】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超学科”来啦